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模拟鱼类产卵场与海洋人工鱼礁
一、模拟鱼类产卵场
繁殖条件是鱼类自然种群兴衰最重要因素之一,改造和改善鱼类的繁殖条件,或在繁殖条件遭到破坏时,采取补救措施,弥补自然条件的不足,是鱼类资源增殖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自然繁殖条件遭到破坏的水域,模拟天然繁殖的某些条件,建立半人工或全人工的鱼类产卵场,是补偿自然繁殖条件不足的一种有效方法。
每一种鱼类的性腺发育以及产卵,都要求在一定的自然生态条件。当短缺某一必要条件时则会导致性腺退化与产卵过程停顿。生态条件包括水温、氧气、水流、混浊度、光照、底质及产卵附着物等。有时,纵使具备大部分必备条件,但缺少产卵基质(草、石砾、洞穴等)时,也会抑制繁殖过程。故在水量小、水位低的年份,或者缺少水草时,建人工鱼巢是十分必要的。对河流石砾产卵、或水层产卵鱼类,除要求必要的水温或产卵基质外,水位和水流变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兴建水利枢纽时,若其它救鱼措施都不适用的情况下,建立人工模拟产卵场,亦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
1、人工鱼巢
为草上产卵鱼类辅设人工鱼巢的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通常,在繁殖季节只要把产卵附着物,有规则地布置在产卵场上,就形成了人工产卵场。人工鱼巢的材料有塑料制品、棕榈皮、杨树根、水草(苦草、聚草、马来眼子菜、金鱼藻),扎结成一定形状,如带状、梅花状、三角形和圆形等,然后固定在产卵场上。固定方式大致上分成浮式和沉式两类。
2、草上人工产卵场
春汛前,在湖泊沿岸带裸露区域播种草类,选择平坦区域,周边挖深沟(40cm~50cm),在中央种植草类,当水位上升时,控制水深20cm~30cm,被淹没草类可供草上产卵鱼类自行产卵。在水位发生变动情况时周边深沟为仔幼鱼栖息场所和避难地。
在繁殖季节草上产卵鱼类有从底层游入沿岸带沉水植物分布区去产卵的习性。而且,这种移动与春汛水流,水位增加有关。利用这一习性,在大湖与子湖入口区域,利用岸边草地建立人工草上产卵场,如达里湖经实践已取得很好结果。在入湖口草地上用土坝围圈,内有小土坝纵隔成水平格田,格田间建有水渠构通,便于排注水和鱼群溯游。产卵场水深5cm~60cm,排水渠一般流速0.12m/s~0.4m/s,流量0.1m3/s左右,能诱导草上产卵鱼类(如瓦氏雅罗鱼和鲫鱼)进入产卵场。产卵结束后,待产卵场内孵出仔鱼,并经过20d以上的生长,当仔鱼具有一定摄食能力之后,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将产卵场内的水排入湖中,幼鱼也随水游入湖中生长。据达里湖1977年试验获得鲫鱼和雅罗鱼苗达21亿之多。
二、海洋人工鱼礁
海洋人工鱼礁是为了增加和聚集鱼类及其他动植物的种群,达到提高渔获量或保护水产生物的目的,在水深100m内沿岸海底设置的有一定形状的礁状物。最早是人们发现沿海的沉船周围及礁石附近发现聚集许多鱼类,后来人们为了有系統实施沿近海渔场更新改造工作,有效防止渔场老化,并改善海域底层环境,以提高海域生产力,大量制造投放各类人工鱼礁。
1、人工鱼礁的渔业作用
(1)人工鱼礁本身的结构、堆放后的重叠效应、及其表面附着性生物所造成的孔隙、洞穴,成为底栖鱼类、贝类、甲壳类及仔稚鱼栖息、避敌场所,发挥增殖資源的效果,而提高资源量。鱼礁表面及隐蔽处,可以让许多鱼类的粘性卵等附着孵化,孵化后的仔稚鱼也可以获得庇护成长的环境。
(2)人工鱼礁会产生多种流态,上升流、线流、涡流等,造成水体的上下混合,搅拌海底营养盐类,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为幼鱼提供优质饵料,良好的水文条件也是某些鱼类的性腺发育以及产卵所要求必要的自然生态条件。成为鱼类繁殖场所。
(3)人工鱼礁礁体巨大的表面为许多附着性生物(如藻类和腔肠、海绵、软体、环节等无脊椎动物)提供附着、生长、繁殖的场所,从而引诱来很多小鱼小虾形成一个饵料场,从而形成鱼类极佳的摄食场所,吸引洄游性鱼类的聚集、滯留。
(4)在禁鱼区设置人工鱼礁能真正起到禁捕作用。鱼礁区不能拖网,也不能围网和刺网,只能用手钓,而手钓产量有限。
