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的万恶之源——肌间刺, 来自硬骨鱼的报复!

发表时间:2021/11/24 12:43:15  来源:智鱼  浏览次数:16779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鱼的土腥味在鱼刺面前只能算是小弟弟,鱼刺才是万恶之源的战斗鸡,快乐吃鱼的拦路虎。一朝被刺卡,十年怕吃鱼。

为什么鱼要有刺呢?跟人的骨头一样。那鱼刺为什么会卡喉咙?可能是餐盘上的鱼儿们用尽自己最后一丝力气想要告诉你:老子,是条硬骨鱼!!

鱼刺就是鱼的骨头,中间这根脊椎骨看着有点唬人(上图),但和鱼肉并排长,二者是岁月静好模式,吃鱼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脊椎骨的刺。最要命的是长在鱼肉里暗戳戳的小刺,每个吃鱼人逃不开的噩梦,我们尊称它为"肌间刺"

课本概念,肌间刺指位于椎骨两侧肌间隔中的膜性硬骨小刺,是由肌隔结缔组织不经过软骨阶段而直接骨化成的膜性硬骨。

通俗来讲,吃鱼细致的同学会发现,我们吃的鱼侧肌(鱼两侧的肉)会有像W样式的纹路,这些一个个W是鱼肌肉的组成部分,叫肌节。白色的薄膜就是链接两个肌节的肌间隔,肌间隔有个比较常见的名字叫肌腱。比如我们说韧带拉伤,韧带就是肌腱的一种。

肌间隔结缔组织骨化,生成肌间刺,结缔组织细胞直接分化成骨原细胞。骨原细胞进一步分化成为造骨细胞,造骨细胞分泌钙质将胶原纤维和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具有啊宅属性的骨细胞,再也不挪窝,其它的造骨细胞以此为聚集中心,大家一起宅,慢慢的,一根基础版的肌间刺就生成了!!!

接着从这个基础版起,肌间刺开始疯魔了,分叉、分叉叉、分叉叉叉,各种分叉。这些真的不是给卡喉咙累加技能的吗?据统计,各式各样的肌间刺被归纳成7种形态,仔细看看哟,回想回想自己被哪种型号的刺卡住!

关于肌间刺的作用,现在的主流观点,肌间刺的作用是支撑肌肉以及控制运动。但有科学家为此做了实验,敲掉控制肌间刺生长的基因,看没有肌间刺后,鱼肌肉的生长是否受到影响。实验结果是肌间刺的缺失不会影响鱼肌肉的生长。

所以鱼长那么多肌间刺是干什么?这个实验还告诉我们,除了支撑肌肉,肌间刺可以和肌腱一起辅助肌肉运动。负责肌肉之间力的传递的肌腱,可以增加肌肉整体的刚度,控制肌肉运动发生的变形,就像是一根强劲弹簧,具有很强的拉伸力,但是不易弯曲,僵硬度高。而肌间刺的存在,可以帮助肌腱解决僵硬度的问题,肌间刺可以让鱼身体更加的灵活。

比如鲤鱼跳龙门里的这种跃起来时尾巴甩上天的动作,就是肌间刺的功劳。而马鲛、金枪这类利用发达的侧肌取代肌间刺的鱼,只能直挺挺在海间游走,跳起来也宛如挺尸。

肌间刺虽然看起来很厉害,但其实只是一种痕迹器官,在鱼类进化过程中,肌间刺经历了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最后消失的过程。远古的鱼类靠它获得灵活的身体,随着生活环境改变,大多数鱼类有了更大的追求目标,肌间刺也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只存在于低等的硬骨鱼中。

因此,并不是只有淡水鱼才有肌间刺,海鳗、沙丁鱼、鲱鱼等海里生活的鱼也有肌间刺。因为我们常吃的淡水鱼大多数都是鲤科鱼,属于进化不太高级的鱼,所以会有肌间刺。当然不要因为刺多就害怕吃鱼,油炸、鱼丸、鱼饼等没刺的吃法就很香啊!

关于肌间刺的研究有很多,但是人类对它的认识大多还处于推测阶段,关于它的故事还等待着有志之士的探寻。

另请参阅:吃鱼万恶之源——淡水鱼的土腥味及其去除

(来源:智渔)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水产养殖##科学燃计划##我要上微头条##鱼类##水产#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1]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