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银鲫生物性特征与繁殖习性
方正银鲫(Founder auratus gibelio Bloch)原种产于黑龙江省的方正县双凤水库,是我国特有的三倍体鲫鱼之一。其食性为杂食性,1975年在中国鱼类普查中方正银鲫被发现,以后经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原种,因其优良种质特性,在方正县双凤水库附近建设了方正银鲫国家级原种场。方正银鲫具有体形好、生长速度快、发病低、适应环境能力强、容易人工饲养等特点。尤其是利用其天然雌核发育特性,具有很高的遗传学研究价值,与兴国红鲤杂交后培育的异育银鲫和中科3号鲫鱼很受欢迎,更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已成为全国推广养殖鲫鱼品种。
方正银鲫头小,体侧扁而比普通鲫高,背厚,肉身好,出肉率高,吻钝。口端位,下唇厚,唇后沟仅限于口角,无须。眼小,位于头侧上方。背鳍具硬刺,外缘平直,后缘锯齿粗,排列稀。胸鳍不达腹鳍。尾鳍分叉浅,上下叶末端尖。体色背部黑灰色,背鳍和臀鳍与背部色同,体侧深银白色,体侧的每个鳞片边缘或多或少显示出饰边。背鳍硬刺3(4);背鳍分枝鳍条数:16~19,多数为17。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44~54,多数为49。侧线鳞29~32,多数为30~31。脊椎骨总数为颅后椎数、腹椎数、尾椎数之和,即:30~31=4+(12~13)+14。肝脏肥大、柔软、褐红色,几乎覆盖整个肠脏,其重量占体重的6.5%~7.4%。
方正银鲫属鲤形目、鲤科、鲫属。遗传特性具有雌雄两性,体细胞染色体2倍数:2n=156-162。雌雄鱼核型完全一致,有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组)21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37对,亚端部及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组及t组)20对,染色体臂数(NF)272。基因类型为ABC异质型。
性成熟年龄:雌、雄鱼均为1龄~2龄。在自然水体中雌、雄鱼比例为9∶1,行天然雌核发育。性腺一年成熟一次,分批产卵。繁殖水温:13℃~25℃。方正银鲫的性成熟年龄,不管在自然水体或池塘人工养殖条件下,一般都在1龄,但繁殖都要到第2年。方正银鲫在自然水体中雄鱼所占比例约为4.1%。方正银鲫雌鱼与鲤、鲫等雄鱼交配子代的雄鱼所占比例,与所选交配雄鱼的亲缘关系远近有一定关系。方正银鲫的绝对怀卵量,随着体长、体重的增长而增加。比如体重16克个体的绝对怀卵量仅为3360粒,而体重达到400克的绝对怀卵量可达到8万~9万粒。
成熟雌鱼头稍大而体较狭长,个体比同龄雌鱼小,腹部膨大柔软。腹部朝上,可见卵巢流动状。胸鳍光滑无追星,泄殖孔突出有红点。雄鱼头稍大而体较狭长,个体比同龄雌鱼小,狭窄,轻压腹部有精液流出,胸、腹鳍和鳃盖粗糙,有追星,内凹,无红点。方正银鲫亲鱼的鉴别见表。
表 方正银鲫亲鱼雌、雄鉴别标准
方正银鲫在原产地双风水库的产卵期,约在5月中旬到6月初。水温达到14℃以上时就可产卵,在池塘条件下其产卵期一般在5月中旬前后,在长江以南地区产卵期可提前到3月底到4月初。自然水体条件下方正银鲫分批产卵,产卵期较长,可能要1个月左右。方正银鲫在人工催产条件下,需要1~2天将卵巢中的卵产出,而在人工挤卵情况下可以像鲤鱼、鳊鱼和鲢鱼那样一次将卵全部排出,即使这样,挤出的卵也仅占卵巢的1/3~1/2。
方正银鲫有着自身的繁殖特性,是两性型的雌核发育种群,当银鲫卵子与同种或异种(鲤、鲫)精子受精,精子进入卵细胞内刺激卵细胞的发育,但精子的头部并不进一步形成有功能性的雄性原核,结果只在一个雌性原核的参与下卵子进一步发育形成后代,但进入卵内的精子是卵细胞发育的必要条件。在天然水体,方正银鲫依靠同种雄鱼繁殖后代,在人工条件下,方正银鲫可以与鲤、鲫等异种雄鱼繁殖后代,且后代大都为雌鱼。
