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诺卡氏病泛滥的预防和治疗

发表时间:2022/07/21 11:25:45  作者:老赵  浏览次数:10304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一、诺卡氏病原

可以入侵鱼类的诺卡氏菌主要有三种,分别为星状诺卡氏菌、鰤鱼诺卡氏菌和杀鲑诺卡氏菌但根据相关文献和我们的检测以及经验,从珠三角地区养殖加州鲈分离到的所有诺卡氏菌均为鰤鱼诺卡氏菌。

1.革兰氏阳性菌,适温25~28℃

鱼诺卡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属于细菌.放线菌门、放线菌纲、放线菌目、诺卡菌科。这种细菌以腐生为主,需氧性强,抗酸性弱,无运动性,最适合25度的温度~28℃,最适盐度0~1.0%,适宜pH范围5.8~8.5,最适pH为6.5~7.0。

2.菌丝呈分枝状,在血平板中生长迅速

诺卡菌的菌丝呈杆状.分枝,长约2~5μm,宿主病灶交错.聚集组(光学显微镜放大400倍,清晰可见)。这种细菌可以在血琼脂平板上.营养琼脂培养基.在各种培养基中生长,如脑浸液琼脂培养基,在血平板中生长相对较快,明显菌落可在5天内生长;在脑心浸液中,琼脂培养基生长缓慢,需要4个~10天才能长出明显的菌落;菌落呈白色或淡黄色,沙粒状,粗糙,边缘不规则,有时表面凸起形成褶皱。

二、流行特点

1.4~11月份流行,15~32℃均可发病从发病季节来看,珠江三角洲地区每年有4~11月流行,水温15~32℃都可以发病。其中,一龄鱼10~11月发病最严重,二龄鱼4~五月最严重;其他月份(12月)~第二年2月),诺卡氏菌病处于潜伏状态,一般不会发病死鱼,但如果气温持续偏暖,也会导致少量死鱼。

2.规格大于22cm易发病从发病规范来看,我们已经确诊了.自然感染诺卡氏菌病的加州鲈鱼最小规格为全长222cm。大于此规格的加州鲈鱼容易感染诺卡菌病;对于小于此规格的加州鲈鱼,虽然一些病鱼会出现与诺卡菌病相似的常见症状,如肝白斑,但这些病鱼不能观察到疑似诺卡菌丝并将其分开.不培养疑似致病菌。

3.杀虫.换水后发病率高,易复发从发病规律来看,在流行季节,易感规格的加州鲈鱼可以发病.换水.过度喂食等节点后发病率极高。一旦发病,即使完全治愈,也容易复发;而且,一旦发病,如果不彻底清理池塘,后果很严重。

三、病症

据相关文献,鰤鱼诺卡氏菌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内脏形成黄色或白色结节。但是,据我们检测,诺卡氏菌病表现的症状十分复杂,不断有新的病症出现(如浅表性溃疡,创口鲜红);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疾病表现出与诺卡氏菌病类似的症状(如苗期肝脏白斑等)。

1、活动状态:病鱼常见体色偏黑,迟钝,乏力,浮游于水面。但也有部分病鱼活力较强。

2、体表:病鱼体表常形成斑点状出血,浓疮,或者浅表性溃烂(患处鲜红)。有时体表完好,并无异常。

3、口腔:少数病鱼口腔可见溃疡斑。

4、眼睛:部分严重感染的病鱼可见眼睛膨大凸起。

5、鳃:部分病鱼鳃丝有大量白色结节,尤以秋冬季常见;但也有部分病鱼鳃丝鲜红,并无异样。

6、肌肉:部分病鱼肌肉有白色结节。

7、内脏:部分病鱼有大量腹水;多数病鱼的肝脏、脾脏、肾脏、心脏、心腔表面等有白色结节,部分病鱼肠系膜也有白色结节;部分病鱼在后肾处形成巨大的囊肿物。

四、诊断要点

正确诊断诺卡氏菌病,就要对诺卡氏菌病的症状有深刻、全面的认识,并能灵活应用光学显微镜,必要时借助实验室设备。需要指出,随着养殖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盲目用药,加州鲈诺卡氏菌病出现越来越多的新症状,在一线诊断时,应仔细、全面观察病症,并结合显微镜观察情况综合诊断,必要时联系实验室协助确诊。

