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盐的“渗透压”:鱼类渗透压功能与食盐防治鱼病的机理

发表时间:2020/12/22 11:40:19  作者:刘文俊  浏览次数:3467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注重水产适用技术,奉献实用养鱼信息!

水和盐的“渗透压”:鱼类的渗透压功能与食盐防治鱼病的机理

因为海水里含盐份过高,我们都知道人类是无法直接依靠海水生存,必须“海水淡化”后才能饮用,而所谓的“海水淡化”其实质是把其中的盐份搞掉一些出去,变为适合人类饮用的水,这个时候的水就应该叫"淡水"了。而海里的鱼类千千万,而且生活得很好,但是,淡水里的鱼如果丢进海里,那它们又会像我们人类一样"生不如死"。

水和盐的“渗透压”:鱼类的渗透压功能与食盐防治鱼病的机理

(海水)

鱼类"渗透压"

抛开我们人类不说,同样是鱼,海水鱼可以在海水中遨游生活,而淡水鱼却又不行?另外,我们在防治鱼病时也会使用含盐的盐水,养殖对虾等海水动物时还会采用"海水淡化”后的苗种。其实,这些事例其中都涉及到水和盐的“渗透压”原理。

水和盐的“渗透压”:鱼类的渗透压功能与食盐防治鱼病的机理

所谓鱼类"渗透压"是指因盐份浓度差异而发生的"水之出入"而言。通常,生物体内盐份浓度与体外的盐份浓度有差异时,水就自浓度低的一方流进浓度高的一方,即体内盐份浓度高则水会渗透进来,体内盐份浓度低则水会自体内渗透流出。栖息于淡水的淡水鱼是属于前者,栖息于海水的海水鱼是属于后者。对于淡水鱼而言,外环境的水经常会渗入体内,此时,水与水中的不洁物质就可能会一齐渗进鱼体内,据说这就是常说“淡水鱼比海水鱼更有泥土味”的原因。

水和盐的“渗透压”:鱼类的渗透压功能与食盐防治鱼病的机理

海水鱼的水盐平衡 (图片来自网络)

实际上所有生物都经受不住高盐份海水的,海水中有3.0%左右的盐分,海水鱼要想在海水里生存,也得需要大部分淡水来支持生命的生存,由此,海水动物们便利用自己身体上特有的细胞半渗透黏膜脱盐淡化海水,它们身体的口腔膜、内腔膜和表皮膜等细胞膜都是“海水淡化器”。它们喝进海水后,首先在口腔内通过吸气不断增压,压力差迫使一部分水渗过黏膜进入机体内。而大部分盐则被阻隔在口腔内,可随水流经鳃裂或排泄道排到体外。

淡水鱼的渗透作用

浓度低的水会往浓度高的水渗透,谓之渗透作用或者渗透过程,也就是说,盐度含量低的淡水会渗透至盐度含量较高的水中。正常情况下,淡水鱼体内的含盐量均比淡水的含盐量要高,因此,水大多会往鱼体里进行渗透,淡水会一直渗透进入鱼体中,因此,这就是淡水鱼不需要喝水的缘故。不但如此,淡水鱼为了机体平衡,还会将渗入体内过多的水份借由鳃或尿液排泄出去,此外,体表的粘液也会阻止过多的水进入体内。

水和盐的“渗透压”:鱼类的渗透压功能与食盐防治鱼病的机理

鱼是通过渗透压调节来控制体内的盐水平衡。由于渗透压的作用,水会通过鱼的体表进入鱼的体内,最终由肾脏代谢成尿液排出体外。平时,鱼是通过鳃和食物来补充电解质来维持体内渗透压。渗透压不是随便可以改变的,养鱼也不是腌腊肉或腌咸鱼,盐加多了也会"脱水",腌制后的腊肉或者咸鱼就是脱水后的产物。

水和盐的“渗透压”:鱼类的渗透压功能与食盐防治鱼病的机理

渗透与反渗透原理 (图片来自网络)

