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养殖,不变不通

发表时间:2021/08/11 19:42:40  来源:·腾氏水产  浏览次数:2023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黄颡养殖,不变不通

作者 | 王明闯 武汉华扬动物保健集团


2021年最难养的一条鱼,无疑非黄颡莫属。惨烈的死亡令人胆寒也让人麻木——黄颡还能不能养?敢不敢养?已经成了必须严肃对待的首要问题。如果还是重复传统的“经验”和“操作”,那么请果断放弃!因为大量有经验的老师傅都吃了血亏,你又如何能够幸免?!越是困难,就越是有机会!黄颡养殖还是大有可为,但必须革新基本的养殖理念走“健康养殖”之路。

黄颡养殖,不变不通

 作者:王明闯

一、痛苦的现状—养殖劫难深重


从2020年开始,华中和华东的黄颡“开春暴死”以及华南地区的“恶性出血暴死”沉重打击了整个养殖行业。正是2020年,在同样发病的情况下,规模养殖端比散户受灾程度更为惨烈。健康、完整、够规格的黄颡鱼难得一见。2021年的“开春问题”比2020年更加严重,但因病程长且后续死亡隐秘,所造成的损失被严重低估。2022年,黄颡养殖的惨剧很可能继续上演。


纵观整个养殖季,黄颡的麻烦一直不断:顽固性虫害、加料困难、恶性出血、顽固性腹水、亚盐氨氮、烂身诅咒、十月小瓜虫、越冬问题等。常规病害已经让养殖户焦头烂额,而“开春问题”的突袭直接造就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鬼门关。


解决问题的尝试:


(1)大力强化“病原”和“环境”问题的处理。行业相关人士也苦苦找寻,试图确定“罪魁祸首(病原)——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消毒、杀虫、抗生素,调水、改底、进排水等轮番操作,即便投入百万也无济于事。很多人,对于这些常规手段最终还是绝望了。消杀抗,越用越死,水质处理,自欺欺人。


在开春阶段,“环境”因素中真正普遍存在问题的只有“水温”这一个选项,但这一选项从“过往养殖历史”来看并不存在特殊性。


从看似科学的“病原”因素来看,“病毒,永远都是最后的替罪羊”。什么样强大的“病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如此广域的传播,并造成惨烈的死亡?!超级细菌还是真菌?如果是!那么整个行业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废物?从结果来看,那就只能是“病毒”了?!谁都明白——病毒几乎无药可治,所以……


(2)惹不起,还躲不起?一些养殖户无奈转养其它品种。更多人选择——从广东采购最早的公分苗,打算养到年前卖掉,躲过“开春”这一关。


这种模式在华中地区存在以下问题:

1.集中上市,价格踩踏;

2.规格偏小,价格偏低;

3.养殖“赶时间”,管理混乱,效益降低;

4.投喂总量严重受限,产量爬坡艰难……


总之:黄颡养殖越来越不可控,效益越发无从保证。


二、平稳的现实—养殖省心高效


当黄颡鱼开春暴死的时候,其实最有价值的信息是:

1.哪些养殖终端的鱼是平安健康的?

2.他们又是怎样做到的?

3.他们的方式方法是否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这样的群体至少在华扬的体系下是大量存在的:


1.在福建漳州我们实现了高密度、超大规格、快速养成的奇迹;


2.在江西南昌,我们实现了规模养殖场50万斤成鱼,安全越冬、平稳开春、肯吃肯长、效益翻倍的创举;


3.湖北鄂州,95%的黄颡养殖户遵从华扬的健康养殖理念及操作方法,全体平稳——开春没有恶性病害损失(散户的纯收入可过80万/年);


4.湖北当阳王店镇的黄颡养殖群体,连续多年没有重大病害,平稳顺心挣钱;


5.湖北蕲春、天门、洪湖、潜江等多地大型甚至超大型规模养殖场实现了大批量的(黄颡、草鱼、叉尾、青鱼等)成鱼平安越冬、顺利开春、把握行情,效益增长以百万计!


6.更有养殖新手,简单遵从华扬的基本原则,只用两年黄颡养殖就步入正轨,管理轻松,病害无忧,效益远超平均水平,代表人物有湖北襄阳的孙宇林以及广东云浮新兴的冯超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绝佳标准!保住了鱼,就是保住了财富。不同地域、不同模式、不同规模,我们能够协助大量的黄颡养殖端平顺过关。当然,实事求是讲,我们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2021年4月,我们真正进入湖北黄颡养殖重镇——枝江,虽然协助大量的养殖端冲破了一系列的困局,但在最后的“劫点”前功尽弃了。


正面和反面的对比更能揭示破解黄颡养殖困局的关键所在。除去湖北之外的黄颡养殖案例,就以鄂州、王店、洪湖、潜江、仙桃、天门这6个成功的区域和枝江对比,不难发现最大的差异在于——流程的缺失,枝江的养殖群体只是从“开春中后期”才开始切入。


黄颡安全开春的完整流程是:

1.越冬前的“保命”处理;

2.开春阶段的细致操作;

3.开春中后期的注意事项。


华扬关于黄颡健康养殖的核心观点是非常明确的——以内服促进代谢为核心,从根本层面撑起鱼体的消化、免疫、循环系统。存在严重代谢障碍的鱼,在所谓的“病原”和“环境”因素面前,确实不堪一击,尤其是在开春阶段。比黄颡鱼更早出现的所谓的草鱼“鱼瘟”,其核心症结绝对不是“病原”更不是“环境”,而是纯粹积累的代谢问题(草鱼大批量安全越冬平安开春,是有可靠方法的,一试便知)。


