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殖大黄鱼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发表时间:2024/10/18 19:09:19  来源:黑龙江水产 2023年6期  作者:李安涵  浏览次数:1862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为中国特有的中下层暖温性近海集群洄游鱼类, 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素有中国“国鱼”之称[1]。大黄鱼网箱养殖是大黄鱼的主要生产方式,对促进沿海群众创业就业,丰富城乡菜篮子,加快渔业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病害问题仍是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基于此,笔者根据多年生产一线从事大黄鱼病害防治实践,分析网箱养殖大黄鱼发病的主要因素、防治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大黄鱼养殖生产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1 网箱养殖大黄鱼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1.1 养殖密度过高

一方面,一些群众片面地追求产量,盲目加大大黄鱼的放养量;另一方面,海水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造成局部海区水流不畅, 溶解氧偏低,病害容易发生。

1.2 饲养管理不当

目前大黄鱼养成阶段人工配合饲料的使用率不高,以投喂冰鲜小杂鱼虾为主,其常携带病原体,易变质腐败, 污染环境,诱发病害。此外,部分群众尚未掌握正确的投喂方法,投饵量控制不准。

1.3 防范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一是放养的鱼种未经必要的检疫和消毒;二是有的群众肆意乱扔病死鱼和生活垃圾, 未及时集中收集上岸进行无害化处理;三是没有做好网衣的清洗及更换工作,导致网箱内外水体经常交换不畅, 鱼类排泄物、残饵等沉积箱底,水质恶化,从而引发鱼病。

1.4 养殖环境污染

随着工业废水、农业和生活污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加上部分海区不合理的养殖布局及连续多年的养殖生产,残饵、鱼类排泄物沉积等自身污染[2], 致使养殖环境质量下降,致病生物大量繁殖,鱼类病害频繁发生。

1.5 大黃鱼种质退化

在自然海区难于捕获到可用于育苗的野生大黄鱼,育苗场只能使用人工培育的亲鱼进行育苗。这样长期小范围内近亲多代繁殖、与自然海区原种群分离,致使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下降,优良性状衰退[3],因而出现生长缓慢、抗病力差、性成熟早以及亲鱼小型化等种质退化现象。

2 防治网箱养殖大黄鱼病害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2.1 忽视必要的诊断

群众不重视必要的诊断,不明白致病的病原体,凭经验用药,这往往针对性不强而造成药品浪费,菌群失调,耐药菌流行,病害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最终大面积爆发。

2.2 盲目增大药物的使用量

一些群众用药剂量往往是2倍或数倍于药物使用说明书所标示的剂量。这样不仅增加了用药成本,且人为增强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2.3 不重视鱼体免疫功能的提高

治疗大黄鱼病害,目前尚无特效药,但大黄鱼发病时,还有群众依赖特效药。任何药物在病害防治中都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鱼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只有鱼体存在一定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时,药物才能发挥治疗作用[4]。

2.4 休药期意识不强

为了确保水产品的食用安全,避免鱼体内的残留药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每种渔用药物都有相应的休药期。还时常出现休药期尚未结束,就将大黄鱼起捕上市的不良现象。

3 网箱养殖大黄鱼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3.1 虹彩病毒病

3.1.1 症状:患病鱼鳃丝颜色变淡,肝脏末端充血,呈“水溶”状,脾脏和肾脏肿大;病鱼拒食、反应迟钝、离群游动无力,不久衰竭死亡。

3.1.2 流行与危害:6月中旬开始流行,高发期7~8月份,主要危害当年的春苗,传染性强,蔓延迅速,若未及时停饵严重者死亡率达70%以上。

3.1.3 防治方法:①及时分箱稀疏,降低密度;②切忌过量投饲,尽量不使用冰鲜饵料,改用配合饲料;③尽量减少病原体、环境等造成的应激反应;④保持网箱内水流通畅和环境卫生;⑤提前在饲料中添加渔用多维、保肝利胆、解毒等抗应激、免疫增强制剂。

3.2 假单胞菌病

3.2.1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外观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严重时病鱼不摄食,剖检体腔可见脾脏、肾脏、肝脏等组织有大小不等的白色结节,个别鱼体表或有溃烂、胸鳍基部出血和腹水,最后病鱼器官坏死、衰竭死亡。

3.2.2 流行与危害:流行于12月份至翌年的5月份,发病水温12℃~24℃,发病高峰期水温15℃~19℃。

3.2.3 防治方法:①在12月份海区水温降至16℃左右时,在饵料中添加恩诺沙星等抗生素;②降低养殖密度,保持水流畅通,及时拣除病死鱼;③停止投喂冰鲜杂鱼,改投优质的配合饲料;④配合使用复合维生素、免疫增强剂、肠道益生菌及保肝利胆制剂等提高鱼体免疫力。

3.3 盾形纤毛虫病

3.3.1 症状:感染初期鱼体瘦弱,漂游或窜游在水面,体表虫体聚集处出现白斑,体表和鳃黏液增多,鳃盖挂脏停止摄食,鳃盖开闭加快,呼吸困难,严重者头顶发红甚至烂身,最后继发感染细菌感染或生理性缺氧而衰竭死亡。

3.3.2 流行与危害:流行于3月~5月,水温13℃~21℃,主要危害海上网箱长时间高密度暂养的春苗,偶有发现感染大黄鱼秋苗。发病率高,蔓延迅速,往往同其他细菌性疾病并发病,病情严重时死亡率达90%以上。

