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高效养殖技术与案例
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具有体形优美、刺少无鳞、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和适应性强、养殖范围广、群体产量高、市场需求大、销售价格高等特点,是当前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名贵水产养殖品种之一。现将相关养殖技术与试验案例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借鉴参考。
一、养殖技术
1.养殖条件。①塘址选择。选择在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排灌方便,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GB11607)要求,周边无污染源,电力配套,交通便捷的地方开挖(改建)池塘。
②塘口条件。池塘面积以10亩左右为宜,池埂宽2.5~3米,池坡比为1: (2.5~3),采用30目的聚乙烯网片护坡,水深为1.5米左右,土质为偏碱性的黏壤土,池底基本平坦。在靠近排水口端挖出一个低于池底20~30厘米的洼坑,面积为50平方米左右,以便成鱼捕捞。池中应配有相应的自动投饲机、进排水泵、叶轮式增氧机等机电设备,并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
2.养殖准备。①清池药塘。冬季排干池水,铲池边杂草,挖除池底过多淤泥,保留淤泥10厘米左右,冻、晒池底整个冬季,以加速底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于放养前15~20天,先用100千克/亩的生石灰干法药塘。5~7天后,向池内加水0.8厘米左右,再用100克/亩的溴氯海因(24%)消毒,以迅速、彻底杀灭病原菌、寄生虫(卵)及野杂鱼等敌害生物。
②培育生物饵料。鱼种放养前5~7天,向池内投施高效生物肥水宝,用量为200~250克/亩,以促进浮游生物、有益藻类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与快速生长,为即将入池的黄颡鱼种提供适口天然生物饵料。然后每隔10~15天,追施1次氨基酸肥水膏,用量为0.5~1千克/亩,以激活水体中各种环境生物的活性,加快池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增加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密度。
3.鱼种放养。①黄颡鱼种放养。黄颡鱼种的放养规格为20克/尾左右,密度为6000~8000尾∕亩,时间在4月份。
②“调水”鱼种放养。在池中放养部分滤食性的鲢、鳙鱼种,利用其摄食浮游生物的特性,让其司职“水中保洁工”,以控制池水肥度,防止池水富营养化,改良水体环境。鲢、鳙鱼种的放养规格为60~75克/尾,密度为100尾∕亩(其中鳙鱼20~30尾),时间在4月底。
③“改底”鱼种放养。在池中放养部分鲫鱼种,利用鲫鱼翻动底泥,寻食池底碎屑、残饵的特性,以分解富营养化底泥,阻止池底致病菌微生物生长,修复和改善底质环境。鲫鱼种的放养规格为50克/尾,密度为100~150尾∕亩,时间在5月初。
④鱼种消毒。鱼种放养前需用3%~5%的食盐水浸洗消毒10左右分钟,以杀灭体表粘细菌及寄生虫。
4.养殖管理。①投喂管理。根据黄颡鱼喜欢集群摄食的习性,在投饲机前方用密眼网围成一个20~30平方米的食场。围网四周用竹竿固定,上缘用塑料瓶、泡沫塑料、PVC管子等做浮子,下缘入水40~50厘米,以防饲料随风浪飘散流失。黄颡鱼种入池前2天,主要摄食池中先前培育的生物饵料,从第3天起,使用自动投饲机投喂蛋白含量为38%~40%的黄颡鱼膨化饲料,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喂1次,以下午投喂为主,占日投饲量的60%~70%。4~5月份,投饲率为2%~3%,6~9月份为5%~8%,10月份以后为3%~5%。具体的投饲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及鱼的摄食生长情况灵活调整,一般以投喂后20~30分钟内基本吃完为宜。鲢、鳙鱼以浮游生物为饵,鲫鱼寻食池底碎屑、残饵,均无需单独投喂饲料。投喂应遵循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定人的“五定”原则。
②水质管理。4~5月份水温较低,控制水位在0.8~1米;6~9月份,水温较高,控制水位在1.2~1.5米;10月份后保持最高水位。定期加、换新水,保持池水透明度为35厘米左右。适时开启增氧机,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让黄颡鱼在享受“氧调”的情况下快乐生长。当pH值高于8.5时泼洒降碱灵,用量为200克/亩·米;当pH值低于7时撒施生石灰,用量为10千克/亩·米,稳定pH值在7~8.5之间,有利于黄颡鱼的快速生长。每半月泼洒1次微生物益水素,用量为200~300克/亩·米,以快速分解水体中的残饵、排泄物及其他腐败有害物。每20~30天泼洒1次底毒净,用量为200克/亩·米,以分解富营养化底泥,抑制其变黑发臭和致病菌微生物的生长,改善池底养殖生态环境。
③病害管理。黄颡鱼具有较强的抗病力,养殖过程中发病较少。但由于鱼体表面无鳞,全靠皮肤黏液保护,一旦操作不慎,加之有时投喂不当,在水质变坏的情况下,容易引发水霉病、肠炎病、车轮虫病和“一点红”病等。水霉病治疗:泼洒硫醚沙星或水霉灵,用量分别为100克∕亩·米和200毫升∕亩·米。肠炎病治疗:拌料投喂肠炎灵,每100千克饲料用量为100克,每天2次,连喂3~5天;或泼洒碘王,用量为100~130毫升∕亩·米。车轮虫病治疗:泼洒车轮灭或新杀车灵,用量分别为110毫升∕亩·米和220毫升∕亩·米。“一点红”病治疗方法:拌料投喂氟苯尼考,每100千克饲料用量为25~30克,每日2次,连用5~7天。或泼洒红点暴头灵,用量为200克∕亩·米。在使用上述渔药治病时,应详细查阅产品使用说明书,根据鱼塘的实际水量,准确计算下药量,避免用药中毒事故的发生。
④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仔细观察池鱼的活动、摄食和生长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投饲量。定期检测池水的透明度、酸碱度、溶解氧、氨氮等水质指标,发现水质变坏,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保持池水的“肥、活、嫩、爽、稳”。发现池鱼有患病症状,应及时诊断,查明病因,快速治疗,将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平时要认真填写塘口记录,详细记载放养、投喂、用药、捕捞销售等生产情况,以便总结提高。
二、养殖案例
2016年,江苏省金湖县银涂镇高邮湖村科技示范户冯正涛在8亩池塘内养殖黄颡鱼,实现了4964.75元/亩的较好养殖效益,为当地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养殖结构,推动渔业转型升级,促进渔(农)民增收又闯出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幸福路。养殖生产情况如下:
1.放养模式。放养规格为20克/尾的黄颡鱼种1120千克(7000尾/亩),规格为50克/尾的鲫鱼种60千克(150尾/亩),规格为65克/尾的鲢、鳙鱼种52千克(鲢鱼80尾/亩、鳙鱼20尾/亩)。
2.养殖投入。放入黄颡鱼种1120千克,单价为24元/千克,金额为26880元;放入鲫、鲢、鳙鱼种112千克,平均单价为3.5元/千克,金额为392元;投喂饲料12.5吨,单价为8500元/吨,金额为106250元;塘口租金为600元/亩,金额为4800元;支出药、电、人工等费用为6400元。平均亩投入为18090.25元。
3.养殖产值。回捕黄颡鱼7980千克,售价为21.5元/千克,产值为171570元;捕获鲫、鲢、鳙等鱼类1430千克,平均售价为9元/千克,产值为12870元。平均亩产值为23055元。
4.养殖收益。养殖总产值为184440元,总投入为144722元,总利润为39718元。平均亩利润为4964.75元。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