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河豚鱼养殖技术初探
池塘河豚鱼养殖技术初探
王吉祥,唐玉华
(1.金湖县前锋镇农村工作局;2.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河豚鱼因其肉白如霜,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被誉为“鱼中之王”,是人间的一道美味佳肴,故有文人曾以“不吃河豚,焉知鱼味;吃了河豚,百鲜无味”而赞之。时下一股河豚鱼养殖热潮正在祖国大江南北悄然兴起,发展潜力巨大,大有燎原之势。江苏省金湖县以《河豚鱼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为依托,于 2018 年、2019 年连续 2 年在 9.8×667 m 2 的池塘内进行河豚鱼试养,取得了平均每 667 m 2 获利 5 690 元的较好成绩,其经济效益远超其它常规鱼养殖,成为了促进当地渔业经济增长的新途径、新亮点。现将河豚鱼试养初探技术小结并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借鉴参考。
1 池塘条件
1.1 塘址选择
应选择在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水温稳定、无污染源、电力配套、交通便捷的地方新建或改建池塘。
1.2 池塘条件
池塘呈长方形,面积为 5×667 m 2 ~10×667 m 2 ,水深为 1.5~2.0 m,池埂宽为 2~3 m,池坡比为 1∶2.5~1∶3.0),池坡用 30 目的聚乙烯网片作护坡,土质为壤土,池底基本平坦。养殖池塘应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以控制水位、调节水质和减少病害。养殖池塘还应配备相应的机电设备,以 5×667 m 2 的塘口为例,应配备 1.5 kW 增氧机 2 台、3 kW 水泵 2 台、120 W 投饲机 1 台。
2 放养前准备
2.1 塘口修整
冬季排干池水,清除杂草杂物,挖除过多淤泥,保留淤泥 10 cm 左右;加固池埂,堵塞漏洞,冻、晒池底整个冬季,以加速底泥中有机物的风化分解。
2.2 清塘消毒
于放苗前 15~20 d 开始清塘消毒。先用 100 kg/667 m 2 的生石灰干法清塘;7~10 d 后注水 80~100 cm,再用 10%的溴氯海因消毒,用量为 250~300 g/667(m 2 ·m),以迅速、彻底杀灭病原菌、寄生虫(卵)及野杂鱼等有害生物。
2.3 施肥培饵
鱼种放养前 5~7 d,向池内投施长效生物有机肥水王,用量为 1 kg/667(m 2 ·m),以培育浮游生物,为即将入池的河豚苗种提供生物饵料。以后每隔10~15 d,追施 1 次氨基酸肥水宝,用量为 500 mL/667(m 2 ·m),以提高浮游生物繁殖速度、增加密度,为河豚鱼源源不断地提供生物饵料。生物饵料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是河豚鱼的天然“保健食品”;是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放养成活率和加快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是降底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关键措施。
2.4 搭建投饲台
投饲台搭建于池塘北岸中间位置。用木板或水泥板作台面并伸向池内水面 5 m 左右,台面下方用木棍或水泥杆作桩,将投饲台固定于高出池塘最高水位 40~50 cm 处,在伸向池内端头的台面上安装投饲机。
2.5 围设食场
在投饲机前方用 20 目聚乙烯网布围设一方形浮性食场,面积约为 20~30 m 2 。网布下缘入水 30~40 cm,网布外侧用竹竿(木棍)固定,网布上缘用10 cm×10 cm 的方形泡沫塑料或直径为 10 cm 的塑料管子作浮子,以防饲料漂流场外。围设食场的目的是利用自动投饲机将饲料抛洒在食场内,让河豚鱼到食场内“集群就餐”。这样做既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又可方便观察河豚鱼的摄食及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另外,可在食场内可安装小型微孔增氧设备,并与投饵机并网使用,以增加食场区水体溶氧,增强河豚鱼的食欲和吸收消化,促进其健康快长。3 苗种放养
3.1 苗种质量
河豚鱼苗种必须达到膘肥体壮、躯体匀称、体色鲜明、规格整齐、顶水能力强、摄食能力强、生命力顽强、无畸形、无伤病、无虫害的质量要求。
3.2 苗种运输
苗种运输应遵循快装、快运、快放的“三快”原则。从苗种启运至养殖塘口的整个运输过程,各项工作必须环环扣紧,层层落实。一般采用 45 cm×75 cm的塑料氧气袋运。选择塑料氧气袋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装运密度大,成活率高等优点。苗种以早晨或傍晚启运为佳。早晨和傍晚气温较低,苗种的活动量小,运输时不易受伤。一般途中运输时间为 6~8 h,时间过长容易产生缺氧、疲劳、受伤等现象,影响成活率。