我们所指导的黄颡养殖群体,已有相当比例彻底淘汰了外用杀虫药(虽然还有人傲慢的质疑),而更神奇的是——内服安全、彻底、高效解决体表寄生虫的方案对于黄颡“爆头”问题同样能够安全、彻底、高效的解决。


面对顽固性虫害(2个月都杀不绝的)和穿透血脑屏障感染黄颡脑髓的爱德华氏菌,我们不用杀虫药,也不用抗生素,只是通过强力且快速的强化鱼体代谢——让鱼体“得到强化后”的免疫系统真正高效的对抗“病原”——这才是值得提倡的一举多得、环境友好、食品安全、无抗少抗、助农护鱼的正确手段。而这些方法也是简便易行的,只要有勇气尝试并按要求做,效果就能看得见。


三、关键的改变—勇敢做出跨越


大部分养殖户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做了太多的无用功,甚至负功:频繁的和寄生虫、病原菌、亚盐氨氮等病虫害和水质问题较量并困在其中。做一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机械性的“难治标,不治本”的症状缓解努力……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样的操作,即便养30年的鱼也不会有实质的长进。


水产养殖的困局,在根本上是——指导理念的严重错误或偏狭造成的,需要做出大胆的质疑和勇敢的跨越。


1.“养-鱼-先-养-水”这一教条是缺乏逻辑且极具迷惑性的。


“养”——用什么养?怎么养?养到什么程度?


“鱼”——什么鱼?鱼苗还是成鱼?吃食鱼还是滤食鱼?海水鱼还是淡水鱼?有鳞鱼还是无鳞鱼?死鱼还是活鱼?健康鱼还是有病鱼?观赏鱼还是卡通鱼?


“先”——什么叫先?比谁先?为什么先?从什么时候先? “后”就不行吗?


“养”——用什么养?怎么养?养到什么程度?和前面的“养”有区别吗?不“养”水就一定不行吗?


“水”——具体是什么?是分子H₂O吗? 是理化性质?是生态系统还是什么?


没有什么是“不言自明”的!把养鱼先养水这5个字串起来就不难发现:水产第一教条是缺乏逻辑的,1000个人可以有1000种理解方式。


退一万步讲,我们可以一如既往稀里糊涂的整体理解这一教条——但是,把水养好了,那下一步呢??最重要的鱼应该怎么办???有太多的人把水质问题看的大于天——鱼出问题主要就是水的问题!因为水不好,所以鱼就不好!?


能不能深入想一下,考虑到整个养殖季——水问题的源头是不是“鱼”?会不会是因为鱼出问题,所以水才持续变坏,所以鱼更不好水也就更坏?


2.有虫要杀虫!


虫害发生的本质是什么?就算用猛药把虫“杀干净”了,本质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杀虫的危害有哪些?不杀虫行不行?你到底是和虫有仇,还是和自己的鱼有仇?内服搞虫效果更快更彻底,你敢不敢尝试?(黄颡小瓜虫在内服基础上还要附带处理技巧)


有虫要杀虫!没虫也要杀!吃食差,杀一杀!鱼炸窝,杀一杀!卖鱼前,杀一杀!天气变,杀一杀!睡不好,杀一杀!这些操作是养殖端的常态,除了能极大缓解养殖户的心病;能让卖杀虫药的躺着赚钱;能败坏池塘水质大幅增加管理工作量;能深度毒害鱼体并降低生长速度且浪费大量饲料;能造就显著的食品安全问题之外,没有任何正向的社会价值。


连外用杀虫药都舍不得丢掉的黄颡养殖户,必然会被这个行业无情的淘汰。


3.病害三元论


a.当前的病害三元论的主流理解和阐述是极其不当的,因为它是“机械的” 、“静态的”、“均等的”展示给行业人员的;


b. “三元”囊括病原、鱼体、环境,这样划分是没有问题的!


c.问题是——鱼病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是狭义的虫、菌、病毒感染吗?鱼病必须满足三元素相交才成立吗?假如没有病原是否就没有鱼病?同样的,假定环境没有问题是否也就没有鱼病?极端点——假如环境和病原都出现问题(比如臭水沟),但鱼自身健壮,是否可以没有鱼病发生?三因素的比重是同等的吗?三因素在不同阶段不同情形下还是权重均等的吗?其它……


如果不能明确阐释以上疑问,“病害三元论”就是一条粗浅、狭隘、错误的行业指导准则。


4.鱼类养殖中的“病原”究竟是有多可怕?


应对“病原”的主力军真的是消、杀、抗这些手段吗?分离、鉴定病原和体外药物致敏性实验,都极具现实意义,但这些是养殖成功的真正助手吗?养殖的本质和关键是什么?是“治病”吗?


四、养殖的坦途—选择大于努力


水产养殖端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规模化、集约化、特种化、健康化、品牌化的势头越来越猛。随着老一辈水产人的加速退出,水产也会逐步实现养殖理念的彻底更新。养鱼,必然是“以鱼为本,环境助之”,“病害不重要,管理是王道”,“内服促代谢,养殖短平快”。


黄颡养殖当下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过往的经验和教条所能解决的。普遍存在的养殖困局也正好能够说明——当前的主流指导思想和养殖套路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养殖实际(鱼类营养状况持续恶化),必须革故鼎新再出发。


结语:

2021年黄颡养殖规模终端比以往更加注重内服促进代谢,养殖成效普遍好于广大散户——这是积极的信号,更是危险的信号!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