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过程中的17种非生物类疾病

发表时间:2023/10/30 20:06:50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作者:彭小云  浏览次数:2880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1.痉挛:

该病常发生在高温的盛夏,一般认为与水温过高或高温时惊扰了虾池有关,还可能与池塘的理化因子(钾、钙离子)的变化和饲料营养成分相关。病虾腹部弯曲隆起,严重者尾部紧贴于头胸甲腹面,身体僵硬,肌肉变白色或坏死,不久即死亡。该病在各地均有发生,且有的虾场损失很大,一般在水环境因子改善后即可自行恢复,在高温季节,应投喂营养全面、平衡的饲料,禁止投喂营养缺乏或变质的饲料,危险季节应多换水,多调节水质,改善水体环境,稳定水温,不惊扰虾,为对虾生长提供一个安静优美的环境。

2.白黑斑病:

病因尚未确定,从相关的调查研究看与养殖水体溶氧低、有机质含量高以及饲料低劣尤其是VC缺乏有关。该病的主要症状为对虾腹部的每一节两侧甲壳侧叶上出现白色的斑点,直径约0.5cm,形状不规则,肉眼看上去对虾侧面有一列明显的白斑;严重者附肢和全身的甲壳也略呈白色,随着疾病的发展,白斑逐渐变黑,到后期则出现一列黑斑,根据外观有一列白/黑斑的症状即可诊断,一般出现在7-9月的养殖中后期,感染率和死亡率均高,多为个体较大者。防治上主要以预防为主,保持水体的稳定,避免惊扰虾,投喂优质营养全面的饲料,适量添加维生素C,高稳季节适量添加新水,避免水温过高。

3.浮头:

此处所讲浮头为缺氧浮头,即水中溶氧低于2mg/L时,对虾出现的浮头现象。溶氧的消耗大部分为池塘中的浮游生物(如藻类、原虫、枝角类、桡足类)和有机质分解所使用,养殖品种的溶氧消耗只是一少部分,所以保持池塘高溶氧一是要培育良好的藻相和控制浮游动物的数量,保持良好的藻相避免藻类老化,能提供池塘大量的溶氧,控制浮游动物的数量能减少溶氧不必要的消耗。避免浮头的出现需要加强巡塘管理,出现暗浮头时应及时开动增氧机,并添加部分新水,保持水体溶氧充足;已经浮头时不仅需要开启全部的增氧机,还可根据情况使用化学增氧剂。

4.软壳病:

病因是营养缺乏,特别是钙质和磷的缺乏或比例不当,可有以下几种原因,①饲料投喂不足或缺乏营养或饲料变质等;②池水pH过高,特别是水色过于清爽,有机质的含量太少,使水中的钙形成磷酸钙沉积,不能被对虾吸收;③水质恶化,有害物质在池塘积累,当对虾蜕壳后,虾体体质变弱,同时钙质沉淀,不能吸收足够的钙质,从而软壳;④使用了某些杀虫剂或杀菌剂,如有机锡,抑制了对虾几丁质的合成,导致对虾软壳。病虾虾壳薄而软,部分对虾壳下有积水,活力差,色泽暗淡,摄食很少,肌肉消瘦,生长缓慢,该病出现后常伴随有甲壳溃疡症状,在治疗时应配合使用卡碘消毒,避免对虾因细菌感染而造成死亡。手摸对虾甲壳薄软,握于手中动弹无力即可诊断;

防治方法:一是要加强饲料营养,投喂优质营养丰富全面的饲料,可长期期添加快佳钙或“快补”,避免钙质不足;二是改善水质和底质,经常进行水质调节,避免pH过高,多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底质和分解有机质,避免钙质沉淀;三是适量换水,加强排污,可有效防止底质有机质大量沉淀造成的水质变化。当软壳已经发生时应立即使用快佳钙、优力钙提供足够的可溶性钙源,迅速恢复对虾体质。

5.VC缺乏病

病因有以下几种:一是饲料中长期缺乏足够的维生素C,或加工中维生素C遭到破坏;二是缺少青绿饲料;三是虾池中长期缺少大型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供对虾采食;四是使用配合饲料时,气温水温过高,致使饲料中的维生素C受到破坏。当VC缺乏时,病虾腹部肌肉不透明,厌食,活力差,甲壳下有片状的黑斑,特别是关节部位和鳃部,VC缺乏时易继发细菌感染,造成细菌性败血症。

