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鳖人工繁殖技术
乌鳖人工繁殖技术
严维辉,高峰,杨振文
(1.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7;2.扬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扬中 212200;3.扬中市水产研究所,江苏 扬中 212200)
中华乌鳖是一个经过多年选育而形成的中华鳖新品系,原产于太湖流域,为浙江省特有地方品种。乌鳖体形与普通甲鱼相似,典型特征是腹部乌黑,富含黑色素。它体表颜色呈黑色,背部有深黑色斑纹,从吻端到四肢脚爪及鳖尾的腹部全为黑色,其营养丰富,肌肉氨基酸总量、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含量、蛋氨酸含量均较高。乌鳖裙边宽厚、胶质蛋白含量高、脂黄、肌红、无腥味,口感极佳。乌鳖的药用价值也犹为突出:乌鳖富含的黑色素具有稳定的自由基,能吸收可见光和紫外光的辐射,具有消除自由基、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的等功效。乌鳖规模化人工养殖时间不长,但近期开始逐渐受到广大养殖户的关注,尤其在江浙一带,养殖乌鳖的热潮正在逐渐兴起。现为广大乌鳖养殖者介绍一下乌鳖人工繁殖技术。
1 亲鳖池的选择与建设
亲鳖池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交通便利、环境安静的地方。池塘进排水系统完整、池埂坡度小于1∶3,底层淤泥小于15 cm。池塘选好后,沿池塘向阳埂建设面积为池塘总面积1/10的产房。产房三面围墙并加盖顶棚,向阳面敞开。产房内铺设厚度30~40 cm、颗粒直径小于0.1 cm的黄沙。向阳面产房与池塘水面间斜架一块宽1~2 m的光滑木板。池塘四周架设防逃设施,高度达50 cm以上。
2 放养前的准备
亲鳖放养前一周,每667 m2用75 kg生石灰干法消毒。一周后进水种植(移植)水生植物,主要种植(移植)的水草品种有马来眼子菜、伊乐藻、茭白、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总面积占总水面的约1/4。
3 亲鳖的选择与放养
亲鳖要选择2龄以上、规格为大于1 kg、雄鳖略大于雌鳖的乌鳖,放养量为雌性6尾/m2、雄性1尾/m2(称为一组),同一池塘一次性放足。经过长途运输的亲鳖在放养前将亲鳖在浓度20×10-6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3 min。
4 饲养管理
4.1 饲料投喂
饲料以专用配合颗粒饲料为主,搭配少量的新鲜动物性饲料。新鲜动物性饲料投喂前应进行清洗处理。 投喂方法是日投喂两次,7:00—8:00和17:00—18:00。饲料沿四周及中间浅滩平台均匀撒喂,也可以采用食台投喂。饲料投喂以下午为主,日投喂量按存塘亲鳖总体质量的5%计,并及时进行调整,以投喂后3 h内吃完为宜。上午投喂量为日投喂量的30%,下午投喂量为日投喂量的70%。
4.2 水质调控
每7~10 d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20 cm左右,高温季节5~7 d换水1次,特殊情况如缺氧、水质恶化等应立即换水。透明度控制在40 cm以上。
4.3 病害防治
定期进行消毒,每隔15 d用1次生石灰化成水对全池进行泼洒,用量是每667 m2用生石灰15 kg。一旦发现疾病,对病鳖要进行隔离,并对疾病做出准确判断,对症下药,及时治疗,防止疾病蔓延。
4.4 日常管理
每日坚持多次巡塘,观察亲鳖的活动、摄食、生长情况,及时清除残饵,发现生病应立即隔离、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检查防逃设施,发现破损要及时修补,发现逃逸、及时找出原因。4月下旬开始每日检查产房中的沙子,看是否产卵,发现产卵,立即取出,并做好各项生产记录。
5 人工孵化
5.1 孵化房选址与建设
孵化房通常选择门朝南,通风条件良好,同时必要时可以进行密封加温的房间。孵化房选好后,沿四周墙壁加装宽度60 cm货架,层数根据需要而定,层与层间高度大于40 cm。
5.2 孵化设备制作
孵化设备为松木制造的木箱,长70 cm、宽50 cm、高12 cm。四周有一圈直径1 cm的孔,孔与孔间距10 cm;底部有三排直径1 cm的孔,孔与孔间距10 cm。孵化箱内铺设网孔径小于0.1 mm的聚乙烯网布。
5.3 孵化用沙的准备
孵化用沙为颗粒直径小于0.2 mm的黄沙,铺设厚度10 cm。使用前曝晒10 h以上,然后用20×10-6浓度的高锰酸钾液喷洒消毒,24 h后方可使用。
5.4 卵的采集与挑选
发现产卵后需10 h后方可挖取。挖取时动作要轻、快,挖取后立即进行挑选,选择带有白点的卵(受精卵)进行孵化。
5.5 卵的放置
卵放置在孵化箱中沙的中部,上下沙的厚度均为5 cm,白点(动物极)朝上,卵间距为5 cm×5 cm。
5.6 孵化过程中的管理
5.6.1 喷水与控温 每日主要用喷雾器对孵化箱内进行均匀喷水,保持沙子用手可以握成团,手松开后沙子也随之散开。孵化房内温度控制在27~32℃,采用自然温度孵化的,每日中午保持通风1 h。5.6.2 敌害防治 孵化过程中主要敌害是老鼠,要注意防鼠。
5.6.3 仔鳖收集 一旦发现有仔鳖破壳钻出沙子,要立即进行收集,转入塑料盆中进行暂养,并做好详细记录。
6 仔鳖的培育
6.1 仔鳖池建造
仔鳖池以水泥池为好,面积控制在6~10 m2、最大灌水深度1 m即可,檐口向内,飞檐大于8 cm,池底向出水口方向有10%的坡度,出水口设在最低处。
6.2 隐蔽物的设置
隐蔽物材料种类很多,但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是将聚乙烯网布剪成长80~100 cm、宽8 cm左右条状,再选7~8条从中间捆扎成把,悬挂于培育池中作为隐蔽物。
6.3 食台搭制
每只培育池设置食台两个,食台一般用木板制成,形状为长方形,表面相对要光滑,面积为培育池面积的1/5,分开放在培育池的两边。食台呈150°坡度设置,1/3面积没在水中,2/3面积在水面以上。
6.4 仔鳖放养
刚出壳的仔鳖一般在塑料盆中暂养2~3 d后即可放入仔鳖培育池进行养殖。放养时要避开高温时段,放养密度控制在20~30尾/m2。
6.5 喂养及管理
6.5.1 喂养 日投喂2次,上午喂日投喂量的30%,下午喂 70%。7:00—8:00和 17:00—18:00 投喂,每次投喂量以2 h内吃完为佳,并根据天气、摄食情况等及时做出调整。
6.5.2 水质调节 7~10 d换水1次,每次换水控制在10 cm左右,特殊情况要及时换水。水质透明度一般控制在30 cm左右。
6.5.3 迅池 每天坚持多次巡池,注意观察仔鳖的活动、摄食情况及水质的变化,及时清除残饵及清洗食台,并做好防鼠害工作。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