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胸蛙(石蛙)

发表时间:2017/11/30 00:00:00  浏览次数:537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棘胸蛙又称石蛙、石鸡,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是一种分布于山区的大型特种稀有蛙,最大个体可以达750克。棘胸蛙除食用外,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一)形态特征 

      棘胸蛙皮肤粗糙,背部有许多疣状物,多成行排列而不规则。头、躯干、四肢的背面及体侧布满小圆疣,以体侧最明显。头扁而宽,吻端圆,吻棱不显;鼻孔位于吻与眼之间;眼间距小于鼻间距;两眼后端有横置的肤沟,颞褶极显着;背部涂棕色,两眼间有一黑横纹,上下唇边缘有黑纵纹。雄蛙有一对咽侧内声囊。胸部满布分散的大刺疣;前肢粗壮,指端膨大成圆球形,指侧有厚缘膜;关节下瘤及掌突均发达,第一指基部粗大,内侧三指均有黑刺。雌蛙胸部无刺,背面有分散的圆疣。棘胸蛙后肢肥硕,胫趾关节前伸可达眼部,跗褶明显;趾间全蹼,第一、五趾的游离缘有膜;关节下瘤发达;内耳突发达,无外耳突。

      
    (二)生活习性 

      棘胸蛙常喜栖息于深山老林的山涧和溪沟的源流处,尤喜栖居在悬岩底的清水潭以及有瀑水倾泻而下的小水潭,或有水流动、清晰见底的山间溪流中。棘胸蛙畏光怕声,后肢粗壮,跳跃能力很强,弹跳高度可达1米。傍晚时爬出洞穴,在山溪两岸或山坡的灌木草丛中觅食、嬉戏,异常活跃。但其活动范围不大,多在洞穴周围20—30米,夜深时,返回洞穴。白天一般伏在洞口,或潜伏在草丛、砂砾和石头空隙间,伺机捕捉附近的食物。一旦遇蛇、鼠等敌害或人,迅速退回洞内,或潜入水底。棘胸蛙对气温、水温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在闷热、干躁、气压较低的夜晚,或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纷纷出洞,向较高的岩石或山坡跳跃,并且伴有低沉而雄壮的鸣叫声。棘胸蛙的活动强弱与其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水温变化对其影响尤为明显。水温18-28℃活动、摄食正常。水温超过30℃则会出现夏眠,水温超过36℃则活动异常,甚至出现死亡。秋末水温低于15℃,开始冬眠,不动不食,双目紧闭,藏于洞内。以避不良环境。冬眠时,主要靠体内贮存的养分来进行极为微弱的新陈代谢。据观察,一般在霜降后开始冬眠,惊蛰前后水温(在15℃以上)陆续复苏,冬眠期约100多天。冬眠期间,若天气睛暖,水温高于15℃时,也有部分蛙伏在洞口或跳出洞穴活动。冬眠时,棘胸蛙喜栖居于山溪的深水潭内或溪边穴中。
    (三)摄食习性 

      刚孵化出膜的小蝌蚪,以自身的卵黄囊为营养;当卵黄囊消耗后,以浮游生物、轮虫、纤毛虫、草履虫、苔鲜、植物碎屑为食。人工饲养时,可投喂一些高蛋白的饲料,如蛋黄、豆浆及鱼粉等。幼蛙的食谱较广,以食昆虫为主,兼食蚯蚓、螺蚌幼体、小鱼小虾及其它小型动物。有时也少量摄食一些植物的嫩叶花果种子。棘胸蛙的视力较差,只能食活饵,当发现食物目标时,就猛然跳起,直扑食物对象摄住食物,并迅速卷入口中。捕食多在傍晚和夜间进行。人工喂养时,经过驯化可摄人工颗粒饲料。
    (四)繁殖习性 

      棘胸蛙雌雄很易从外形上区分:雄蛙个体较大,前肢粗壮,胸部有大黑刺,内掌突有婚垫及大黑刺,有咽侧声囊孔;雌蛙个体较小,前肢较细,胸部无大黑刺,无婚垫,无咽侧声囊孔,繁殖季节腹部饱满、柔软,其性成熟为2龄。繁殖季节为4-9月,5-7月为繁殖盛期。棘胸蛙为1年多次产卵类型。群体产卵一年分三批,第一批在4月下旬;第二批为5月底至6月初;第三批为7月上旬至8月。其产卵量与个体大小、水温及性腺发育状况而有差异。棘胸蛙的交配一般在晚上进行,交配前,雄蛙发出“呱呱”的求偶声吸引雌蛙。雌蛙听到叫声则在水中徘徊,有时发出“卡”的应和声,寻求拥抱。抱对时,雄蛙骑伏在雌蛙背上,并用其前肢紧抱,精、卵同时产出体外行体外授精。


另详见:棘胸蛙(石蛙)人工繁育技术_水陆两栖_中国西南渔业网---永川水花网欢迎您的光临!渔业、水产、鱼苗、鱼种、养鱼,尽在本站中! http://www.yc6318.cn/gqgs/aritcle1133.html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上一篇:小龙虾
下一篇:乌龟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