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倒刺鲃的区别和人工繁养

发表时间:2022/07/08 19:16:14  浏览次数:8513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e)、倒刺鲃[barbodese(spinibarbus)denticulatus donticulatus]、中华倒刺鲃[barbodes (spinibarbus) sinensis]同属鲤形目、鲤科、倒刺鲃属,均属江河野生鱼类。前两种鱼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后者分布于长江水系。

近年来,由于传统养殖鱼类价格连年下降,养殖效益降低,而光倒刺鲃等野生鱼类由于资源量减少、养殖少而价格较高,通常60—80元/公斤。因此,我国南方的广东、福建、广西已逐渐兴起光倒刺鲃、倒刺鲃养殖,近年来,广东省的一些单位又引进中华倒刺鲃进行试养。但是,光倒刺鲃、倒刺鲃、中华倒刺鲃的别名、俗名较多,各地叫法不一,即使在一些刊物上也时有混淆,文章试作探讨供同行参考,并简单介绍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繁殖、养殖近况。

名称形态区别


1、名称上的区别

光倒刺鲃别名称刺鲃,黑脊倒刺鲃,俗名称青娟、鲣中石捐、军鱼、青鳟、青竹鲩;倒刺鲃别名称锯倒刺鲃,俗名称竹八鲤、竹八鱼、竹鲤、青竹鲤;中华倒刺鲃俗名称青波。

2、形态区别


光倒刺鲃与另两种倒刺鲃的区别:前者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柔软,不成为硬刺,侧线鳞20—26,体呈圆筒形,眼睛有一明显黄白色亮圈;而后者背鳍的末根不分枝,鳍条粗壮,成为硬刺,后缘具有锯齿,体型略侧扁,侧线鳞26以上。

倒刺鲃与中华倒刺鲃的区别:前者背鳍起点位置在腹鳍起点之后上方,距吻端比距尾鳍基为远,侧线鳞26—30,后者背鳍起点位置在腹鳍起点之前上方,距吻端比距尾鳍基为近,侧线鳞28—32,从鳃孔上角至胸鳍基部有一狭斜的黑色条。

生物学特性


1、光倒刺鲃光倒刺鲃主要分布于珠江、闽江、海南、台湾等长江以南水系。常栖息于水流湍急、水色清澈、多石砾的中小河流,性活泼善游,食性为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类,尤其喜欢吃食昆虫、蚯蚓等小动物,驯养后可吃食人工配合饲料。当年鱼可长至尾重100-200克,2冬龄鱼体重可达500克。繁殖期从5月初至8月底,分批产卵。成熟年龄:雌鱼为3-4龄,人工培育条件下体重0.6公斤以上;雄鱼2—3龄,体重0.5公斤以上。

2、倒刺鲃倒刺鲃主要分布于珠江、海南岛等水系,栖息于流水中,主食植物性碎屑及丝状藻类。经人工驯化,可吃食配合饲料。据珠江水系西江的调查资料,雌性1冬龄平均体长为203毫米,2龄鱼可达276毫米,而3龄鱼为337毫米,4龄鱼为403毫米,5龄鱼为456毫米,约2.5公斤,性成熟年龄为5 龄。生殖季节为4—6月,产漂浮性卵。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