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库养鱼的方法

发表时间:2017/11/20 00:00:00  作者:李秀山  浏览次数:2723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水库养鱼,要想低成本,高产出,就必须要发挥大水面的优势

大水面的优势主要表现

1、光照面积大,在有足够肥源的前提下,光合作用的产物,即浮游生物的总量就会很丰富,亦即滤食性鱼类的食物总量很大,因此总产量高;

2、水体容积大,鱼类的生存空间也就相对宽松,高温季节鱼类中午可以躲入深水区避暑,其余时间在水表层觅食,几乎不影响生长;

3、期望的亩产量较精养池小,因而水体溶氧充足,有害物质浓度低,鱼类不易产生病害。

大水面的优势决定了养殖品种必须是滤食浮游生物的花、白鲢或其他滤食性鱼类,否则优势不能发挥,低成本,高产出亦无法实现。

                (浮游植物---环藻)

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生长繁殖时,除了吸收肥料中的各种营养元素外,还吸收了空气中微溶于水的二氧化碳中的“碳”作为碳源进行自身细胞的生物合成,生物体中碳的比例几乎占干重的50%,因此通过肥料转化利用外源碳,对提高生物总量,降低养殖成本至关重要。

            (浮游动物---水蚤)

浮游动物是靠消耗浮游植物和直接利用水体中营养物质来进行生长繁殖的,也就是说,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和其他营养物质越丰富,浮游动物的总量就越大,滤食浮游动物的花鲢产量就越高。明白了这个道理,在少投放白鲢的前提下,可适当多投放经济价值较高的花鲢,这样既可以丰产,也可以在经济上丰收。

花、白鲢的放养比例

我认为8比2较合适,即花鲢占八成,白鲢占两成。两成白鲢主要起滤食多余的浮游植物作用,使得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产出与消耗呈动态平衡状态

浮游生物产出与消耗呈动态平衡状态是获得养鱼高产的关键所在。鱼只有吃饱才能生长,每天都吃饱,才能持续生长;如果半饥半饱,鱼就停止生长,饥饿状态,鱼就逐渐消瘦。倘若投肥所产生的浮游生物仅能够鱼吃得半饥半饱或仍然处于饥饿状态,那么此间投入的肥料对增产毫无意义或等同于浪费,无形中增加了养殖成本,这就使得低成本,高产出的养鱼理念根本无法实现。

鱼的持续生长,与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总量和鱼的放养密度两个因素有关。这两个因素都是可以人为控制的,浮游生物的总量可以通过施肥调节,鱼的放养密度可以通过投放和捕捞调节。

浮游生物总量的调节是有上限的,水体的透明度越高,浮游生物的总量就越小;透明度越低,总量就越大。当水体的透明度为20厘米时,浮游生物的总量已达上限,继续施肥会污染水质,影响鱼类生长。据测试,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库养鱼要想达到每年500—600斤/亩的高产,就得将水体的透明度应控制在25厘米左右(泥浆造成的水体浑浊除外),鱼的放养密度始终保持一定基数,该基数要与浮游生物的产出与消耗以及预期产量匹配,鱼才能持续生长。

多次试验所得,鱼在适宜环境中和吃饱的前提下,每100斤每天约增重2—3斤。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鱼不可能每天都生活在最适环境中,也不一定每天都能吃饱,比如连续阴雨天、高温或低温、水质恶化、病害、水流量过大等原因都会造成鱼的生长速度减慢。

鱼的放养重量基数

这与预期产量相关,如果预期产量为每年500—600斤/亩,则每亩的放养基数不得低于200斤,且放养的模式必须以大、中、小的规格梯级投放,轮捕轮放。5—9月份的150天内,以每天每亩捕出4斤鱼左右(约2%)的比例,持续捕捞销售,使水体中鱼的保有基数始终保持在200斤左右,只有这样,水体中每天产出的浮游生物才能够鱼吃得饱,鱼才能持续生长。

