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苗种培育实用技术

发表时间:2024/04/05 20:49:27  来源:科学养鱼 2022年10期  浏览次数:1884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淡水苗种培育实用技术

李绘兵,付福亮,张济东

(孝感市农业科学院,湖北 孝感 432100)

淡水苗种培育的难点在于开口关,鱼苗下池塘之后合适的开口饵料浓度和鱼苗的开口率是重要参数,水质调节和疾病预防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紧抓季节水温因素,紧扣鱼苗的新陈代谢节奏,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地精准管理,为做好鱼苗培育高质高产打下基础。

一、苗种培育技术要点

1.池塘准备

(1)室外鱼池:面积一般1~5亩,水深0.8~1.5米综合条件较好的池塘。在4月底前,进行清塘消毒,清除野杂鱼。5月上旬进水,进水时要安装60目过滤网,防止野杂鱼及卵、昆虫幼虫等进入。

清塘药物主要使用漂白粉,性价比和方便性最高,施用时先用水溶解,滤去残渣,然后全池泼洒,以防止鱼误吞漂白粉。清塘使用浓度为10~12克/米3。

(2)工厂化温棚:面积50~200米2,用于培育名特优品种的苗种。一般要提前7~8天,放10厘米水并用20克/米3高锰酸钾消毒清洗,随后进水50~60厘米,立即进行曝气,准备充氧、吸污等设备。用生物肥料及育藻素对池水培肥。

2.施肥培水

(1)一般水温20℃以上,进水50~60厘米,在投苗前的7~10天施肥培育轮虫作为开口饵料,做到肥水高峰期下塘。

有机肥:投苗前15天,使用发酵的熟鸡粪,第1次用量100~200千克/亩。

生物肥料:投苗前5~7天施用,第1次施4~5千克/亩,适时接种生物菌种。

追肥:看水色及生物量每3~5天1次,选择晴好天气,用量比首次减半。

(2)观察:微生物生长高峰期,水色呈油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在25~30厘米,达到“肥、活、嫩、爽”要求。可用显微镜观察视野里微生物数来判断自查。

藻相种类生长规律:有机质→单细胞藻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

3.放养品种确定

(1)室外池塘:一般以草鱼、鳊(鲂)为主,占90%,规格好,商品鱼方便加工、垂钓。食性分化后(20天)套养花白鲢5%~10%,或者少量鲫鱼,水平高、条件好的可主养加州鲈、黄颡鱼等。综合成活率10%~20%。

(2)工厂化温棚:效益高、投入大,以名特优品种为主,如加州鲈、黄颡鱼、泥鳅、匙吻鲟等。综合成活率达30%~50%,每平方米(立方米)效益数百元。

4.放养密度确定

(1)不分阶段培育:密度在3万~5万尾/亩,综合成活率30%~40%。

(2)分阶段培育:鱼苗阶段密度在8万~10万尾/亩,成活率50%,精细化管理,注意前期适口饵料开口。鱼种阶段分塘0.8万~1万尾/亩,综合成活率75%以上。

池塘培育前期肥水,用豆浆或者微生物饵料开口,10天后改人工饲料破碎料或者粉料。

(3)工厂化温棚培育:鱼苗阶段密度在2 000~4 000尾/米2,鱼种阶段在500~800尾/米2,开口阶段以人工投喂卤虫(丰年虫卵孵化而来)为宜。

注意:各种培育苗种的方法成功关键在于开口饵料的适口性,与开口吃食及人工饵料驯化的成活率相关,决定了鱼苗培育的成活率。

5.进苗、放苗时间确定

进苗时间:“四大家鱼”一般在5月初开始孵化,鱼苗刚破膜孵化处于垂直游动状态,经过在环道漂浮3~4天可看到“腰点”时才能平游,鱼苗能逆游时为好苗,鱼苗在盘底无水剧烈挣扎、头尾弯曲成“O”形为优质苗。此时是运输鱼苗的最佳时期。见“腰点”3天后卵黄已完全吸收为老苗,一般不宜进苗放养。

6.放苗应注意的问题

(1)试水:水花放养前要试水,先取半桶底层水,将鱼苗放入底层水中试验,观察0.5~1小时,如果鱼苗活动正常,可以放苗。

(2)调温:鱼苗下塘前注意温差,温差不能超过2℃,温差较大应将氧气袋放在水面上20~30分钟,温度接近时才可将鱼苗放入池中。

(3)放养密度:夏花鱼苗培育一般1口池塘放养同1个批次的品种,不宜混养,亩放养5万~10万尾。具体放养密度要根据品种、水源、水温、季节、饲料、肥料、管理水平、培育规格等综合考虑,确定最佳放养密度,如果是小型鱼、水源条件好、饵料丰富、培育规格小、管理水平高可适当增大密度,反之降低密度。总之既要充分利用水体、饵料,又不会使其缺氧浮头或泛池。

