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要点
乌鱼(Ophiocephalus argus)又称生鱼、乌鳢或斑鳢。因其生性凶猛,对淡水养鱼业有一定危害,一度被称为“害鱼”。但又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生肌补血、滋补身体,在国内一向被视为补身佳品,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鱼类。近年来西南地区乌鱼养殖正在兴起,乌鱼需求量逐步加大,而苗种却严重依赖广东地区供应。因此,解决好西南本地区乌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技术难题是推广人工养殖的基础。现对今年5月在重庆市永川利民乌鱼养殖基地所做的乌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总结如下。
一、乌鱼人工繁育流程
雌鱼亲鱼选用港种生鱼,购自广东省佛山市顺景繁育基地,均重一斤左右;雄鱼选用湖南生鱼,购自湖南省岳阳市双五村黑鱼养殖场,均重两斤左右。雌鱼暂养在亲鱼培育池,饲喂福建大昌生物科技实业有限公司6号生鱼配合饲料;雄鱼暂养在网箱中,投喂新鲜冰冻鱼糜。一般来说,成熟的雄鱼腹部较小,腹鳍黑色,体斑颜色较深、身体两侧呈美丽的紫红色,生殖孔凹微三角形;雌鱼腹部灰白色、膨大而松软,腹鳍条灰白色,腹部无黑斑、体色偏淡,生殖孔突出、稍红而圆。
催产选择在晚上8点左右进行,选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每公斤雌鱼800~1200国际单位(IU),雄鱼注射量为雌鱼的1/2。根据亲鱼的性成熟程度略有变化,成熟度稍差一点的,剂量大一点。注射采用医用生理盐水,每千克亲鱼注射量为0.5~1.5毫升,以1毫升较为宜。雌鱼采取二次注射,第一针用全剂量的1/3,实质上是对雌鱼进一步催熟。相隔12小时,即第二天早8点左右,再将剩余2/3剂量注入雌鱼。雄鱼催产注射在雌鱼之后进行。催产剂注射采用体腔法,使用较细的6号针头,进针的深度约为0.5~1厘米。将针头插入胸鳍基部无鳞片的凹入部,并朝向头部前方与体横轴呈30~45度角。注射药物时.将乌鱼置于干净操作台上,左手用洁净干毛巾蒙盖乌鱼头部并固定鱼体,右手持针注射。注射时要求快进慢注快出,注意防止刺伤心脏导致亲鱼死亡。拔针头时可用手按压针孔,防止注入的激素倒溢,影响催产效果。注意及时对伤口进行酒精消毒处理。
催产剂注射完成之后,将亲鱼转入预先清洗消毒的大棚室内产卵池--一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的瓷板水泥池。每个产卵池只放一对亲鱼,以避免出现大池多组乌鱼产卵前争夺配偶而影响产卵、排精和导致鱼体受伤的弊端。本次试验共催产40尾雌鱼、40尾雄鱼并分别放入40个产卵池,测得水温28℃。第三天上午可见产卵池水面漂浮有微黄色卵粒,有时可见白色未受精卵粒夹杂其中。产卵期间遮盖产卵池,为其营造安静弱光环境条件。亲鱼产卵陆续持续一天左右,即第四天下午,产卵结束后,移除亲鱼,将鱼卵转移至大棚室内孵化培育池,并不断曝气充氧。此时采用“量体积推算计数法[1]”,即:收集卵粒,用量筒测量全部卵粒体积,取100ml全部计数三次取平均值,进而可推算出总的卵粒数。采用“样方法[2]”,即取100ml卵粒全部计数和其中未受精的白卵数,再推算出白卵总数。计数时,注意操作要迅速,以防卵粒堆积而造成缺氧死亡。孵化采用微流水,以每小时换水0.5~1.0m3为宜,保持水位稳定并不断排出由于死卵卵黄油球破溃渗出而漂浮于水面的油膜。孵化过程中需要及时捞除死卵、死苗,以避免水面出现“油封”的现象。孵化水温以26~28℃为宜,必要时进行锅炉加热等恒温处理以避免水温变化太大而导致死卵的现象。放卵量以每平米1万粒左右为宜。孵化过程持续两天左右。
