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顿鱼多少钱?各朝鱼价如何?自唐代以后鱼价逐渐趋于平民化
鲜,左边鱼,右边羊。
证明古人很早就知道鱼是个好东西,甚至可以这么说,鲜这个字被发明出来,本身就是用来形容鱼的味道。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和熊掌并列,未必能断定两者对等,但至少足以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鱼不是一个非常大众化的美食——在古代,没有冷链物流,沿河海的还好说,内陆地区想要吃上一口地道的海鲜河鲜,堪比登天。
在孟子去世几十年之后的秦昭襄王时期,一条鱼的价格是多少呢?
根据《吕氏春秋》记载——咸阳粟谷价一斛5765钱,柳根鱼由岭西至,半斛得易。
翻译一下,咸阳一斛粟谷5765钱,而一条活鱼要半斛粟谷才能换(小米60斤),而查询今天电商平台上小米的零售价格,大约在6元一斤左右,由此可以得出,一条活的“柳根鱼”的价格在360元左右,考虑到古代农业水平不如现代,这个类比价格只会高不会低。
鱼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珍贵,还能在孔子身上得到印证。
《孔子家语本姓解》里有一则记载:鲁国国君鲁昭公一向非常尊重孔子,在听说孔子家喜添一名男丁之后,以国君的身份送去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作为贺礼,这在当时是非常到位的赏赐,而孔子在收到鲤鱼后,也十分感激鲁昭公,特地将自己这位新出生的儿子取名为“孔鲤”。
孔子是什么身份?圣贤之人,区区一条鲤鱼,竟然可以让孔圣贤感激到如此地步,可见鱼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远远超出食材的范畴了,更像是一种社会尊贵地位的象征。
让我们把时间往后拨几百年,来到汉朝。
汉朝的鱼一样非常珍贵,豆腐的发明者,西汉淮南王刘安在他的《淮南子》中写道::“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干谷。”翻译过来就是,皇上你要木头,我就去砍森林,你要是想吃鱼,我们这些臣子就去把河谷抽干。虽然这只是一个比喻,但也侧面说明了在西汉时期,获得一条新鲜的鱼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那具体鱼价是多少呢?
《风俗通义》里记载:西汉末年一石稻谷220钱,约等于羊肉10斤,约等于鲜鱼2斤。用今天的米价横向对比,一斤鲜鱼折合人民币210元左右,妥妥也是高消费了,不是达官显贵估计吃不起。
事实上,别说是活鱼了,就算是死鱼放在古代也是珍馐。
秦始皇死的时候,赵高和李斯秘不发丧,为了掩盖尸臭,拉来几车臭鲍鱼跟着秦始皇的尸车。这里的鲍鱼并不是下图这样的——
明朝之前,古籍中出现的鲍鱼泛指腌制过的鱼。在三国时期,即便是在“天府之国”的蜀地,一条腌制鱼要多少钱呢?
根据《汉晋春秋》的记载,三国时,金一斤约1到1.2万钱,一匹良马大约需要2万钱,一斗酒(10升)只需要50钱,但一条“鲍鱼”需要大约30钱。
涛哥我综合估算了下,30钱相当于今天的100~130元之间。
放今天,你愿意花130块钱买一条腌鱼吗?反正我不愿意,但三国时,就是这个行情。
既然古代鱼价如此之高,为何不引入养殖呢?既能满足人们的口舌之欲,也能带动经济。
对不起,确实有养殖,但在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是国家垄断行业。所有的养殖与捕捞行为,必须在官方的引导下系统地进行,甚至有些必须在国家专门设立的鱼塘中进行,换言之,鱼,就像今天的保护动物一样,老百姓若是私自染指“官塘”中的鱼,轻则罚役,重则下牢!
大家知道范蠡吧?
就是民间野史里最后和西施隐居起来的那位,他曾经和齐景公有过一段接触,当时齐王看到范蠡非常富有,就好奇地问他,说先生的金银财宝有我们齐国千家万户这么多,所掌握的财富据我估计起码亿万,请问是怎么做到的呢?