7.开口饵料及投喂管理

(1)池塘:一般用豆浆作为开口料,作用一是肥水,二是可直接摄食。大豆要用水浸泡10小时左右,浸泡时间可以缩短,豆胚与豆瓣相平为宜,豆浆要现磨现泼,放养前10天,每天可投喂4次,10~20天投喂3次,20天后投喂2次。豆浆应尽量全池泼洒,如有风天气可以在下风处沿边泼洒,泼洒面积不低于全池40%的面积。

还有用生物肥料及育藻素作开口饵料,在苗长至1.5~2厘米时,改用粉料及豆饼、破碎料投喂,可以提高成活率及质量。

监测反馈观察:用生物网(60目尼龙纱)捞取水中微生物检查轮虫等生物量,用显微镜检查水体微生物量及鱼苗肠道充满情况。依据实际情况调整生产管理,看是否追肥加料及补苗。一般要保证70%~80%的开口率。

(2)工厂化温棚:名特优高档鱼苗,开口一般是用丰年虫卵孵化的幼体、虾奶粉及人工轮虫等。比较复杂,投入人工多,环节多,这里不详述。

二、养殖水质调节管理

1.室外鱼池

养殖1周后,每3~5天加注1次新水,每次10~15厘米,养到寸片后加水到1.5米深左右。

拉网锻炼:经过20~30天培育,鱼苗长度达3.3厘米后,经拉网锻炼进入鱼苗培育或者出售。

调水:正常情况下,每半个月调水1次,使用消毒剂和EM复合菌交替使用,正确使用增氧机,防止水体缺氧。

2.工厂化温棚

每1~2天加水1次,用鼓风机通过曝气增氧,有时加纯氧。池底部排泄废物每天早上吸污(用吸污机械),人员夜晚值班,主要记录水温、监测溶氧,每天观测投食、吃食情况。

吃食1~2天可以用显微镜监测肠道充实情况,一般要保证90%以上的开口率。

日常管理:投喂开口饵料液体,每2~4小时投喂1次。每天投喂4次以上。

注意:24小时值班观察记录,处理突发情况,要保持水电24小时不间断供应。

三、疾病预防

1.气泡病

在养殖的过程中,防止水中的气体过剩是防止气泡病发生的关键。要注意养殖水源,常开增氧机,不要用气体过剩的水(深井水要曝气)来养殖;发病的初期要加注大量清水,同时也要排除原水池的部分水;向水面泼洒食盐,1亩的水池需要4~6千克的用量,一般可即时见效。

2.跑马病

水池中的鱼苗密度不能过大,特别是青鱼和草鱼,饲养10天后,饵料的投喂要及时;每天要仔细检查进水口,防止鱼池漏水;发病时可人工隔断鱼的狂游线路,投喂鱼喜欢的饵料。

3.车轮虫、斜管虫病

水池中泼洒硫酸亚铁和硫酸铜合剂,比例是2∶5,浓度0.7毫克/升。

4.指环虫病、三代虫病

池中水温在20~30℃,泼洒90%的晶体敌百虫,浓度0.2~0.3克/米3,这个方法效果比较好。

5.小瓜虫病

小瓜虫适宜在15~25℃的水温中生存,低于10℃或者高于28℃会停止发育,适当提高水温可以预防小瓜虫病的发生。

四、日常管理

1.巡塘

注意早晚巡塘。早上重点是观察鱼苗是否有缺氧浮头情况、是否有发病死亡情况;晚上观察鱼苗吃食情况、水质水色变化情况。早晚巡塘,做好池塘清洁和养殖记录。

2.水质管理

主要是查看水色、透明度。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水质良好,依据水质情况追肥、加水,使用调水药物。

3.投饲

至寸片后,鱼苗基本转食人工饲料,水温稳定,此时要加紧投喂。投饲坚持“四定”原则。一是定时,每天投喂3次,阴雨天气少喂或停喂;二是定位,确定食场后,不要轻易变动;三是定质,饲料要求新鲜,粗蛋白质水平32%~40%;四是定量,具体投饲量依据水质和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一般为鱼体重的5%~7%。苗种的综合饵料系数为0.8~1.3。

4.防敌害

要及时防水鼠、水蛇、翠鸟等天敌,防止雨天漫塘逃鱼及人为的破坏。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