孵化结束后,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鱼苗计数。待卵黄囊消失,鱼苗开始平游并摄食食物时,投喂生鱼配合饲料浸泡打浆,筛绢过滤得到的滤液[2],过滤网片以200目为宜,滤液用喷壶进行定点集中均匀喷洒,并辅助投喂100目筛绢网兜打捞的浮游动物。经过8天左右喂养,待鱼体全长达到15毫米左右时,计数鱼苗数并转入露天大塘肥水培育。
二、试验结果
受精率=(受精卵总数N-未受精白卵数n)/受精卵总数N×100%
孵化率=孵出乌鱼苗数M/(受精卵总数N-未受精白卵数n)×100%
成活率=培育后乌鱼苗数m/孵出乌鱼苗数M×100%
计数结果:受精卵总数N平均为20511粒,未受精白卵数n平均为3056粒,孵出乌鱼苗数M平均为16981尾,培育后乌鱼苗数m平均为10572尾。计算可得:受精率85.10%,孵化率97.28%,成活率62.26%
三、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乌鱼人工繁育过程中,一开始采取一次注射,由于雄亲鱼成熟度不够,而导致鱼卵受精率偏低,也为后期孵化埋下隐患。亲鱼产卵过程中,难免受到惊吓而冲撞瓷板水泥池壁,又因为产卵池空间狭小且池壁很硬,导致亲鱼不同程度受伤。未受精鱼卵,很快便会死亡,之后死亡鱼卵内卵黄油球破溃渗出导致油封水面。死卵极易着生水霉,又由于曝气充氧过程中对水体扰动过大,使得浮性卵粒堆叠,死卵水霉感染周围正常受精卵粒而造成鱼卵损失。
微流水孵化过程中,过多死卵很容易堵塞排水口封口筛绢,进一步导致油膜排出不畅。水花培育过程中,鱼苗数量逐渐减少,并出现大小差异变大,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孵化培育池进水未杀虫或不彻底,导致敌害生物危害鱼苗;可能是鱼苗拉对群游摄食饵料不足,部分营养不良而死亡;还有可能是由于上批鱼苗未清理干净,从而混在下一批水花中,大规格鱼苗吃小规格鱼苗而导致鱼苗数量不断减少。
四、应对措施及方法
在雄亲鱼成熟度不够的情况下,可采取二次注射[2,3]。每批雄鱼循环使用,连续催产注射四五次,效果更佳。为减少亲鱼由于受惊吓而冲撞瓷板水泥池壁导致的受伤,可将产卵孵化培育池合而为一,采用面积1平方米、高度0.3~0.6m有盖小格网箱[4]或直径0.5~1m圆形一层鱼护做产卵池放入产卵孵化池,待亲鱼产卵完成之后移去亲鱼和网箱或鱼护。为了有效过滤漂浮鱼卵,网箱或鱼护网片以0.2-0.5cm为宜。
为减少死卵对正常受精卵造成的危害,可用网眼大小适宜的抄网打捞死卵和赃物,并及时清理排水口封口筛绢处滞留的死卵。注意适当调整曝气充氧装置,以防水体扰动过大。水花培育过程中,可专门准备储水池进行储水,对进水进行严格杀虫消毒处理。在浮游动物打捞量不足的情况下,可采取晚上灯光诱捕的方法大量打捞。鱼卵转移至孵化培育池之前,对孵化培育池进行彻底的清池清洗消毒,以防残留的大规格鱼苗吞食下一批小规格鱼苗。
作者:程辉辉,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参考文献:
[1] 程辉辉, 伍莉, 陈鹏飞等. 泥鳅小体积网箱养殖技术探索简[J]. 科学养鱼, 2014(06): 41-42.
[2] 程辉辉, 陈鹏飞, 江志等. 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J]. 科学养鱼, 2014, 5: 6- 7.
[3 陈建酬. 乌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研究[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16(3): 58- 60.
[4] 赵慧英, 马士晓, 蒋孝祥. 大棚乌鳢的人工繁殖培育试验[J]. 水利渔业, 2004, 24(3): 30, 34.
[5] 李小淑. 乌鱼人工繁殖技术[J]. 农村百事通, 2006, 10: 49- 50.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