范蠡回答道:发家致富有很多种方法,但最有效的,一个是养鱼,一个是种竹子,所谓“养鱼种竹千倍利”的典故就是从这来的。
而为了管理鱼这一极度奢侈的食材,中国历朝历代也专门为皇室设立了“事渔”的岗位,叫做“校人”,这些人专门负责“鱼之畜养”,定期为君王大臣们献上鲜美可口的活鱼。
纵观先秦到南北朝,鱼的价格始终凌驾于稻谷,小麦,甚至是普通的牛羊肉之上,无论是动乱的战时,还是丰收的年份,平民百姓吃鱼,都是相当奢侈的行为。
直到唐朝以后,鱼的价格才算被打了下来,因为从那时候开始,国家不仅对私人养殖业有所放开,并且今天的所谓“四大家鱼”的1.0版本,也进入了鱼塘,并搬上了餐桌。
由于唐朝皇室姓“李”,所以鲤鱼被指定为尊贵的观赏鱼种,不得食用和宰杀,作为替代品,大量鲢鱼、鳙鱼、草鱼、青鱼被养殖。人们发现,这些鱼不仅味道不错,养殖起来存活率也较鲤鱼来得更高,于是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养殖技术不断累积,捕捞产量不断翻升,鱼终于不复往日荣光游入寻常百姓家。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在唐肃宗时期,江浙福建一带的沿海地区,海鲜盛行,养殖量惊人,鱼价几乎到了白菜价的地步,胭脂鱼,马友鱼这些常见的淡水鱼类,在集市的鱼摊上“不胜数四,繁若泥沙”,而价格更是降到了惊人的一两白银能买100斤的程度。
唐朝的物价跨度较大,但现今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在国力最繁盛的太宗时期,1两白银约合今天的42克,差不多是252元左右,那我们便能得出结论,唐肃宗时,252元人民币可以买100斤鱼,一斤2块5,这比今天绝大多数地方的超市零售价要便宜得多。
上面是沿海地区,而内陆地区,由于漕运的逐渐发展和养殖鱼塘的遍地开花,鲜鱼的价格也慢慢走下了神坛。
《唐纪》中记载,在唐高宗李治时期,供应京城长安宫廷的膳食里,统一采购的鱼,全部由浐河和渭河的养殖户提供,采购价格分季节,一般来说,旺季会便宜些,“关中顺民皆安乐福治,校人以国帑咨阙,日贡鲜鱼,斤不满20钱”,相当于一斤鲜鱼折合人民币不到5毛,甚至比沿海还要夸张!
这是有史书记载的鱼价最低的朝代了,当然也有可能是政府采购,养殖户开不出高价,但凭各位理解了。
而到了明朝,情况又有了些变化,因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深恶痛绝,所以清廉之风盛行,很多地方官员的工资长时间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有些甚至不以银两而用实物抵工资。比方一个七品县令,朝廷规定,俸禄为每年45两白银,差不多等于今天的3万块钱,平摊下来月薪2400,相当令人发指了属于是。
就算这2400的月薪,里面还有用实物来抵数的,“鱼肉盐之属官给之”,主要是鱼、肉、盐三种。其中,鱼的部分,统一按照白银1钱5斤计算,相当于今天的13.5元/斤。
大家想象,你是一个县长,每个月工资2400。领工资的时候,卡上给你打1000,剩下部分让你提着103斤鱼回去,算抵工资了。咱就是说,这画面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而清朝,我们以康熙顺治年间为例,大家不要受影视剧影响,动不动上街掏出来一锭白银,几两金叶子,那时候普通百姓的经济活动基本以铜钱,也就是“文”为单位,鱼价每斤20文,折合今天人民币12~20元之间。虽然灾年物价会有所上升,但总体而言,清朝的鱼价尚算稳定,和今天的差距也不大。
所以,在比较靠前的朝代,鱼的确是比较昂贵的食材,但自唐代以后,鱼价逐渐趋于平民化。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