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1---鱼类
夏季气候炎热,水温较高,是水产动物生长的主要季节,但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较多,水环境较为复杂,水产动物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为确保各地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和水产品市场供应有序,现研究提出夏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供各地参考使用。
1.苗种培育
苗种放养前,做好池塘清整和消毒。夏季鱼苗池需注意水体中藻类生长过盛引起气泡病,要及时调节水质,控制藻类丰度。鱼苗及时分池,防止生长规格差异过大,肉食性鱼类出现大吃小的现象,分池前后做好抗应激、防缺氧和消毒工作。
2.水质调控
夏季持续高温,水体昼夜温差大,水产动物代谢旺盛,底层水易缺氧,底质环境恶化严重,水质变化快。要及时进行水质调控,确保养殖环境稳定。适量加注新水,一般7-10天加水一次,水位保持在1.5-2米,加注新水时,尽量避免将底质冲起。加强对池塘水环境的pH、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检测,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换水、增氧等应对措施。注意监控养殖池水溶氧,勤开增氧机,谨防养殖鱼缺氧、浮头,增氧机的使用应当遵循“三开两不开”的原则(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阴雨连绵半夜开;傍晚不开、阴天中午不开)。高温期间经常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可以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会加快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分解,促进养殖水体中有机物的循环,保持水体状况良好。
3.饲养管理
选用恰当适合的饲料、采取科学合理的投喂,是夏季健康养殖的重要环节。夏季昼长夜短,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投喂方式,按照“四定”原则(定质、定量、定点、定时)投喂全价配合饲料。饲料要保持新鲜、无杂质、不变质。投喂次数和投喂饲料量要根据天气、气温、养殖水体水质、养殖鱼体规格等不同因素,做出合适判断并及时调整。晴天可多投喂饲料,阴天尽量少投喂饲料,雷雨天气时不投喂饲料;上午、中午可多投饲料,傍晚尽量少投喂饲料,晚上一般不投喂饲料。夏季投喂饲料量以达到养殖鱼类7-8成饱为宜,每次投喂掌握在1-2小时吃完为宜。夏季持续高温,会出现表层水温度较高但下层水温较低的情况,易导致水产养殖动物出现应激反应。可以通过设置遮阳设施、逐渐加深池塘水位、使用低温水降温等措施减少水体温差,保持水体温度相对稳定,避免水产养殖动物因高温出现应激反应。
一要注意观察及时采取措施。每天池边检查鱼的活动状况、摄食状况。观察到有活力差、逃避反应弱、体色暗淡或发黑、鱼外观有缺损、翻白、浮头、离群、昏睡不动、厌食的个体,可能是鱼的健康出现问题。需进一步检查,确定病因后再及时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药物的选择要依据《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2年1、2号》。
二要合理用药预防。遇大风、暴雨、降温等恶劣天气,提前1天停食,并向水中泼洒抗应激、稳定水质的药物。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增加免疫的饲料添加剂,每投喂10-15天,停1个月后再投喂。不要定期往鱼池里泼洒杀虫药、投喂抗生素来预防鱼病,会破坏水环境和降低鱼的免疫力。
车轮虫、斜管虫、三代虫、指环虫、孢子虫等多种寄生虫病在夏季常见,尤其多暴发于水质较差的养殖塘。养殖者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质调节等工作,合理调控水体中浮游生物种类和生物量,抑制水体中有害物种的大量繁殖,增加有益种类的生物量和种群量。科学投喂,提高养殖鱼体抗病力。平时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将疾病控制在发病初期。相对于病毒病和细菌病,多数寄生虫病依靠显微镜在养殖现场就能确诊。要注意两点,一是健康鱼也会感染少量寄生虫,这时不必用药。只有寄生虫数量较多时,才用杀虫药。二是需要确定寄生虫的种类,有选择性的使用针对性强的杀虫药。
发布单位: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