2、设置人工鱼礁区规划应该考虑的主要条件
①地区的渔业状况。
②天然鱼礁与已设置人工鱼礁的分布状况。
③海域的底质、潮流、波浪状况。
④鱼类、贝类、甲壳类的分布及其繁殖与移动状况。
⑤海域受污染的状况。
⑥地区沿岸渔场利用的方向。
人工鱼礁设置前,必须对海区进行本底调查,主要是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了解。其主要内容包括:水深、水温、盐度、酸碱度、水色、透明度、初级生产力、底质、流速及渔获量等。人工鱼礁设置的位置应位于鱼类洄游通道上或栖息的场所。可以选择过去资源较好,现已衰退的渔场,也可选择现在资源较好的水域,目的在于扩大作业渔场。
3、设置人工鱼礁的海区的主要条件
①海区水质没有被污染而且将来不易受到污染 人工鱼礁往往投入较大,其作用的显现也需要比较长时间,选择建造人工鱼礁的海区,应考虑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海区不会受到污染。
②建造人工鱼礁的海区 一般水深在20m~30m之间,不超过100m。如果增殖对象是浅海水域的海珍品,应选择水深10m以内的海区,而鱼类增殖礁则以水深20m左右的海区为好。
③海区的底质以较硬的海底为好 如坚固的石底、沙泥底质或有贝壳的混合海底。海底宽阔平坦,风浪小,饵料生物丰富的海区比较理想。
④除了以扩大天然渔场为目的 人工鱼礁应尽量远离天然鱼礁,与天然鱼礁之间的距离至少应在0.5海里以上。
⑤避开河口附近泥沙淤积海区、软泥海底及潮流过大和风浪过大的海区 这样的海区会影响人工鱼礁起作用的时间。
⑥海区透明度良好,不浑浊。流速不应超过每秒0.8m。
⑦避免选择航道、及海防设施附近作为人工鱼礁的设置海区。
在地形地貌和流态方面,要求设置在海底突起部位,具有上升流的地方或投礁后容易形成上升流处。浅海增殖礁的环境条件,必须适于增殖对象的生存、生长和繁殖。为了提高人工鱼礁的效果,还需要结合放流、移殖等其他增殖手段,才能获得明显的增殖效果。
4、人工鱼礁的种类和设计要求
人工鱼礁种类很多。按其大小,有大型、中型、小型鱼礁之分;按其式样,有多段式、组合式及树藻式鱼礁之分;按起设置水层,有沉式、浮式及悬浮式之分;按其形状,有正方形、圆桶形、三角形、门窗形、多面体形、笼形、棒形、碟形、公寓形和金字塔形等。建造人工鱼礁的材料也多种多样,可以是旧船、旧汽车、废轮胎,也可以是混凝土。无论何种鱼礁、何种材料,在礁体设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①结构具有安定性,能适应不同潮流、波浪、底质状况,而礁体不致发生滑动、傾覆、埋沒、潜屈等现象。
②礁体结构強度能承受搬运、沉设、堆叠等需求而不破损。
③符合拟聚集或培育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的生态习性需要。
④使用的材质除能充分发挥预期功能外,应经济可行,而且不会造成海域的污染。
⑤配合礁区作业的渔具渔法,能避免鱼网、渔具发生缠绕、挂钩等情况,维持鱼礁的正常功能。
随着人工鱼礁技术和鱼类增殖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人工鱼礁和放流、移殖等其他增殖手段的结合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工鱼礁除了其本身聚集海洋生物,提高水域生产力,形成渔场的作用外,在整个鱼类增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显现。目前,国际人工鱼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鱼礁的设计及建筑材料;鱼礁的结构和布局;鱼礁的投放地点和投放方法;鱼礁效果的评估等。
