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花白鲢,养好了也能赚大钱!
在花白鲢苗种投入这块,好多人都缺乏一个科学的方法,大多数养殖户都是想当然的在投放。有的养殖时间长,积累了一定经验,那么投放会相对科学些,而一些刚入行的养殖户,有的投苗就一点章法都没有,有的听卖苗人的建议,有的听其他水库老板的建议。其最终结果是,每年都会遇到一些水库不是在养花白鲢成鱼,而是在为别人培育苗种,有的一年、两年、甚至三年都长不到上市规格,老板最终不得不低价销售。
我们常遇到一些养殖户,在投苗时理想化,假定生长速度与亩产量,忽视客观规律。如他们总是预定假如一亩放养300尾白鲢,如果有九成的成活率,那就是270尾,假如一尾一斤那就是270斤,然后再放入花鲢,假定一亩放养200尾,也是九成的成活率,那就是180尾,那要是也是一尾一斤,那他就是180斤。在这种假定思维中,许多人犯的一个通病,就是投放量过大,总是片面的认为,尾数放的越多,那产量也就越高。那怎么投放,有没有科学的规律和依据可循呢?这里和大家分享三个知识点,一是产量决定投放的苗种数量;二是养殖周期决定放养规格;三是水库条件决定花白鲢的比例。
一、产量决定放养数量。
以水库亩产花白鲢是600斤为例,要求上市规格达到3斤,那600除以3斤,得出的花白鲢投放尾数就是200尾。这200尾,就是一年中从水库中起捕总的尾数。根据轮捕轮放的次数,决定每一批次放养的尾数。同时还要考虑成活率、起捕率等这些损耗,实际投入时,根据鱼种规格情况,在200尾每亩的基础进行数量的酌情增加,每年按这个数量进行苗种的投放。
二、养殖周期决定放养规格。
当花白鲢的每亩尾数确定后,在相同的投喂情况下,每条鱼的生长速度变化副度是很小的。所以要在预先设定的养殖周期内,起捕成鱼,实现资金回笼,那就要相应的要确定放养的鱼种规格,鱼种规格投放得越大,那养殖周期也就越短。但有一点是,苗种规格越大,那苗种的成本投入也越大,这之间有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的问题,我会单例一篇文章进行阐述,这里不作分析。所以,如果一座新进场的水库,如果要实现当年销售成鱼,那就要对过去留下的鱼种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如果没有规格鱼种,那最好就应立即补一批大规格的鱼种。
三、水库条件决定花白鲢的投入比例。
关于比例问题,这个主要由两个方面所决定,一是养殖的模式和投喂的模式,如果有发酵饲料(用发酵剂发酵的饼粕、糟渣等),那花鲢的比例可以加大,超过2成的通常比例,乃至达到9成都可以。如果条件受限,不能进行投喂,要实现花鲢的高比例,那总的亩产量就要做相应的降低处理;二是水库的地理条件影响了花白鲢的放养比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些水库出花鲢,而有些水库不出花鲢。这与水库的土壤及周边环境相关,还与水库的光照有联系。地势平坦,远离居民我的水库相对白鲢产量高,而处于居民集居区下游的水库,或是光照相对弱一点的水库,相对更出花鲢,所以投放的花鲢相对会更多。通常的水库花白鲢比例是2:8,而像这样的水库就可以增加到3:7,或是4:6,或是在养殖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整。
总之,水库养殖花白鲢,有没有好的收成,从投苗那天就已经开始了,具体最终结果怎么样,同时还有其他影响因素,例如饵料培育。
(本文摘选于"养鱼经"文章)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