鳜鱼的摄食及对饵料鱼的选择性
鳜鱼的摄食及对饲料的选择性。鳜鱼是肉食性凶猛鱼类,其摄食特性是喜食活鱼,并具有较强的顽固性。因此,给人工饲养造成颇大障碍。鳜鱼在鱼苗阶段对“开口饵料”就表现出很强的选择性。投以卤虫卵、活卤虫幼体、熟蛋黄及活枝角类和桡足类、活轮虫、活水蚯蚓等,鳜鱼苗均不摄取,最终全部饥饿而死;而投给全长相当鳜鱼苗70一80%的鲢、团头鲂、鲮、细鳞鲴等活鱼苗,则均能成为鳜鱼苗嗜食的食物。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鳜鱼对饵料生物的种类、大小、形态结构等与在天然水域中一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并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有试验如下:
于池塘内设2平方米的网箱,内放体重16克的鳜鱼3尾。投以全长均为8.5厘米的鲤、罗非鱼(非洲鲫鱼)各50尾苗种。每天检查一次,分别计量2种鱼被食去的数量,并用大小和种类相同的鱼苗补足50尾的差额。在饵料鱼丰富的人工饲养条件下,幼鳜鱼主要选择体型细长、鳍条柔软作为食物。12天内共摄食82尾;对鲤则表现出一般的爱好,同期内共摄取55尾;有趣的是,鳜鱼对形态结构与鲤近似的罗非鱼显示出特别的厌弃,同样长的时间里仅捕食5尾。表明了在这样特定的条件下,鲤是鳜鱼的喜好食物,而罗非鱼仅是鳜鱼的替代性食物。
在室内水族箱里,对全长9.7厘米的鳜鱼同时投喂8厘米和6厘米的麦穗鱼,起初鳜鱼全部摄食体小者,仅在小鱼食完之后オ开始吞食8厘米的大鱼;如果再次投人6厘米的小鱼,则鳜鱼停止摄取大鱼而改食小鱼。
生产性网箱中也有类似现象,个体小的饲料鱼总是首先被吃完,留下来的多是体大者。因此,不同大小的同池混养,小鳜鱼争食力弱, 大鳜鱼先把个体小的饵料鱼吃掉了,余下较大的饵料鱼,小鳜鱼又难以吞食或根本吃不进,大鳜鱼则选有饵料鱼可摄取。这是鳜鱼在不分级饲养情况下出现“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其结果是生长速度的相差最大可达10倍之多。
天然水体中的鳜鱼(全长9.5—16厘米)肠内食物中,虾的出现率高达83.3%,远远超过鱼类。而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当鳜鱼(全长9.4厘米)的饵料鱼(全长2.5厘米)和虾(全长15-5厘米)同时并存时,鳜鱼明显地表现出偏爱鱼类。虾的活动虽比鱼迟缓,它那锐利如剑的额角以及强有力的螯足可能是妨碍鳜鱼捕捉的原因。
鳜鱼能吞食的最大饵料鱼的长度相当于它本身全长的80%,而以占鳜鱼全长26一36%的饵料鱼对鳜鱼有较高的易获性。对于提高养鱼水体的生产力来说,饵料生物的易获性是第一位的,喜好性是第二位的。
关于鳜鱼的摄食习性的可塑性,曾有人报道过个别事例,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库室曾在实验条件下进行观察,饥饿的鳜鱼有摄取处于动态的死鲜鱼的情况,至于鳜鱼在饥饿情况下能否利用“动态”人工饲料有待进一步研究试验。
鳜鱼虽属凶猛性鱼类,,但活动并不强烈,也比较胆怯,稍有惊扰即穴居不出。故常有因环境不安静而不进食者。灯光、噪音、人影等都可成为影响其摄食的因素。受到大的惊扰如捕捞、搬运等要经2一3日才能恢复正常摄食。鳜鱼擅长以偷袭方式捕获猎物,常隐藏于洞穴内、草丛中或石块下窥伺食物。多数情况下只对猎物行一次性攻击,不管成功与否,都马上退回原地,重新等待时机的到来。人工饲养条件下,饵料生物的密集,为鳜鱼提供了更多的摄食机遇,有利于鳜鱼的生长。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