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池养鱼施肥:有机肥和无机肥交替或混合使用为宜!
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养鱼必须要有一定肥度的水体,特别是苗种阶段更需要水肥,水肥了,它的水结构元素才周全才平衡,水肥是提高鱼类生产力的主要因子之一。在现实中,老塘、淤泥厚的塘池自肥力很强,有时不施肥还可能水质过肥了,还得想方设法让水瘦下来。但新塘、土壤肥力弱的地方,这些鱼塘有时却水瘦得来不能维持水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这就需要投施一定的肥粪。
用于水产养殖的肥源主要有有机肥和无机肥,两者各有优点缺点,我们可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现在水体施肥涉及到的肥料种类繁多,至今并无一个统一的分类原则和标准,一般按肥料的来源、性质和制造方法等的不同,分为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等类型。肥水养鱼也属于水质调节的范畴,本文仅以有机肥和无机肥(化学肥料)为例简述相关肥水机理,仅供参考。
一、有机肥和无机肥
有机肥,俗称农家肥,是指含有大量有机质的肥料。包括人畜粪尿,或者利用农作物秸秆、动物残体、肥泥和各种废弃物等为原料,就地堆制或沤制而成,故又称为农家肥。有机肥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人粪尿、家畜粪尿、厩肥、禽粪、堆肥、沤肥、饼肥、土杂肥、草木灰和绿肥等。无论哪种有机肥,只要腐熟施用,均可起到促进增产的效果。
无机肥,简单点说就是化肥,是指含有无机质的肥料。包括各种化肥,比如尿素、碳铵等速效化肥制品。多数化肥具有矿物或无机盐性质,所以,又叫矿质肥料或无机肥料。无机肥料三要素是氮、磷、钾,鱼池施用无机肥料其目的是补充动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盐类。据测定,2斤尿素含氮460克,相当于180斤左右的人粪尿;2斤碳铵含氮170克,约相当于80斤左右的猪粪尿。无机肥的特点是营养元素含量高,但营养成分比较单一。
两者各有长处短处:农家肥既可肥水又兼饵料,肥效慢但续肥力时段长,肥效持久;化肥的肥效迅速但续肥力时段短,肥效周期短,但人工轻松。农家肥以基肥为利,化肥以追肥为宜。
二、有机肥料
1 有机肥料的作用机制
从有机肥料到鱼产量之间有3个能流途径:(1)作为食物被鱼类直接摄食,但有机肥料的营养价值一般不高;(2)转化形成腐屑和细菌,再被饵料动物或鱼类摄食;(3)分解为营养盐后,通过浮游植物或底生藻类到鱼类。
从能量转化效率和转化速率来看,似乎应以直接被食时最高,但有机肥料的营养价值一般不高。如粪肥不仅热值较低,并且所含粗蛋白中有一半以上是鱼类难以同化的冰酸或其他非蛋白质氮化合物,作为饲料喂鱼时效果较差。
有机肥料投入水中后,就开始进行腐屑的成熟过程:首先是低分子量的可溶性物质迅速沥滤于水,并很快为微生物所利用,余下未溶解部分其表面附生的细菌和真菌数量激增。微生物分泌酶溶解并吸收有机质使有机肥料碎裂和分解。有机颗粒变细后又提供更大的表面积供细菌附生。在这种相互作用下,腐屑颗粒越来越细,同时微生物所占比重也增大,比如,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可从初期的6%提高到24%。其营养价值也逐渐提高。
