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发病的四个主要时段---两个发病高峰期、两个鱼病易发阶段:大麦黄、白露瘟、夏至、立秋

发表时间:2018/03/25 00:00:00  作者:刘文俊  浏览次数:366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本文摘要:

鱼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大麦黄”、“白露”两个发病高峰期,其次为“夏至”前后、“立秋”前后也是鱼病易发阶段

一、发病高峰期

1.“大麦黄”阶段由冷到热,气温高于水温,此时气温处于回升阶段,气温忽高忽低,极不稳定,鱼经过越冬后体质相对较弱,抵抗力下降,遇到气温上升或下降,极易应激反应强烈,成为易发鱼病阶段。此阶段易发寄生虫、肠炎和烂鳃病等。

2.“白露”阶段由热到冷,气温低于水温,鱼类还处于生长高峰时期后期,鱼儿大多已长到商品鱼规格,经过大半年的各种因素积累,此阶段鱼病容易爆发,寄生虫、烂鳃病、肝病、败血症常见。

二、鱼病易发阶段

1.“夏至”阶段。此阶段鱼类处于生长旺季。若前期投喂饲料过量,易造成肝胆综合症和脂肪肝鱼,使鱼体质下降,此时属细菌性鱼病爆发时期,水质条件较差,是发病严重时期之一,此阶段养殖者应高度重视防治鱼病,开机增氧是重点工作。

2.“立秋”阶段。由于受台风影响,雷雨、阵雨天气较多,秋雨绵绵,水体溶氧波动剧烈,极易引起缺氧、泛塘。此阶段应注意投放氧化改底剂调节水质,加强开机增氧。

本文正文:

鱼类疾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就全年来说,主要表现在“大麦黄”(由冷到热)、“白露”(由热到冷)两个"换季"发病高峰期,其次为“夏至”前后、“立秋”前后也是两个鱼病易发阶段。具体情况如下:

一、“大麦黄”阶段。

大麦黄季节,是全年鱼类病害发生的第一个高峰期,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打好鱼病防治的第一个“战役”,对减轻今后病害防治压力,夺取全年渔业丰产丰收至关重要。

“大麦黄”阶段是鱼病发生的高峰期之一,实际上就是"由冷到热"的时节变换敏感时期。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正值春夏之交,气温、水温逐渐上升,一般平均气温高于水温。

这段时间鱼类新陈代谢加快,生长日趋旺盛,同时也是水中各种病原生物繁殖的时机,应事先做好预防工作,此阶段易发寄生虫和烂鳃病为主。主要预防寄生虫为主、细菌性病害次之,如:车轮虫病、指环虫病、艾美虫病、竖鳞病、烂鳃病、肠炎病等等。

在大麦黄"由冷到热"的季节变换期多以2龄鱼种发病为主。此时气温处于回升阶段,气温忽高忽低,极不稳定,鱼经过越冬后体质相对较弱,抵抗力下降,遇到气温上升或下降,极易应激反应强烈,成为易发生疾病阶段。

预防措施:

大麦黄期间,要做到未雨绸缪,无病先防。

①外用泼洒药。

用消毒剂或生石灰适量化水溶化等灭菌药剂全池均匀泼洒,可预防细菌性鱼病;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或敌百虫等杀虫剂药物按规定剂量全池泼洒,可预防寄生虫性疾病。

②投喂药饵。

用清热解毒中药剂或生物制剂溶水喷洒颗粒饲料投喂,定期在饲料中添加VC、免疫多糖可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二、“白露”阶段。

白露,中国24节气的第15个,也是9月的第1个节气,一般在处暑后15天。在水产养殖中,白露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特别是鱼(苗)种培育,如果在这个阶段不注重防控,草鱼苗种会长时间、大批量死亡,病情还很难控制,俗称“白露瘟”、“白露劫”,所以在白露前后一定要做好鱼类的养护,避免白露节演变成为“白露劫”的悲剧。

白露节是"由热到冷"的时节交换点,多以当年夏花苗种发病为主。此时的鱼类还处于生长高峰时期后期。鱼类大多已长到商品鱼规格,但当年鱼(苗)种此阶段容易疾病爆发,造成大量死亡。