此外,朝苗阶段应注意肝脏白斑与诺卡氏菌病白色结节的区别:

1、前者仅限于肝脏,内脏分离培养不到致病菌;

2、后者症状较多,结节分布广泛,内脏可分离培养到诺卡氏菌。

养殖中后期注意爱德华氏菌病与诺卡氏菌病的区别:

1、前者结节仅限于脾脏,肾脏常见整体肿大,镜检有时也可见结节,致病菌在脑心浸液培养基上生长相对较快,圆形,湿润,边缘整齐;

2、后者结节分布广泛,致病菌在脑心浸液培养基上生长缓慢,沙粒状,粗糙,镜检呈山丘状,边缘不规则。

五、预防方法

广义上,可借鉴鱼病的三环理论,从改善水体环境、消灭病原菌、增强鱼体体质和抗病力着手。

1、改善水体环境。如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使水质清爽,确保溶氧充足,为加州鲈营造优良的水环境;

2、消灭病原菌。如弃投冰鲜,切断食源病原菌,定期使用全效底改、底毒净等进行改底,减少底部致病菌数量;

3、增强鱼体体质和抗病力。鲈鱼与生俱来肝胆容易出现问题投喂优质饲料,或定期内服护肝产品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具体可结合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弱抗酸性)以及经验(杀虫、换水或过度投喂等节点后发病率极高),从以下三个关键点预防诺卡氏菌病。

1、合理调控pH,维持弱碱性(以下午pH8.3左右为宜)

鰤鱼诺卡氏菌具有抗酸性,在弱酸水体更容易获得生态优势。到了养殖的中后期阶段,由于池塘底部积累了大量的鱼类粪便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缺氧状态下发酵产生酸性物质,加之池塘生物量大,呼吸作用强,池塘的水体和底泥往往偏酸,必需人为进行调控。调控pH的药物有石灰、小苏打(碳酸氢钠)、有益菌等,具体方案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

2、谨慎杀虫或换水

鰤鱼诺卡氏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自然水体、底泥中广泛存在。根据我们从一线收集到的信息,杀虫、换水等节点后诺卡氏菌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平时。其中缘由,杀虫或换水会引起水质突变和鱼体应激,造成鱼体免疫力下降,给病原菌的入侵或潜伏鱼体内的病原菌的大量繁殖带来可乘之机。

另一方面,据我们检测,加州鲈养殖中后期阶段直接由寄生虫引起的病害较为罕见,尽管常能检测到寄生虫,但一般数量不多,绝大多数都有更重要的病因。因此,杀虫务必谨慎,避免盲目杀虫,如果一定要杀虫,也务必选择在天气稳定时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3、选好饲料,科学投喂,切忌过度投喂

鰤鱼诺卡氏菌以腐生为主,在腐败变质的冰鲜杂鱼中容易大量繁殖。要预防诺卡氏菌病,首先要选用不带病原菌的优质配合饲料,切断感染的食源途径;其次,加州鲈摄食易受天气、光照等影响,波动幅度较大,在投喂过程中应坚持定质定量的原则,维持相对稳定的投喂量,切忌过饱投喂。否则,一旦摄食过饱,加州鲈消化不良,体质亚健康,免疫力下降,很容易感染、爆发诺卡氏菌病。

此外,据相关研究,回归感染试验,腹腔注射感染1周后即出现死鱼,而浸泡感染约2周后才出现死鱼,这表明鰤鱼诺卡氏菌是一种慢性致病菌。因此,平时巡塘和投喂时应注意观察鱼群状态和体表特征,一旦遇到游边、迟钝的病鱼,应仔细、全面检查有无诺卡氏菌病症状,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