3.3 苗种放养
河豚鱼苗种的放养规格为 3~5 cm、密度为2 000~2 500 尾/667 m 2 、时间为 5 月底至 6 月初。金湖县在 2018 年河豚鱼精养试验成功的基础上,2019 年增加搭配放养了部分小规格的鲢、鳙、鲫鱼种,以提高池塘生产力和综合经济效益。现将该667 m 2 放养模式介绍如下(详见下表),供参考。
金湖县 2019 年河豚鱼养殖塘口 667 m 2 放养模式明细表
3.4 苗种消毒
河豚鱼苗种放养入池前需用 5%的食盐水溶液消毒 10~15 min,鲢、鳙、鲫鱼苗种需用 15~20 mg/L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 10 min 左右,以杀灭苗种体表黏细菌、水霉菌及寄生虫(卵)等。
4 养殖管理
4.1 合理投喂
由于对河豚生长的营养需求尚未完全探明,合理的营养配方还在摸索研究之中,因而标准化专用配合饲料尚未普遍推广。目前多数养殖者以鲈鱼或鳗鱼配合饲料“取而代之”。金湖县河豚养殖全程投喂蛋白质含量为 40%的鲈鱼配合饲料。
河豚苗种入池前 3 d,以池中预先培育好的浮游生物为饵,不投喂其他饵料。从第 4 d 起在食场内投喂配合饲料(破碎料)进行驯化,引诱河豚到食场内集群摄食,养成“定点、定时、定量、定质”摄食的好习惯。驯化 7~10 d 成功后,使用自动投饲机投喂,实行“一日三餐”制,即:每日 7:00—8:00 时、13:00—14:00 时和 18:00—19:00 时各投喂 1 次。河豚每天摄食主高峰为 18:00—19:00 时,次高峰为 7:00—8:00 时,因此,应侧重于早上和傍晚投喂,傍晚投喂尤为重要。养殖前期投喂颗粒饲料的粒径为 1~2 mm,日投饲率为鱼体重的 6%~8%;中期投喂粒径为 3~4 mm,日投饲率为鱼体重的 4%~5%;后期投喂粒径为 5~8 mm,日投饲率为鱼体重的 3%~4%。具体的投饲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及鱼的摄食、生长情况灵活掌控。一般以投喂后 20~30 min 基本吃完或吃到八成饱为宜。鲢、鳙鱼以池中的浮游生物为饵,鲫鱼摄食池中剩饵,均无需投喂其他饵料。
4.2 科学调水
每周加水 1 次,每次加水 20 cm 左右;每月大换水 1 次,每次换掉 30%的底层老水,保持水质清新,稳定透明度为 30~40 cm。适时开启增氧机增氧,保持池水溶氧在 5 mg/L 以上。每半月泼洒 1 次微生态活水素,用量为 200~300 g/667/ (m 2 ·m),以有效去除水中有毒有害物质,调节 pH 值在 7.5~8.5 之间,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稳”。每月抛洒 1 次鱼塘底改灵,用量为 500~1 000 g/667/ (m 2 ·m),以修复底部环境,保持底部生态平衡。
4.3 疾病防控
河豚鱼对有害其生长发育的任何因子反应都很敏感,在养殖过程中一旦管理不到位,极易引发疾病。因此,养殖者应切实做好以下疾病防控工作:一是每周进行 1 次食场消毒,将 1 kg 含氯 30%的漂白粉溶于 50 kg 的水中,在投喂前泼洒于食场区水域,以阻止病原体的大量滋生;二是每半月泼洒 1 次 20%的菌毒双杀,用量为 100 mL/667/ (m 2 ·m),以杀灭水体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三是每月泼洒 1 次鱼虫净,用量为 400~450 g/667/ (m 2 ·m),以防寄生虫病的发生。
养殖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和“防病为主、治病为辅”的原则,将损失降至最低。一旦池鱼发病,应及时诊断原因,对症下药(严禁使用违禁药物),早治快疗,将疾病消灭在“萌芽”之中。由于河豚鱼对药物剂量及处理时间反应比较敏感,用药时应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正确计算池水量和池鱼量,合理确定施药量和疗程,确保用药安全。
4.4 日常管理
坚持每日早、晚各巡塘 1 次,观察池鱼的活动、摄食和生长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应变有方;检查养殖设施使用和机电设备运行情况,发现破损及时更换。定期检测透明度、酸碱度、溶解氧、温度和氨氮等水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改良措施。平时认真填写养殖塘口记录,为投喂、调水和防病等提供参考依据。
经过 4~5 个月的精心养殖,当年放养的河豚苗种可长成 100~150 g 的上市规格,一般回捕率可达90%左右。金湖县试养河豚鱼的平均规格为 125 g/尾,回捕率为 90.6%,产量为 260.5 kg/667 m 2 ,效益为 5 800 元/667 m 2 ,是当地常规鱼养殖效益的 2 倍。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