3.3.3 防治方法:①鱼苗运输、投苗、移网时操作谨慎,尽量避免鱼体机械损伤;②降低网箱投苗密度;③勤观察苗体状况,勤镜检症状疑似个体,早发现早预防;④及时捞除濒死或已死个体,集中上岸处理;⑤减少使用冰鲜杂鱼,改投配合饲料,减少网箱有机质残留;⑥用硫酸铜或其他外泼驱虫药于平潮期或投饵时集中泼洒(需现场观察鱼况),或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挂袋;⑦内服Vc、渔用复合维生素及免疫制剂等提高抗病力。

3.4 刺激隐核虫病

3.4.1 症状:刺激隐核虫主要寄生在大黄鱼的体表和鳃,患病初期幼虫感染体表,外观症状不明显;随滋养体长大,鱼体受刺激分泌黏液,肉眼可见小白点;患病中期鱼体表、鳃、鳍等均可见许多针头大小的圆形小白点;严重时体表和鳃出现点状出血,甚至细菌继发感染呈炎症或溃疡,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身体机能下降衰弱死亡或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3.4.2 流行与危害:流行于5~10月份,虫体最适生长、繁殖水温为22℃~25℃,每年的夏、秋季为盛发期。尤以网箱布局密集、水体中富含有机质且水流较缓、苗种放养密度大以及长期投喂冰(冻)鲜杂鱼饵料的鱼最易暴发。在内湾、浅水区域该病提早发生,且严重。

3.4.3 防治方法:①保持水流畅通,规范养殖行为,合理规划和布局,留足通道、航道,降低养殖密度;②科学投喂饵料,改投优质配合饲料,定期添加具提高鱼类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如多糖、多种维生素等);③病害流行前,于平潮期可轮流提起网衣若干米,泼洒药物驱杀网衣上附着的胞囊、其他寄生虫成虫和污损物,有益于水流通畅;④病死鱼不可随意丢弃海中,以免刺激隐核虫大量放散,增加传染源;⑤在发病初期,将渔排和鱼整体搬迁至流水通畅的区域;发病较严重时,禁止擅自将病鱼或渔排向其他养殖区转移,防止病原的快速传播蔓延。发病后期,鱼体质弱,不能随意搬迁网箱和鱼,否则会引起鱼大批死亡。⑥发病严重时,已达规格的鱼可以视情况适时起捕。

3.5 白鳃症

3.5.1 症状:体表外观无明显病变,仅体色变淡、各鳍泛黄,鳃丝颜色变淡呈贫血状;肝脏不同程度地肿大,颜色苍白或淡黄色、易碎,脾发黑肿大,胆囊肿大,颜色变深,肾脏出现糜烂等。

3.5.2 流行与危害:6月下旬开始流行, 7月~9月为发病高峰期,流行范围广,网箱养殖区均有发病,主要危害成鱼,病程短,严重的日死亡率1%~2%,若不及时治疗,累计死亡率可达40%以上。

3.5.3 防治方法:①保证饵料新鲜,高温期切忌饵料过量投喂;②发病后停饵2餐~3餐后添加解毒、保肝利胆的中药制剂;③定期添加渔用多维、免疫增强制剂。

3.6 贝尼登虫病

3.6.1 症状:该虫呈半透明椭圆形薄片状,紧紧吸附在大黄鱼鳍、体表、头部与眼上,寄生处呈白斑状,严重时病鱼黏液分泌过多、焦躁不安、不断狂游或摩擦网箱壁,局部鳞片脱落充血,并继发性细菌感染后呈鱼体溃烂、尾椎骨裸露、瞎眼等症状。患病鱼不摄食、身体消瘦至衰弱而死。

3.6.2 流行与危害:流行于8月~10月,水温28℃~30℃,一般危害50g以上的大黄鱼,多发生在盐度高的海区,受淡水影响的养殖区受害较轻,发病率后死亡率一般在20%~30%左右。

3.6.3 防治方法:①用淡水加抗生素浸泡驱虫见效快(但大水面、大网箱的养殖不易操作);②勤换洗网箱,可提网壁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泼洒杀死网壁上的成虫、虫卵等;③定期吊挂敌百虫和白片(主要成分含氯消毒剂)并拌料喂大蒜素等预防;④通过拌料投喂抗虫药吡喹酮或甲苯达唑等,可降低贝尼登虫感染;⑤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以增强养殖鱼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3.7 涡虫病

3.7.1 症状:涡虫寄生于鱼体的鳃、皮肤,鳃丝间有许多泥土样脏污附着,严重时鳃丝缺损、鳃弓骨裸露,有的病鱼体表会出现圆斑状溃疡,病鱼漂浮于水面而缓慢游动、最终因呼吸困难或细菌继发感染而死亡。

3.7.2 流行与危害:流行于9~10月份,水温23℃~28℃,主要影响当年春苗和前年秋苗,水流不畅的养殖区易感染,发病率在30%左右,严重的日死亡率达5%。水温下降至22℃以下、盐度在16以下时,虫体自然消减。

3.7.3 防治方法:①降低养殖密度,合理布局网箱,保持水流通畅和环境卫生;②使用硫酸铜或敌百虫泼洒、浸浴、挂袋均有一定效果,用戊二醛或敌百虫加淡水浸浴效果更佳;③通过口服多维、多糖,增强免疫,缓解应激,使鱼度过感染期。

参考文献:

[1]洪万树,刘家富,郑炜强,等.浅论我国大黄鱼产业转型升级之对策[J].渔业研究,2018,40(04):315-323.

[2]廖志强,纪荣兴,梅园园.福建省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J].福建水产,2003(04):30-35.

[3]郑汉丰,李家乐.我国大陆海水网箱养鱼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对策[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4(02):164-169.

[4]陈辉,杨鸢劼.渔药科学使用7日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53.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