如果长期不捕捞,鱼增重后的食量和需氧量都将会加大,产出的浮游生物不能够鱼吃饱,溶氧不足,鱼的生长速度就会减慢或停止,这就是水库养鱼不能获得高产的根本原因。每天捕鱼销售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但最长捕鱼间隔时间不能超过10天。

捕鱼时可根据鱼的膘成决定捕多捕少,在水体肥度一定的前提下,如果鱼的膘成很肥,说明水体中食物丰富,鱼生长旺盛,可减小捕鱼量;如果鱼的膘成很瘦,说明食物不够吃,应加大捕鱼量,以减少鱼对浮游生物总量的消耗,使得每条鱼都能吃得饱长得快,预期产量才有保障。

预期年产量可以这样计算:4斤鱼/亩/天×150天=600斤/亩,其他月份鱼的增重抵消该150天内由于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减产。如果预期年产量为300斤/亩,则水体的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放养基数保持在100斤/亩即可。

鱼苗的亩放养尾数由预期产量和上市规格决定。如果预期年产量500—600斤/亩,则放养尾数为150条左右,上市规格3斤以上;如果预期年产量为300斤/亩,则放养尾数为70—80条,上市规格4斤以上。鱼苗放养规格可酌情决定,但必须有大、中、小,以便于轮捕轮放。

鱼体是靠吃饵料生长起来的,只有吃饱,鱼才能生长,这是硬道理。花、白鲢的饵料是什么,是浮游生物;浮游生物从哪里来,是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转化出来的;营养物质从哪里来,少部分是水体中固有的,多部分是从肥料中释放出来的。由此可见,花、白鲢的产量主要是靠肥料转换而来的,肥料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养鱼的经济效益。

优质的肥料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

一是配方合理,营养全面,不能有多余的物质,尤其是不溶解物质,否则转化成浮游生物的效率就低,且易污染水质;

二是要有足够多可溶性的碳源,其作用是,即使没有光合作用,异养型浮游生物从肥料中获得碳源也能生长,这就意味着夜间和阴雨天部分浮游生物仍能生长,这对鱼的增产尤为重要;

三是要有直接能被浮游动物利用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等,这对花鲢的增产非常有利;

四是要有生物菌,生物菌可分解鱼的粪便,再次释放出营养物质,重新被浮游生物利用,起到增效的作用。

禽畜粪便虽然营养物质较丰富,但大量施用尤其是未经发酵的粪便后,水体中易产生硫化氢、氨态氮等有害物质和致病菌、寄生虫等病原体,高温季节鱼因此而中毒、感染、发病死亡,给渔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此种案例比比皆是。

水库施肥的技巧

将肥料施在浅水区或上游,因为该区域光照好,水温高,水的体量小,溶解后的肥料容易产生较高的浓度,所以非常适合浮游生物生长繁殖。高密度的浮游生物自然扩散到深水区表层,使得整个水域都有丰富的饵料为鱼类食用。反之,将肥料施在深水区,溶解在底层水的肥料因得不到足够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很难被浮游生物利用,这不仅浪费了肥料,还容易造成成水体污染。

施用光合细菌和EM菌等微生态制剂对养鱼很有好处,因为微生态制剂不仅可以吸收水体中有害物质,使水质改良,鱼生活得舒服,不容易生病,同时微生态制剂也是优良的营养源,能促进鱼类生长,提高产量,所以说,要想养鱼获得高效益,微生态制剂的作用不容忽视。微生态制剂可以自己生产,方法简单,成本只有几十元1吨,大量使用不会造成经济负担。

总而言之,水库养鱼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优势有效结合,才能取得成功,否则,顾此失彼只会导致失败。

(致谢原作者:李秀山。本文经"水花鱼"编辑并配图,内容略有变动)

更多信息请登录点击网站http://www.yc6318.cn/,了解更多哦~~~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