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鲵外鳃脱落期延长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4/07/27 20:14:47  来源:河北渔业 2018年12期  浏览次数:2712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关于大鲵外鳃脱落期延长的探讨

赵虎 邓捷 孔飞 姜维 王启军 马建林 张红星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为隶属于隐鳃鲵科(Cryptobrachidae)大鲵属(Andrias)的有尾两栖动物,具有两栖类共有的变态发育过程。大鲵脱鳃期又称变态期,是指大鲵孵化出膜后生长到1龄左右时外鳃开始萎缩脱落,逐渐由鳃呼吸转变为肺呼吸的阶段。变态期除全长、体重增加外,最主要的特征是外鳃逐渐脱落,转变为以肺呼吸为主,皮肤辅助呼吸。笔者在同一批大鲵养殖过程中,发现10余尾大鲵年龄接近4龄而外鳃仍未脱落,随即从内因、外因双重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大鲵外鳃脱落期延长的原因,以希冀对大鲵的正常发育有借鉴意义。

1大鲵外鳃的功能与一般脱落时间

幼鲵用鳃呼吸,有粉红色或暗红色的鳃三对,头部两侧各三条成网状的鳃丝。外鳃是大鲵幼体阶段主要的呼吸器官,以气体交换的方式,满足个体对氧的需求。

调查发现大鲵幼体外鳃脱落时间一般为9~16月龄。据张佑民等研究发现大鲵15月龄时三对外鳃消失,全长17~20 cm[1]。鸥燎原发现到10月龄左右时,长到12 cm左右,外鳃脱落[2]。常小娟发现10月龄时外鳃开始萎缩,15月龄仍具有鳃但鳃丝变短变厚,16月龄时大鲵幼体鳃完全萎缩消失[3]。陈云祥发现9月龄时,平均体长12.5 cm,平均体重16.57 g,外鳃开始萎缩,幼苗1周年后有51%完全变态,此时平均体长为15.0 cm,平均体重为24.05 g。大鲵变态期全长、体重增加(全长15~18 cm,体重20~25 g)[4]。吴学祥等发现1龄左右时外鳃开始萎缩脱落,15月龄完成变态[5]。

而自然界中,大鲵卵黄囊营养吸收完转为外营养后直到生活的第三年,外鳃消失,才完成变态。

2大鲵外鳃脱落期延长

大鲵苗2014年8月产于陕西略阳,5月龄时运至陕西鄠邑区(秦岭北麓)养殖,养殖场海拔较高(1 580 m),养殖用水为渭河支流涝峪河河水,长年水温低,最高温度不高于16 ℃。pH 7~8,溶氧7 mg/L以上,浊度较小。

至2018年4月采样时已近4龄。本批大鲵中有10余尾三对外鳃未脱落(占比1%左右),平均体重62.13 g,平均全长23.5 cm,平均体长14.8 cm(见图1)。经形态学观察,外部无损伤,无畸形。经生态学观察,大鲵处于用鳃呼吸向用肺呼吸过渡阶段,日常呼吸行为可见将头部露出水面,进行口咽式呼吸。此阶段兼具肺呼吸和鳃呼吸功能。

3原因分析

3.1溶氧不足

幼鲵外鳃脱落是影响其生长速度的关键因素[2],鳃呼吸和肺呼吸两种呼吸功能都不强,水中溶氧如果不充足,将影响幼鲵摄食,出现食欲不振或者停止摄食进而出现营养不良,造成个体瘦弱、生长缓慢。

3.2水温偏低

水温对幼鲵的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2,6],特别是影响大鲵幼苗的摄食强度和摄食次数,研究结果表明,脱鳃期大鲵最适宜生长水温为16~22 ℃。如果水温过低或过高,会导致幼鲵摄食量少,抵抗力减弱[5]。

3.3饲养密度过高

饲养密度过高时,幼鲵摄食不均匀,致使幼鲵生长个体分化明显;饲养密度过高也导致水中耗氧量增大,不能满足幼鲵生长所需[7]。

3.4个体差异

每个个体在受精、孵化过程中,都可能受到自身遗传因素或外界刺激的影响,从而出现有异于正常生长的特殊状况,如体色白化、体短而宽(体长而瘦)、生长发育过快(迟缓)等。

可见,近4龄幼鲵未脱鳃是外界因素和个体自身因素双重影响下造成的。在幼鲵生长阶段,控制适宜的水温、溶氧、pH等水质状况,适量投饵,适时分池,保证合理的养殖密度,这些条件是幼鲵正常生长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张佑民, 刘兴连, 孙长铭. 陕西水生野生动植物[M]. 西安: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6, 48-51.

[2] 欧燎原.大鲵幼鲵培育技术关键[J].内陆水产,2006(05):25.

[3] 常小娟. 中国大鲵呼吸器官胚后发育的形态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4] 陈云祥.大鲵高效养殖技术一本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5] 吴学祥,聂福顺,唐黎,等.不同水温水质及饲养密度对大鲵脱鳃期成活率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01):167-169.

[6] 陈喜斌,沈建中,赵京杨,等.水温对大鲵摄食的影响[J].水產科学,1999(01):20-22.

[7] 陈云祥.关于提高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Blancgard)稚鲵养殖成活率技术的探讨[J].现代渔业信息,2008(03):22-23.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