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蚬(xiǎn):小归小,浑身宝
约一枚硬币大小
河蚬有着黄蚬、沙螺、沙喇、蝲仔等俗名,形状如蚌,但比蚌小很多,全长约3厘米,个体通常仅一枚硬币大小。
它们的壳面呈棕黄色、黄绿色、黑褐色或漆黑色。壳面颜色与栖息地环境及年龄有关,略带光泽,如同大树年轮一样具有同心圆状的生长轮脉。它们的壳内面是白色或青紫色,较为光滑。
河蚬有短短的韧带,在水中会伸出至壳外。它们有发达的绞合部,一旦遇到外界侵扰或感知到危险来临,它们就会将韧带收回,紧闭绞合部,躲回坚硬的壳内。
生长快繁殖力强
河蚬栖息于江河、湖泊、沟渠、池塘内,多选择生活在水流交汇的泥沙底质中,穴居水底泥土表层。它们以摄食经鳃过滤的浮游生物为生,例如硅藻、绿藻、眼虫、轮虫等,这属于一种被动的摄食方式。
它们广泛分布于我国内陆水域,物种数量丰富。河蚬三个月可达性成熟,一年四季皆可繁殖,生殖旺期是5月至6月。它们生长快繁殖力强,湖域人工养殖产量高。
入药入菜皆宜
河蚬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是十分常见的食用双壳类动物。除鲜食外,河蚬还可以加工成蚬干、罐头、冻蚬肉等。
此外,它们还有入药的功能。“化痰止呕,治吞酸心痛及暴嗽。烧灰,治一切湿疮,与蚌粉同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河蚬的药用功能。
养殖3年及以上的河蚬,其壳还能用于制作工艺品。河蚬还可作为观赏贝类饲养,可成为水族箱中的“过滤器”,它们会吃掉水中的单细胞植物、微生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