白露的气候特点:

白露前后,昼夜温差大、气温起伏不定、天阴多雨是主要特点。这样的特点对鱼塘的鱼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1)昼夜温差大

水体对流加剧,底层有害菌及低氧水体被带到水面,导致水环境发生剧烈变化;藻类生长受影响,繁殖性能下降,极容易死藻(倒藻),造成藻毒素毒害鱼体以及低溶氧状况。

(2)气温起伏不定

气温不稳定会导致鱼类经常性的处于应激状态,轻度应激造成生长性能下降,重者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引起死亡。

(3)天阴多雨

一是容易影响鱼类正常摄食,体质不好。

二是藻类容易死掉。

三是此时18~28℃的气温正适宜寄生虫、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

白露前后不管是成鱼还是苗种都可能有发病死亡现象,特别是草鱼苗最严重。白露期间引起死鱼的主要原因如下四大类:

1、寄生虫病:主要有车轮虫,指环虫和少量的锚头鳋(蚤)等;

2、细菌性鱼病:细菌性出血病、败血症最为常见,其次为草鱼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

3、真菌性鱼病:鳃霉病、绵霉病(少量发生)等;

4、营养代谢病:主要为肝胆综合症,抵抗力、免疫力低下。

上列按相应的防治措施即可。

预防措施:

每年8月至9月的白露节前后,气温、水温逐渐下降,一般平均气温低于水温,鱼类新陈代谢缓慢,生长日趋减弱,由于气温、水温适宜,也是不少病原体繁衍的高峰,因而这时是鱼病发生的第二个高峰期。特别是草鱼在此时最容易发病,应及时注意均匀投食和饲料卫生。

药物预防主要针对细菌性、寄生虫性以及病毒性鱼病,如:出血病、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鳃隐鞭虫病等,按相应的防治措施即可。同时,该阶段的水质问题也很严重,因为经过伏天几个月的生长旺季的大投料,鱼儿的排泄及池中废物的积累相当大,水质会很肥沃,到秋天时水质可能会恶化,因此,底质改良和调节水质也是工作重中之重。

三、“夏至”阶段。

夏天到了,此阶段鱼类处于生长旺季,经过越冬、早春的节食后,如果在此时又投喂饲料过量,容易造成肝胆综合症和脂肪肝鱼病,使鱼的体质下降,此时也属细菌性鱼病和寄生虫病的爆发时期,水质条件较差,是发病严重时期之一,此阶段养殖者应高度重视防治鱼病。

预防措施:

伏天的即将到来,气温高,吃食量大,水体最容易缺氧,蓝藻常会顽固性暴发,会让人处于高度、紧张的戒备情绪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泛塘死鱼的恶性事件,按相应的防治措施即可。因此,本阶段的工作以加水换水,开机增氧,改水调水为重点工作,其次是防止暴发性流行性鱼病的发生,虫菌双杀+水质调控为必须的工作流程。

四、“立秋”阶段。

秋天到了,此阶段由于受台风、大风的影响,雷雨、阵雨天气较多,天气也开始转凉,水体溶氧波动剧烈,养殖鱼的密度高,极易引起缺氧、泛塘。此阶段应注意轮捕达到上市规格商品鱼销售,减小塘中的养殖密度,多投放氧化改底剂调节水质,重视开机增氧也不能少。

预防措施:

此阶段最易爆发细菌性败血症,寄生虫次之,缺氧泛塘也时有发生,危害主要鱼类有鲫鱼、鳊鱼、鳙、鲢等,按相应的防治措施即可。

五、鱼类发病的季节性和规律性

鱼类发病都有一定的季节性和规律性,4-5月、8-9月是一年中气候两次变更的季节。鱼类对环境变化必须进行生理性调节,以适应春暖冬寒的自然变化,这两个时期是鱼类生理上的薄弱环节,对外抵抗能力较差。加上这两个时期气温、水温比较适中,病原生物容易繁衍。一旦病原生物侵袭,就容易引发鱼病。因此这两个关键时期更要认真做好鱼病综合预防工作,以期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刘文俊 2018/3/24)

(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系刘文俊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