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鲫鱼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鲫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一直深受我国消费者所青睐。我国鲫鱼的养殖规模不断壮大,其年总产量现已超过200万吨,产量稳步持续增长,在淡水养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鲫鱼不但是我国淡水养殖食用鱼的主要品种之一,而且鲫鱼的几个变种,如红鲫、金鱼也是主要的观赏鱼品种。近年来,通过系统选育、人工杂交及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先后培育出彭泽鲫、异育银鲫、丰产鲫、湘云鲫等一批名优新品种鲫鱼,鲫的综合养殖性能持续提高,生长速度加快、养成个体增大。鲫养殖模式逐步发展到主养、集约化养殖,还实现了规模化出口,成为创汇渔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估计,到2020年世界水产养殖总量将达到5360×104t。水产养殖是解决全球渔业资源衰退的最佳办法,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保障食品安全,优化国民膳食结构、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市场鲫鱼的的塘口价格是350g以上的11.2~11.6元/kg,400g以上的在12.4~13元/kg,450g以上的在14~14.4元/kg。2012年前是孢子虫、鳃出血、大红鳃等病虫害严重影响鲫鱼产量,但鱼价相对较高,一般可以达到亩收入3000元。2012年后混养模式流行,病虫害影响力下降,但高投资、高产量、高回报率趋势明显。而且国内鲫鱼养殖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的粗放式养殖为主,养殖装备及捕捞技术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处于初级阶段,鲫鱼种质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亟待加强,亟需进行渔业科技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鲫鱼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启环境友好、资源节约、高产高效型鲫鱼产业发展新道路。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国内市场彭泽鲫和异育银鲫消费异常活跃,黄金鲫作为新兴品种,其生长快、易管理,其养殖面积也逐年增加。在众多鱼虾价格波动或下降的情况下,这些优质鲫鱼的价格却一定程度实现了上涨,据有关资料报道,每千克售价视规格大小都在10~15元,高时达20元,优质鲫养殖户净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目前,我国的主养鲫鱼主要以彭泽鲫、异育银鲫、湘云鲫等名优新品种鲫鱼为主。实践表明,湘云鲫生长最快,其次为异育银鲫,最后为彭泽鲫,但彭泽鲫外观优于其它,出口仍以彭泽鲫为主。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国内彭泽鲫的养殖面积为6万余公顷,占全国池塘总面积的2.5%;平均养殖产量为每公顷10吨;彭泽鲫的养殖总产量为60万吨,约占全国鲫鱼养殖产量的30%。彭泽鲫的出口数量稳步增长,近几年达到8万吨左右。主要出口地区有韩国、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港澳地区等,其中主要目的地为韩国市场,每年从青岛港出口到韩国的彭泽鲫约6万吨。
鲫鱼从水花养至成鱼上市需两年左右。通常,鲫鱼放苗密度多为1500~2000尾/亩,规格为10~30尾/kg,同时搭配适量花白鲢。冬季清塘规格为500g/尾左右。单位产量多在750~1000kg/亩。通常前期投喂自配料居多,蛋白含量约28%;中后期投喂品牌料,中期(6-10月)饲料蛋白含量不降反升,约30%~33%,后期可达28%~30%,饵料系数在1.6~2.0之间。这是因为前期水温低,鱼长速慢,使用低蛋白饲料可以控制成本;6月份进入养殖中期,此时养殖水温在25~31℃,气候环境最适宜,投喂高档料有利于鲫鱼快速生长。鲫鱼病害目前主要有细菌性败血症、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粘孢子虫病、肝胆综合症、鳃出血及大红鳃等。其中鱼种期危害较大的是孢子虫病和大红鳃,成鱼期是鳃出血。大红鳃病原为细菌,可使用抗生素治疗;而鳃出血病原为病毒,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案,因此主要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我国是鲫鱼消费大国,但鲫鱼在国内仍然是以传统消费为主,很少有产业化的下游生产链的开发和延伸,没有进一步的深加工,整个产业附加值较低。同时,国内诸多鲫鱼苗种生产场和养殖户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的生产阶段、设施简陋、技术缺乏、资金不足、缺乏竞争力。因此,鲫鱼产业亟需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推进标准化养殖池塘改造,进一步优化鲫鱼养殖品种结构,减少结构性过剩鲫鱼品种养殖,扩大适销优质高效品种生产,促进鲫鱼产业提质增效。例如,经过数代培育提纯的萍乡肉红鲫,具有生长速度快、遗传性状稳定、体色纯度达98%以上等优良品性,萍乡红鲫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g、脂肪11g,且富含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另外,萍乡红鲫药用价值也十分明显,其性味甘、平、温,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温胃进食、补中生气的功效。同时,其粉红通透,观赏性强。2008年1月,经全国水产良种和审定委员会评审,萍乡肉红鲫正式被命名为萍乡红鲫。将萍乡红鲫作为一项产业做大做强,有可能打造成为国内淡水商品鱼的一个“金字招牌”。