成熟的腐屑除附生大量细菌外,尚附有藻类、原生动物,甚至轮虫,形成一个腐屑微群落,这是一种大小适口、营养丰富的天然饵料,鉴于各类水域悬浮腐屑的现存量远高于浮游生物,细菌的生产量平均占初级产量的30%-60%,有机肥料腐屑+细菌+浮游动物或鱼类这一腐质链应是有机肥料的主要作用机制。
2 有机肥料的施肥方式
有机肥料有熟肥和生肥之别。农家肥腐熟后使用叫熟肥,生鲜的农家肥称生肥,不宜直接投塘使用。有机肥料经过发酵腐熟后,可以杀死细菌和寄生虫卵和降低池水中氧的消耗,因为农家肥粪中含有有害物质,经过堆放,沉储(这就是腐熟)一定时间后,大多在一周左右即可,通过自身的发酵杀灭和熟化,使肥粪及其富含纤维质的有机物质从劣质食物转变为高营养价值食物。如果急需使用生肥的,可以加入消毒制剂比如生石灰、漂白粉等等进行灭菌处理后即可使用。
有机肥料的肥效与氧气状况关系密切,水中溶氧丰富时,有机质进行好气性分解,分解较快较完全,提供较多的生物量。在缺氧条件下则进行嫌气性分解,效果就差得多,因此有机肥料应投放在氧气丰富的水(体)层中最好。这里还有一个注意点是,生肥容易引起水质败坏并水中缺氧,之所以提倡用熟肥不用生肥,道理即在于此。
有机肥料的肥效与氧气状况关系密切,水中溶氧丰富时,有机质进行好气性分解,分解较快较完全,提供较多的细菌和真菌的生物量。在缺氧条件下则进行嫌气性分解,效果就差得多,因此有机肥料应投放在氧气丰富的水层中。
将腐熟后的粪尿(粪水)全池均匀泼洒作为追肥,也是促使有机肥料进行好气性分解的方式,泼洒时应力求使肥料均匀分布全水层,形成的沉淀不超过1-2毫米厚。在这样薄的有机沉淀层中仍可进行好气分解,细菌的活性和产量都很高。一句话,基肥可以用生粪(生肥),追肥必须用熟粪(熟肥)。
3 有机肥料的施肥量
在有机肥或农家肥的使用上,多用于基肥比追肥的效果好。通常在注水前将绿肥、粪肥等堆积在鱼池几个角落或泼施在塘底中作为基肥,基肥量一般每亩400-600斤。有机肥料作为追肥施用时,为了安全起见以15-20斤/亩干物质为宜,也就是说,作为追肥使用时,比如肥粪尿液的追肥量大致为100斤/亩,相当于12斤/亩干物质。虽然基肥量达0.3-0.5吨/亩,因只集中在角落逐渐释放,不致使全池缺氧。
有机肥料施用量过多会使氧气情况恶化,因此,施有机肥料应少施、勤施。如果集中1-2次施入大量肥料,那么首先将因细菌的大量繁殖引起第一次缺氧危机,随后出现的原生动物高峰又将引起第二次缺氧危机。反之,周期性地少量勤施,由于池水中已建立起食物链中各环节间的数量平衡和相互调控机制,细菌、原生动物数量和氧气情况将保持相对稳定。
三、无机肥料
1 无机肥料的肥料要素
鱼池施用无机肥料的原理和农业相同,目的都是补充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盐类。农业上肥料三要素是氮、磷、钾。同时,按施肥方式同时施入氮、磷、钾三要素为常见常用。有对于初级生产力和鱼产量的试验表明,兼施氮、磷肥较单施磷肥效果好,仅在土壤缺磷地区或注入含氮水较多时,单施磷肥可以得到同样效果。
(尿素)
但是,鱼池施肥中很少考虑碳肥的重要性。在浮游植物极为茂盛的鱼池肥水或低碱度、低硬度的水中,可能会出现二氧化碳(CO2)的不足,这时可能水色发白,形成水质白化。另外,天然水中二氧化碳一般在0.2-0.5毫升/升之间,在富含浮游植物的肥水中,白天光合作用每小时可消耗0.2-0.3毫升/升二氧化碳,因此,必须不断地补充"碳"才为均衡,现在流行的施加红糖水就是为了补碳。当然,鱼池施用有机肥料本身就是补充碳源的有效措施。