正常的水体中盐的浓度是很低的(渗透压很低),而鱼的体液盐浓度通常为0.5%,这就意味着鱼的体液会不断的流向渗透压相对低一些的水中,如果是这样继续下去,鱼就会脱水而亡。在正常情况下,鱼儿通过鳃的运动来吸收水中的盐分,当水的浓度高于0.5%的时候,鱼儿就会通过肾脏把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排尿),使其渗透压与外界相近,使水的盐分与鱼儿体内的盐分接近,则水就不会渗透进鱼儿的体内,这叫生理平衡。让鱼体水份维持均衡状态的功能,叫做“渗透压调整功能”。

食盐防治鱼病的机理

大多数的鱼类对盐度的缓慢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忍耐性,这一点在鱼病防治上利用较多,就是利用"渗透压原理"使用食盐,可以防治一些鱼类的寄生虫类、霉菌类鱼病和杀死病原体。我们用食盐治疗鱼病时,水中加盐增加了氯化钠浓度,就跟人补充生理盐水一样,可以理解为:淡水中的盐分本来就很低,渗透压也很低,鱼正常的渗透压是0.5%,所以水中增加盐分后会渗透进鱼体内。

水和盐的“渗透压”:鱼类的渗透压功能与食盐防治鱼病的机理

用食盐治疗鱼病,它的机理和作用是:一是让滋生在鱼体表的病原体发生“渗透压失调”,首当其冲"脱水"至死,比如细菌、霉菌、寄生虫等。二是用了盐水后,由于渗透压原理使鱼体内过多的水分就会流向体外,保持体内外渗透压平衡。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鱼体机能将会逐渐恢复,再配合一些药物治疗,效果自然更好,这是食盐防治鱼病的核心

食盐水的杀灭作用

对于病鱼来讲,如果体表受到感染或者粘膜层受到破坏(鱼受伤),水就会从薄弱处渗透进去,也许一些病菌就会"搭车"而入。为了维持鱼体平衡,鱼就会大量分泌粘液,并且鳃跟肾脏也会超负荷运作,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鱼体免疫力和体力急速下降,最终染病衰弱而死。

水和盐的“渗透压”:鱼类的渗透压功能与食盐防治鱼病的机理

在使用其它渔药时均可添加食盐(也要注意拮抗但不多)以提高药效,食盐可以通过浸浴泼洒法来改变病原体的或其附着生物的渗透压,使其失去生理平衡从而脱落、死亡。盐是通过渗透压起作用,那么如何杀死病原菌或寄生虫呢?这就要讲到细胞了。由于细菌是单细胞或几个细胞组成,当外部的渗透压高的时候,细菌就会失去水分(细胞绝大部分是水),大量脱水后必然导致死亡,有些霉菌和寄生虫类也和细菌类似,在渗透压的作用下脱水而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据报道病毒性鱼病就不能用此方法治疗,其原因即:病毒没有细胞质,所以渗透压方法对病毒无效。

食盐防治鱼病的用量

食盐用量应与鱼体自身体液盐浓度(通常为0.5%)略同或稍高一点,最低为0.5%。也就是说,盐的浓度只有当达到 0.5%—0.8%时,才能起到调节渗透压的作用,全池泼洒可以参照这个浓度。另外,用盐过量会造成过度渗透压,反而会导致鱼儿对鱼病的抵御能力下降。当盐浓度超过1%以上至5%(浸泡浓度)时,即使是短时间的浸泡,也可能会让鱼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对盐量的把握要慎重。

水和盐的“渗透压”:鱼类的渗透压功能与食盐防治鱼病的机理

药浴浸泡:食盐防治鱼病以药浴浸泡为主,短时间浸泡浓度为1-5%,常用浸泡浓度多为3%以下,药浴时间为5~20分钟程度,时间过久则鱼类会死去。要施行药浴时,必须考虑鱼类的健康状况来调整药浴时间。

