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淡水鱼的原理和特点

发表时间:2023/08/03 22:22:13  来源:长空亭  浏览次数:2049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稻田养殖淡水鱼的原理

稻田养殖淡水鱼的原理是以废补缺、互利助生、化害为利,在稻田养鱼实践中,人们常说“稻田养鱼,鱼养稻”,稻田是一个人为控制的生态系统,通过在稻田中养鱼,可以促进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良性循环,从而使其生态系统产生新的变化。

在稻田中,杂草、虫子和浮游生物等都是争肥的,而这些生物对于水稻来说不但是废物,而且还会抢夺稻田中的养分。

但如果在稻田中放养淡水鱼,这些生物就可以成为鱼类的饵料,促进鱼的生长,并消除了杂草、虫子等生物的争肥对象,淡水鱼的粪便也为水稻提供了优质肥料。

同时鱼在稻田中栖息、游动和觅食,可以疏松土壤,破碎土表的“着生藻类”和氮化层的封周,有效地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加速肥料的分解,促进稻谷生长,从而达到鱼稻双丰收的效果,鱼在水稻田中还有除草保肥作用和灭虫增肥作用。

总之稻田养鱼是一种综合利用水稻和淡水鱼的生态特点,实现稻鱼共生、相互利用的高效立体生态农业,它是动植物生产有机结合的典范,是农村种养殖立体开发的有效途径。

稻田养鱼的特点

立体种养殖是一种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的模式,它可以在同一块土地上既种植作物又养殖淡水鱼,实现稻鱼双丰收,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稻田养殖淡水鱼的环境比较特殊,稻田属于浅水环境,浅水期水深仅7厘米左右,深水时也不过20厘米左右,由于水深变化快,水温易受外界影响。

为了维持水温的相对稳定,鱼沟、鱼溜等田间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工程之一,另一个特点是水中溶解氧充足,经常保持在4.5~5.5毫克/升,且水经常流动交换,放养密度相对较低,因此鱼病发生率较低。

一般降低50%左右,成蚊密度也会下降15%左右,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此外稻田养殖淡水鱼的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稻田养殖淡水鱼后,稻田的平均产量不会下降,同时每亩地还能收获相当数量的成鱼,相对地降低了农业成本,增加了农民的实际收入。

生态条件

养鱼稻田为了获得高产和稻鱼双丰收,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态条件,根据稻田养殖淡水鱼的原理,首先光照要充足,光照是水稻和田中一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也是淡水鱼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因此光照条件直接影响稻谷产量和鱼的产量,在每年的6~7月份,稻苗很小,阳光可以直接照射到田面上,促使稻田水温升高,浮游生物迅速繁殖,为鱼的生长提供了饵料,水稻生长至中后期时,稻禾茂密,正好可以用来为鱼遮荫、利其躲藏,有利于鱼的生长发育。

同时水温要适宜,稻田水浅,一般水温受气温影响甚大,有昼夜和季节变化,因此稻田里的水温比池塘的水温更易受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鱼是变温动物,它的新陈代谢强度直接受到水温的影响,因此稻田水温将直接影响稻谷和鱼的生长,为了获得稻鱼双丰收,必须为它们提供适宜的水温条件。

因此养殖稻田具备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水温条件,是稻鱼双丰收的重要保障,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和环境特点,科学管理和控制稻田的光照和水温条件,以确保稻田养殖淡水鱼的生产质量和效益。

稻田养殖淡水鱼的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主要是大气中的氧气和水稻、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为了增加鱼的产量,需要长时间维持稻田养殖淡水鱼水体较高的溶解氧量,研究表明,水体中的溶解氧越高,鱼的摄食量就越多,生长也越快。

为了长时间保持较高的溶解氧量,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一是适当加大养殖水体,通过挖鱼塘和环沟等方式来实现,二是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保持微流水食播,三是经常换冲水,四是及时清除未吃完的饵料和其他生物尸体等有机物质,避免因其腐败而导致水质恶化。

此外稻田养殖淡水鱼的天然饵料也非常重要,由于稻田水浅、温度高、光照充足、溶解氧高,适宜于水生植物的生长,植物的有机碎屑又为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和昆虫幼虫的繁殖生长创造了条件,从而为稻田中的鱼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天然饵料,有利于鱼的生长。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