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鱼类体色异常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发表时间:2021/09/03 16:45:26  来源:授渔水产  浏览次数:2820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鱼类的体表色素调控机制:鱼类体表最终呈现出来的颜色,主要是由体表的不同的色素细胞的作用及色素在体表的沉积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体表不同的体色。
 
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的因素,养殖环境不良或者疾病,导致鱼类的正常的生理机能受损,从而导致鱼类体表的黑色素细胞的形成和体色的表达发生障碍。
 
导致养殖鱼类体色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1、饲料的原因


(1)饲料原料蛋白质掺假,使用了非蛋白氮:掺假的目的主要是为提高蛋白质含量,以实现降低饲料制造成本的目的。
 
饲料中掺入了上述非蛋白氮后,对鱼体主要内脏器官造成伤害,如肝胰脏、肾脏、脾脏等发生肿大、出血等现象。
 
由于内脏主要器官组织的伤害,整体生理机能的受损,影响了机体对黑色素细胞的形成和体色表达的调控,从而导致体色发生异常。
 
(2)饲料当中存在油脂的氧化或者霉菌毒素
 
饲料氧化油脂对鱼类体色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氧化油脂进入鱼体内后,可能继续氧化并产生较多的氧自由基、或其他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以氧化破坏色素,使色素物质失去正常的色素功能,并导致鱼体体色退化。
 
另一方面,饲料氧化油脂进入鱼体内后,对养殖鱼体的机体的肝脏,肠道和肾脏等实质器官造成损伤,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理机能,继而影响鱼的体色调控系统。
 
导致黑色素细胞不能正常地分化、生长和成熟,在鱼体皮肤、鳞片中导致成熟的色素细胞、主要是黑色素细胞数量显著减少、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密度显著降低。
 
(3)饲料当中的维生素的不足
 
在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当中,维生素的需求量虽然不多,但是在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
 
机体的免疫能力和防御机制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维生素的缺乏或者不足会导致一系列的缺乏症。比如免疫能力低下,生长缓慢,皮下组织出血,代谢功能紊乱等,从而影响了机体的正常的色素调控。
 
鱼类养殖的过程中使用的膨化料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众所周知,维生素不耐高温,而膨化这道工序的温度达到 120 -150 ℃。
 
并且在高温这个状态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够完成整个膨化的过程。因此,膨化制粒的过程对维生素的破坏很大,容易造成饲料当中维生素的不足。
 
(4)饲料当中的叶黄素等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不足。由于体色的最终表现是由体表的黑色素细胞和叶黄素沉积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鱼类体内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类的色素,需要动物机体合成,饲料当中色素的不足,可导致黄颡鱼体色的异常。
 
2、养殖环境,水质与底质的原因


在养殖过程中,过大的养殖密度带来水质和底质的管控难度的加大,特别是在高温季节,投饵料的加大常常造成氨氮和亚盐长期超标。
 
残饵粪便的沉积过多,底部溶氧的不足导致底质恶化,而黄颡鱼属于底层鱼,对于底质的恶化更为敏感。
 
长期生活在底质和水质不良的环境里,鱼的体质和生理机能势必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机体的色素调控机制。
 
3、疾病的因素:细菌性败血症,肝胆问题,裂头病等

在养殖过程中,鱼类患有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裂头病,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胆病变等。
 
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以及机体实质器官的病变,水生动物的正常生理机能受损,机体的色素代谢及调控机制发生障碍,从而引发体色异常。


养殖鱼类体色异常的处理建议
 
在饲料引发养殖鱼体体色发生显著的改变时,首先要除去导致鱼体体色变化的应激因素。如饲料中的氧化油脂、饲料原料中可能掺有非蛋白氮等,其次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的使用量。
 
不管是饲料,还是水质与底质的恶化或者是疾病的原因,大多都是通过影响正常的生理机能,造成鱼的整理机能障碍,从而影响色素调控机制。
 
因此在处理的过程中,除了通过更换饲料,减少或消除饲料中有毒物质的来源,还必须进行内服保健,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草药(五黄粉,肝胆康,vc免疫多糖等),破壁酵母以及优质的复合多维进行拌料投喂等措施。
 
修复机体的体质及免疫力,同时处理好养殖水体底质和水质指标异常的问题,针对鱼体内感染的疾病尽早采取处理措施。
 
修复养殖鱼类的受损的体质,让鱼的生理机能和机体的色素调控机制恢复正常,才能让体色异常的鱼的体色恢复正常。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