苗种运输:鱼苗和苗种经常在运输后死亡,这是由于操作过程中的惊恐、不适的生理应激压力而促成。同时,鱼体受到诸如粘度破坏、体伤、挣扎等伤害,并且此时的鱼体内会失去过多的盐分,使得鱼难以平衡渗透压。此外,由于伤口开裂造成的机体(疼痛)压力,在运输时鱼类又总是保持高密度,血液中皮质醇水平也会增加。为克服这一系列的强烈生理反应,在运输前运输之中,可以使用 0.3%—0.8%的低浓度盐水中暂养运输,增加水体盐的浓度,将限制鱼的渗透压不平衡的能量消耗,以帮助鱼类平衡渗透压,并借机杀灭病原体。

水和盐的“渗透压”:鱼类的渗透压功能与食盐防治鱼病的机理

以下是资料搜集到的使用方法:仅供参考。

1.浸泡法。

浸泡法是在下塘前,在一定的容器(捆箱、桶体等)内,配以较高的药物浓度,用较短的时间,强制鱼类受药,从而杀灭鱼体表或鳃部的病原体。浓度和浸洗时间可视鱼的体质、水温等状况适当增减。

用2%的盐与3%的小苏打混合液浸洗病鱼10分钟,可治疗松鳞病、水霉病。

用2%~3%盐水溶液浸洗鱼体5~20分钟,可防治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红线虫病、口丝虫病、嗜子宫线虫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

用3%~4%盐水浸洗病鱼5~20分钟,可治疗鱼的水霉病、烂鳃病、赤皮病。

用7%盐水浸洗(水温15℃时)5~10分钟,可治疗亲鱼水霉病。

用5%盐溶液浸洗鱼体,可防治指环虫病。浸洗鱼体受伤,鳞片脱落的苗种和产后的亲鱼,可预防伤口出血溃烂和感染霉菌。

用1%~3%的盐水溶液,浸洗产卵鱼巢10分钟,对水霉病有防治效果。

用3.5%盐水和1.5%硫酸镁浸洗,水温20℃浸洗15分钟,可防治小瓜虫。

用5克/立方米硫酸铜和同浓度的硫酸镁,另加1%的盐混合液浸洗病鱼5~30分钟可杀死小瓜虫(白点病)。

2.全池泼洒法。

每亩用食盐10~20斤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1~2 天,利用渗透压来限制、毁散水中游离气泡,可以预防气泡病。

每亩用食盐20斤加上黄泥20斤后化水全池遍洒,可以减轻鱼类浮头。

用食盐20~30斤溶水泼洒,可防治白头白嘴病和车轮虫病。

用食盐和小苏打各50克/立方米水体,可防治松鳞病、水霉病。又据:每亩水面1米水深使用食盐5斤加小苏打5斤混合泼洒,可以重复使用一次,据说此合剂对防治水霉菌效果很好。

3.内服法。

用于添加在饲料中作为诱食剂,刺激鱼儿食欲增强。但大多数还是用于药饵投喂。

治疗肠炎或烂鳃病的药饵中,拌入适量食盐,通常为10-15克/斤饲料,可提高药饵的治疗效果。

每200斤鱼用食盐、大蒜各1斤做成药饵,连喂7天为一疗程,可防治烂鳃病、肠炎等。

每200斤草鱼用大蒜头4斤,先剥去皮、捣烂,再加入20斤米糠、2斤面粉、2斤食盐,搅拌均匀后,每天投喂1次,连用5 天,可防治"老三病"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和肠炎病。

(综合修编:刘文俊)

水和盐的“渗透压”:鱼类的渗透压功能与食盐防治鱼病的机理

(备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告之即改或删)

水和盐的“渗透压”:鱼类的渗透压功能与食盐防治鱼病的机理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水产##科学燃计划##鱼病##热带鱼##金鱼#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