未来水资源和土地的稀缺性将逐渐成为水产养殖的制约因素,牺牲资源式的养殖模式和小农式的集约养殖将逐渐被市场淘汰。鲫鱼养殖工厂化绿色养殖将成为主流,包括无公害养殖、生态养殖和有机养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急剧膨胀。鲫鱼产业相对落后,实现工厂化养殖后,鲫鱼绿色养殖将逐渐成为新亮点,绿色是消费大趋势,也是鲫鱼产业的产品导向。从源头上强化管理,切实降低鲫鱼养殖风险。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可溯源的药物残留监控体系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出口鲫鱼产品安全卫生,应对国外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鲫鱼产业的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于长期的居民消费习惯以及鲫鱼加工技术尚未成熟,我国鲫鱼消费主要以鲜活为主,鲫鱼加工业发展缓慢。随着工厂化和绿色养殖的发展,要求对鲫鱼集中进行初步加工处理,鲫鱼初级加工品将呈跨越式增长趋势。另外,鲫鱼休闲食品味道鲜美、符合大众口味,将是水产品发展的亮点。鱼片等鲫鱼休闲类食品逐渐进入各大超市及批发市场,销售量将呈现快速增长。随着那些拥有雄厚资金和优秀管理模式的大型水产企业的发展壮大,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经营不善的小企业将逐渐淘汰,鲫鱼产业集中化程度会越来越高,鲫鱼产业链也将逐渐完善,包括鲫鱼亲本培育、苗种生产、饵料供给、成品加工、冷藏、外贸等各个环节都将逐渐提高。随着鲫鱼种苗生产、健康养殖、加工出口等方面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其将逐渐发挥其辐射作用和核心作用,促进鲫鱼产业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和服务社会化,全面推动国内鲫鱼产业发展升级。目前鲫鱼鳍、鳞片、膘、卵巢、精巢、肝脏、胃等下脚料流入社会大多成为垃圾而污染环境、影响卫生。如果加以开发利用,将成为宝贵的资源。应当以产学研结合的办法引进水产加工技术和人才,并以鲫鱼下脚料研制保健品和药品为突破口,创新鲫鱼的保鲜和产品加工技术,促进去鳞、去内脏全鱼、鱼块、鱼片等鲫鱼新产品开发,拓展其加工附加值。
政府引导和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并与国内外采购商联合,在国内外推广品牌,维护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提高服务意识,打造鲫鱼产业联盟,充分发挥统筹作用,提高鲫鱼产业相关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定期组织鲫鱼产业联盟企业交流座谈,在横向发展上,提高企业依存度和关联度,尽量实现各产业企业之间互通有无和多元发展。在纵向上,重点听取鲫鱼产业联盟龙头企业意见,引导中小企业配合大企业发展,尽量实现鲫鱼产业联盟内供需平衡。以鲫鱼产业链各关联企业为对象,引导各企业突出人才引进,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等关键环节,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各业的整体壮大。突出人才引进,人才引进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企业主导高端人才引进,政府予以扶持鼓励。进一步突出政产学研的合作机制,积极探索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常态联系机制,定期向企业推介科研成果,同时征集企业的技术难题并提交科研单位,以加快科研成果向企业流通的速度,提升企业的科研实力,提高生物农业整体创新能力。紧抓鲫鱼产业关键环节,紧盯成果推广,产品销售等高利润环节,推动鲫鱼产业联盟企业向研发和市场个高价值区块移动,积极引导鲫鱼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带动交通运输、休闲旅游和餐饮服务等其他相关行业。通过技术提升,保证鲫鱼质量安全与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有望变目前的买方市场为卖方市场,实现鲫鱼高质高价,稳质稳价。
(通联:1.330000,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南昌;2.330038,南昌社会科学院 电话:13697082818)
1.国内鲫鱼产业发展现状
2.国内鲫鱼产业问题分析
3.国内鲫鱼产业发展对策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