方正银鲫具有雌雄两性,且两者都是三倍体,染色体数和核型完全一致。当银鲫卵子与同种或异种(鲤、鲫)精子受精时,精子进入卵子细胞内刺激卵细胞发育,并不参与遗传,结果只是在一个雄性原核的参与下,卵子进一步发育形成后代。所以方正银鲫无论在任何水域中生存始终保持该种群的遗传特性,不存在“窜种”的担忧。
由于其雌核发育的特性,其种群中雌性占绝大多数,一龄性成熟,二龄开始产卵。但与其它鱼类不同的是,其性成熟后继续保持生长优势,一直维持到五龄以后,所以其长势快,耐寒、耐低氧能力强,肉质好,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喜爱。养殖户在选择方正银鲫苗种时,最好选择高倍型个体,因为,银鲫在自然种群中因变异而分为高倍型和低倍型两种个体,高倍型群体的生长速度要比低倍型的生长速度快46%左右。
方正银鲫是原产于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的名优鲫鱼品种。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种质资源,1991年国家在方正县双凤水库建立国家级方正银鲫原种场。1997年方正银鲫被全国原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原种。方正银鲫染色体为三倍体,在天然水域进行雌核发育。方正银鲫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快,当年可养到尾重50~100g,第二年可养到尾重200~300g。方正银鲫养殖历史较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即开始养殖,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养殖历史。
方正银鲫具备着典型的雌核发育的特性,具体体现为卵子与母本的染色体组型完全相同,雌核发育的发育方式需要精子的激活,但是精子只起到激活的作用,并没有发生雌、雄原核的融合或配子结合。方正银鲫是典型的底栖鱼类,属杂食性。方正银鲫标准长度为体高的1.9~2.4倍,肋骨较长,体型较小,体态匀称,体型为侧扁形。头部较小,为端位口。眼位于头侧上方,较小,鱼体体侧为深银灰色,背部、背鳍和臀鳍颜色较深,为黑灰色。
方正银鲫是中国特有的三倍体鲫鱼之一。该鱼在分类上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rinidae),鲤亚科(Cyrininae),鲫属(Carassius),银鲫亚种。方正银鲫是产自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名优鲫鱼品种,是中国特有的两性型、三倍体生物,雌核发育繁育后代,具有很高的遗传学研究价值。
方正银鲫种质特性
1外形特征
体型短,体高而侧扁。头短小,吻钝,口端位,下唇厚。无须,眼小,位于头侧上方。背鳍具有硬棘,外缘平直,后缘锯齿粗,排列稀。胸鳍不达腹鳍。尾鳍分叉浅,上下叶末端尖。鱼体背部、背鳍和臀鳍为黑灰色,体侧深银白色,体侧每个鳞片的边缘颜色稍深。
2繁殖
性成熟年龄:雌、雄鱼均为1龄~2龄。雌、雄鱼比例为9∶1,行天然雌核发育。性腺一年成熟一次,分批产卵。繁殖水温:13℃~25℃。遗传学特性,体细胞染色体2倍数,2n=156~162。
3主要经济性状
方正银鲫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遗传性状稳定等特点,并具有头小、背厚、出肉率高、耐寒冷、抗病力强、生长快、个体大等优点,现已在全国全面推广养殖。以方正银鲫为母本,以鲤鱼为父本,采取异源精子诱导雌核发育技术培育出的异育银鲫,其养殖生产的经济性状更为优良。其生长速度较普通鲫鱼快20%,可提高养殖单产30%以上。适合我国南北方各地和各种方式的养殖。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