5、国内外人工鱼礁建设概况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渔业资源衰退的威胁,纷纷加大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一些有识之士提出渔业要渔牧化。日本提出了海洋牧场的设想,我国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院士也提出海洋水产农牧化的建议,而人工鱼礁的建设则以先锋队的形式开始了海洋水产农牧化的征程。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增殖有各种措施,人工鱼礁建设是有效措施之一。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在本国沿海投放人工鱼礁。亚洲有中国(含台湾省和香港)、日本、朝鲜、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列宾、印尼、印度;美洲有美国、加拿大;大洋洲有澳大利亚;欧洲有英、法、德、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芬兰、罗马尼亚、波兰、俄罗斯、以色列、土耳其、希腊。
(1)国外人工鱼礁建设状况
日本 日本投入资金最多、投放鱼礁时间最早和对鱼礁研究最深入的国家。早在1932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沿岸渔业振兴政策”,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逐年在其沿岸海域投放人工鱼礁,至今日本在环岛沿岸几乎设都有人工鱼礁区。日本对人工鱼礁的研究非常细致和深入,日本水产厅属下的几个水产研究所都有专人研究人工鱼礁与鱼类的关系、人工鱼礁的效益等。水产工学研究所则专门研究人工鱼礁的机理、结构、材料和工程学原理。日本出版的人工鱼礁著作也最多。韩国1973年开始大规模建设人工鱼礁,政府已投资了4253亿韩元(约合30亿人民币),地方投资1063亿韩元(约合7.5亿人民币),2001年政府又增加投资29亿韩元(约合2亿多人民币),地方投资0.5亿韩元,已建鱼礁区面积达14万公顷。亚洲其他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菲列宾等国投入资金不多,投礁数量也不多,他们大部分是投放废旧船、废轮胎等作鱼礁,只有少量的钢筋混凝土鱼礁,有些甚至用竹、木、石块作鱼礁,当然其使用寿命不长。一般要求鱼礁使用寿命是20—30年。
美国 美国二次大战以后在东部海域投放了很多城市废弃物作为鱼礁,如废汽车、废火车头、废车厢、废锅炉、废轮胎、废管道等等。建礁范围从美国东北部逐步扩大到西部和墨西哥湾,甚至到夏威夷,至1983年鱼礁区已达1200个,投礁材料也更广泛,废石油平台、废军舰、废货船都在投放之例。据介绍效果最好的是石油平台,因其体积大、空间大、礁体高,其集鱼效果好。由于人工鱼礁的普遍设置,游钓业随之兴起,参加游钓的人已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为之服务的各种行业也迅速发展,如沿海的旅馆、饭店、渔具店、钓具工业、饵料商店、游钓船厂等,其从业人员每年以3%~5%速度增长。美国投放的鱼礁较多,投礁的范围也很大,然而政府对鱼礁事业投资却比日本小得多。这是因为:A投放很多废弃物作鱼礁,建礁费用就少。他们投混凝土鱼礁很少,废弃物是有选择性地投,以前投很多废汽车,因为汽车钢板很薄,在海水里2~3年就腐蚀掉了,铁屑铺满海底反而造成污染,类似的材料现在都停止投放。B社会团体、企业都参与投资,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采用谁投资,谁收益,谁管理的方式,这些都需经有关当局批准。C商业性运作。因为社会富裕,人们愿意把钱花在游钓上,造成商业性投资发达。同时人工鱼礁研究也迅速发展,渔业部门、海洋部门、部分大学都设立人工鱼礁研究课题。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认识到人工鱼礁会改善环境,但没有长远规划,也没有大量投资,只在一些海域投放几艘废旧船和几万个废轮胎,但值得一提的是,1974年开始他们在悉尼以南约30公里的波特赫金近海投了70万个废轮胎,想建造一个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鱼礁区。
欧洲各国认为只要投置一些废旧船和废轮胎就能奏效,很少投放混凝土鱼礁。如英国把退役的军舰当作鱼礁投放在禁渔区。德国也有把报废的万吨级货船投放在禁渔区,防止拖网渔轮作业。在欧洲只有意大利比较重视人工鱼礁建设,政府和民间团体共同投资,有组织、有计划、有管理地投放鱼礁,他们除了利用废船、废轮胎外,还设计煤灰和混凝土混合鱼礁,把废煤灰也利用起来。西班牙也是由政府和民间团体一起投资建设鱼礁和实施管理的欧洲国家。他们除投放废旧船和废轮胎外,也投放大型混凝土构件,投放在禁渔区,目的是防止拖网渔船在这里作业。