防治方法:是保持饲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加工存放过程中注意避光和高温,并且饲料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培育水中的适口藻类,供对虾采食,可补充维生素C的不足;直接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包膜),供对虾生长所需,如高稳易还原水产专用维生素C+E。

6.气泡病:

病因是水中的某种溶解性气体过饱和,导致虾体表、鳃、肠及血管出现大量气泡,引起对虾游动不安,严重者可致大量死亡。常见的气体有氮气和氧气,特别是夏季长时间晴朗高稳,对虾摄食旺盛,水色浓绿,中午时分阳光直射,池塘中藻类大量繁殖,产生过饱和的氧气,经增氧机输送,超量溶氧引起对虾的气泡病,该病全国各地均有并列,且出现大批量死亡的不在少数,在中午时分开动增氧机,见对虾上浮,身体上有密集的小水泡即可确诊,一般出现在浓绿的虾池,透明度小于20cm时需要特别注意。防治方法:当出现气泡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其中黄泥水有特效),开启所有增氧机,加强水体上下层的交换,可使用净水百分百,络合水中藻类。此病重在预防,避免水色过浓,在夏季高温季节多换水,或使用蓝藻净等杀灭部分藻类,再使用乐活+汉宝绿水宝等调节水色,稳定水质。

7.亚硝酸盐中毒:

即亚硝酸盐过高引发,主要表现为不吃料,空肠,空胃,游泳缓慢,弹跳无力,有缺氧症状,一般病虾尾部、游泳足、歩足和须发红,严重时对虾整个虾体变红,死亡时体色逐渐变为青紫色,继而变灰白色。主要发生在水质浑浊,透明度小,池底有机质堆积严重的池塘,特别是在高密度养殖和精养池温棚养殖的虾池,残饵和粪便等堆积会非常严重,当天气突变或换水、溶氧不足时,常常引发亚硝酸中毒。防治方法:根据自己的虾场的条件选择相应的养殖密度;定期排污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多使用底质和水质改良剂,保持底质干净,水质清爽;多开增氧机,促进上下水体交换,保持溶氧充足,避免缺氧造成底质和水质恶化。当对虾已经出现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开动增氧机,使用解毒先锋、护水解毒宝,并加注新水,第二天使用底改素/多效底改颗粒,改善底质分解有机物,第三天使用菌乐多/生物净水宝调节水质,稳定水色。

8.黏污病:

常发生在育苗池,但在分级静养模式的标粗阶段也可出现,一般池底残饵过多、水质污浊可见黏污病,病虾上的污物镜检无病原生物,真正的病因尚不清楚,症状表现为身体尾部和附肢上粘附大量有机碎屑,呈淡黄色;根据对虾身体上的粘附物即可诊断,镜检时可发现少量纤毛虫和藻类等,以预防为主,防止池底残饵粪便等有机质沉积过多,注意投喂量,不要过多投料,经常排污换水(没有排污系统的应增设),多施用微生物制剂分解残饵粪便,保持水质的清新。已经出现黏污可使用高锰酸钾0.5mg/L,双氧水0.8mg/L,每日一次,连续使用2~3次。


9.黏污病

常发生在育苗池,但在分级静养模式的标粗阶段也可出现,一般池底残饵过多、水质污浊可见黏污病,病虾上的污物镜检无病原生物,真正的病因尚不清楚,症状表现为身体尾部和附肢上粘附大量有机碎屑,呈淡黄色;根据对虾身体上的粘附物即可诊断,镜检时可发现少量纤毛虫和藻类等,以预防为主,防止池底残饵粪便等有机质沉积过多,注意投喂量,不要过多投料,经常排污换水(没有排污系统的应增设),多施用微生物制剂分解残饵粪便,保持水质的清新。已经出现黏污可使用高锰酸钾0.5mg/L,双氧水0.8 mg/L,每日一次连续使用2-3次,可有效。

10.黑鳃病

指非生物引起的鳃组织变黑,主要是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如镉、铜、高锰酸钾、氨、亚硝酸盐和VC缺乏等。病虾鳃部出现黑色的条状花纹,镜检可见弥漫性坏死,轻者呈褐色,重者呈黑色;该病主要发生在工业污染严重的养殖区域和底质恶化的虾池,通过外观检查可初诊,镜检若无丝状细菌、纤毛虫、弧菌等生物因子,即可确诊为黑鳃病。防治方法:选择养殖区域时尽量避免到有工业污染的地区或流域,在放养对虾前应对虾池进行彻底的清淤、消毒和解毒处理;保持水体的清洁,要适时适量换水,若水源中有工业污水时应停止进水;养殖中尽量不要使用硫酸铜、高锰酸钾等重金属类药物,即便非用不可,应注意使用量,并及时换水后使用解毒安A降解残毒;长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时,应注意饲料的新鲜程度,不投喂霉变受潮的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新酶肽VC、汉宝VC+E等补充维生素C,同时内服肠常康、HB菌素等提高机体免疫力;当鳃组织已经变黑时,应即刻大量换没有污染的新水,使用解毒安A+汉宝护水解毒酸进行解毒处理,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可防止没有生病的虾继续发病。