2 无机肥料的施肥方式
业界对于氮、磷各自的施肥量标准,包括水中必须保持的元素浓度和氮磷比,这方面有不同的观点。藻类仅能吸收溶解状态的氮和磷,对于大量存在于池底土壤和悬浮物中的养分则不能直接利用。超量的磷酸盐以不溶性化合物形式沉淀水底,超量的氮则形成氮气逸散到大气中。这时,施入肥料量超过平衡值越多,沉淀和逸失也越多,因此,过高的施肥量是无益的。
氮肥施用量不能过多的原因还与非离子氨的毒性有关。众所周知,总氨在水中形成铵 (NH4+)和非离子氨 (NH3),pH越高,水温越高,非离子氨在总氨中所占百分比越大,水的毒性就越强。有些养鱼场施大量硫酸铵后当时未见不良反应,一两天后随着浮游植物的大量增长,中午前后水的pH值和水温都升高,就出现大量死鱼。有时虽未大量死鱼,但鱼的生长受抑制。
选用磷肥应以水溶性磷为宜,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水体表层的含磷量,以利于增加藻类的数量。过磷酸钙就是一种水溶性的速效磷肥。
为了减少沉淀和逸失,化肥应尽可能均匀地溶于水中,无机肥料必须经充分融(溶)化后才能泼洒,如果固体抛投,在水表层停留时间短,易沉入水底会影响肥效。如有船只可溶于水后随船沿全池均匀泼洒,无船时可在池岸上风处泼洒可减少沉淀。
3 无机肥料的施肥量
无机肥料每次施肥量不宜过高,但施肥次数要多,一般可以1-2周施肥1次。池塘在一个生长期中总施肥量不宜过高,据经验,施氮量超过13.3斤/亩时,过剩的氮对初级生产力已无作用。据资料介绍,施氮量达到44斤/ 亩、施磷量达到8斤/亩时,就会恶化水质并导致鱼类死亡。
有试验推荐:氮肥的施用量为1-2毫克/升,氮肥的施用量一般也不超过2毫克/升。在一般情况下,磷肥按氮肥的1/5-1/10施用即可,也就是说,施氮量为1-2毫克/升时,施磷量约为0.1-0.5毫克/升。无机肥一般每亩用量大致为:常用的尿素和过磷酸钙各5-10斤,至少3斤以上,但具体施肥量需根据水体中原有的氮、磷含量灵活调整。
钙肥的施用量要根据池塘底质的情况,腐泥的多少,池水PH值的高低和是否已经大量使用过有机肥以及水的硬度来决定。一般结合清塘使用生石灰每亩100~200斤,或者养殖途中使用生石灰每亩20-50斤调水即可。
钾肥的施用量,以含钾换成氧化钾计算基肥每亩施1斤,追肥量则为基肥量的30%,全年用量约3~4斤。一般有底泥的池塘均不缺钾,不需施钾肥。钾肥主要适用于沙土的池塘。草木灰是一种常见钾肥,当然,草木灰也可以算是有机肥。
四、科学施肥
究竟哪种肥料投施更好,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只能结合池塘肥瘦程度来定。除了上面说的因品种不同而施肥不同外,科学的施肥应该有机无机混合施肥最好,有机肥与无机肥交替或混合使用,可以增强肥效。
另外,科学的施肥还应结合透明度的高低来予以加减,一般水体透明度以20-30厘米为宜,这就是不肥不瘦的水。透明度大时可多施,透明度小时可少施或不施。水体特别清瘦时,先施速效类化肥以求迅速肥水,其后,紧跟投施迟缓性有机肥以图肥效持续经久。
最后提醒:千万别一次性投施过多,少量多次,少施勤施,以防发生缺氧死鱼事故,投用肥粪后均以加开增氧机为宜,以防万一。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水质##浮游生物##养鱼##水产养殖##鱼病#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