(2)我国人工鱼礁建设状况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人工鱼礁建设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从1979年起,先后在广西、山东和广东沿海开始人工鱼礁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从而使人工鱼礁工作在我国沿海得以全面铺开;1983年12月14日,我国著名海洋捕捞技术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冯顺楼先生通过新华社记者把建设人工鱼礁写成“开创我国海洋渔业新局面的建议”,登在《国内动态清样》上,中央领导同志对在我国沿海发展人工鱼礁建设,增殖水产资源,先后于1983年12月21日、1984年3月1日、1984年3月8日亲自作了3次重要批示;1984年人工鱼礁被列人国家经委开发项目,扩大推广试验;1984年4月24~27日,农牧渔业部水产局在广州召开“全国人工鱼礁推广试验工作座谈会”,对人工鱼礁试验进行了论证,并酝酿成立了全国海洋人工鱼礁技术协作组,安排落实人工鱼礁推广试验任务,签订了推广试验合同;为了借鉴国外人工鱼礁建设的先进经验,1984年11~12月,农牧渔业部水产局组织了2个考察小组,分别派赴日本和美国进行人工鱼礁考察;1987年10月5~25日,全国海洋人工鱼礁技术协作组受农牧渔业部水产局海洋处委托,组织了我国南、北方2个人工鱼礁重点考察小组,对全国沿海人工鱼礁进行了重点现场考察。但令人遗憾的是,到了1990年因资金来源无着落,又缺乏管理经验,终于被迫告一段落。
我国人工鱼礁自1979年开始试验至1984年扩大推广试验,到1987年12月止,历时9年,已在全国范围内从辽宁的鸭绿江至广西的钦州沿海共有8省(自治区)开展了人工鱼礁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其间,沿海各省(区)对人工鱼礁区的选点、调查和礁体的研制、投放以及水下观察、试捕、科研等,均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不少的宝贵经验,撰写了许多专题论文和研究报告,召开丁4次全国性人工鱼礁会议;全国人工鱼礁技术协作组编印了《沿海各省市(区)人工鱼礁工作报告汇编》和《人工鱼礁论文报告集》;南海水产研究所作为技术负责单位开展各项研究课题,包括礁体模型的水槽实验,研究各种礁型在海流的作用下流场流态的分布,收集各投礁点区域的水文与生物学本底资料,对投礁后海底生态环境的变化、礁体的集鱼效果进行水下录像等;南海水产研究所不定期编印了总共24期《人工鱼礁动态》;广东省首次拍摄了海底电影《鱼礁》。这些工作和试验研究成果,为我国后来重新启动人工鱼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广东省人工鱼礁建设走在我国大陆沿海前列,成为全国人工鱼礁建设的典范。2001年2月,广东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建设人工鱼礁保护海洋资源环境的议案》,2002年5月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完成了《广东省沿海人工鱼礁建设总体规划》,并通过了专家评审。广东省政府提出在今后10年(2002~20011年)内由省财政投资8亿元人民币,在省内沿海2400000hm2幼鱼幼虾繁育区,按10%的比例,设立12个人工鱼礁区,共建设100座人工鱼礁,其中包括禁止开发利用的“生态公益型”人工鱼礁26座,限制性开发利用的“准生态公益型”人工鱼礁24座,开发休闲渔业的“开放型”人工鱼礁50座;还将引进国外“海洋牧场”的做法,建立12个种苗增殖放流基地,每年投放优质种苗到人工鱼礁区,加快渔业资源的恢复。此前,广东省已在珠海东澳海域和阳江双山海域投放了人工鱼礁,并进行了试验。从此,广东省沿海12个市在完成了人工鱼礁建设规划工作之后,已陆续进人工程招标和施工投放阶段。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