11.自发性肌肉坏死

主要是环境因子异常引发,如水温过高、盐度变化太快、溶氧不足、养殖密度过高、水质受到污染等。主要表现为腹部肌肉变为白浊,严重的全腹部均为白色,并伴随有对虾的剧烈活动,乱游或跳跃,约半个小时后对虾游动缓慢,最后静止不动死亡。防治方法:夏季高温,应适时加水,避免温度过高;台风或暴雨天气应注意盐度的突变,防止大量淡水突然进入海水养殖池塘;使用汉宝蓝调节底质和水质,开启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充足;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养殖密度过大;密切注意水源是否受工业污染或生活污水的污染,发现有异常应立即停止进水;高温季节避免惊扰对虾;当对虾出现异常时应辨明病因,对症用药,避免乱用药物造成人为失误。

12.偷死病

病因复杂,具体尚不太明确,初步分析判断,这些偷死大多是管理不当造成的。①加料过快,造成对虾出现器官受损而出现的脱壳偷死。②放苗前后水质管理不好,如透明度偏大,倒藻等,致使泥皮、青苔等在底部滋生,后在底部腐烂,使底层缺氧恶变并产生毒素,导致对虾在脱壳前后因中毒缺氧而脱壳不遂偷死。③水质恶化形成的偷死。残饵、粪便和养殖动物尸体长期在池底堆积,造成池底严重富营养化,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池底缺氧。池高密度养殖时更常见到这种现象。此外,还有部分偷死是被弧菌感染造成的,这种偷死比较难控,发病急,死亡快。根据市场反馈,使用卡碘的池塘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未使用的池塘,同时内服新酶肽免疫多糖,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13.黄脚病

该病表现为对虾游泳足和歩足变为黄色,发现有黄脚的对虾池塘底质均恶化,常有亚硝酸盐高或氨氮高等,常发生在养殖后期,危害不大,但会影响对虾的卖相,且抗应激能力差,若是活虾贩卖会影响成活率。改善底质后,对虾可恢复,同时内服新酶肽VC+多黄泰诺散提高对虾抗应激能力。经实际验证,内服添加新酶肽VC5-7天后,对虾拉虾抗应激能力增强,活虾运输2-3小时之内成活率提高20%-25%。

14.蜕壳不遂

主要是由于对虾密度过大、饵料不足、饵料质量差等,引发对虾营养不良,若水质恶化,极易引发蜕壳不遂,表现为对虾的头胸甲不能正常脱落,常和歩足粘连,不及时处理,病虾会全部死亡。

15.空肠空胃病

常见于肠炎、环境突变、脱壳前后,表现为胃肠内无物,或有脓液状液体,发生该病时应注意鉴别,对症下药。出现肠炎时应立即停料,检查饲料是否合格、受潮等,并内服氟立宁+新酶肽免疫多糖;若是环境恶化造成的,应立即消除恶化因子,及时换水调水,恢复水体平衡健康;若是脱壳前后,要及时补充水体钙源,避免对虾出现脱壳不遂和软壳病等。

16.黄鳃、蓝鳃病

主要是环境变化引起,常诱发肝胰脏肿大、萎缩或糜烂,应立即调水解毒,改善池底溶氧环境,必要时可使用卡碘,隔天再用一次;同时内服新酶肽免疫多糖、低聚糖863+多黄泰诺散,连用5-7天。

17.肌肉白浊

主要是环境因子造成。防治方法:夏季高温,应适时加水,避免温度过高;台风或暴雨天气应注意盐度的突变,防止大量淡水突然进入海水养殖池塘;经常调节底质和水质,开启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充足;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养殖密度过大;密切注意水源污染问题,发现有异常应立即停止进水;高温季节避免惊扰对虾;当对虾出现异常时应辨明病因,对症用药,避免乱用药物造成人为失误。(3)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