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鱼(4)---海水网箱养殖技术
1、养殖海区环境的选择
(1)避风条件好,风浪不大的内湾或岛礁环抱挡风,以免受风暴潮或大风袭击。
(2)海底地势平缓,坡度小,底质为沙泥或泥沙,便于固定、操作及污物的吸收
(3)水流畅通,水体交换好,水质清新,有一定的流速,一般以0.3m/s~0.8m/s,需要有阻流措施。
(4)有一定的深度,水深在6m以上,一般不超过15m。最低潮位时,网箱底部与海底能保持2m以上的距离。
(5)海水无污染,附近无大型码头,无工厂,也不受集镇污水排放、农田排水及山洪影响。
(6)交通便捷、有电力供应,便于苗种、饵料、设施的供应以及产品的销售。
2、水质条件
(1)水温 大多数用于养殖的温水性鱼类,其生存适温范围较大,一般要求养殖区水温在8℃~30℃,且以20℃~30℃为最佳。
(2)盐度 海水盐度变化会改变鱼类与海水的渗透关系,掌握不好会影响其生长。因此养殖海区海水盐度应相对稳定,常年盐度的变化范围一般为20~30。
(3)pH值 是海水酸碱度指标。过酸、过碱对鱼类生长都不利,一般范围7.5~8.5。
(4)溶解氧 鱼类生长主要通过鳃来吸收水中的氧气,海水溶解氧过低,会影响鱼的摄食和生长。因此海水溶解氧应在5mg/L以上。
(5)重金属 汞、铅、铜、锌、镉、锡、铬、镍、钡、锰等重金属在海水中超过一定含量时,会影响鱼的呼吸、代谢、严重时将导致死亡。其含量应控制在《渔业水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3、网箱结构与布置
浮筏式框架网箱是将网衣挂在浮架上,借助浮架的浮力使网箱浮于水的上层,网箱随潮水的涨落而浮动,而保证养鱼水体不变。它是当前世界上最广泛采用的一种网箱类型。其优点是:第一,由于箱体漂浮于水面,可以防止海底杂质的污染;第二,网箱内的水体体积不受水位波动的影响;第三,这种设置形式,既机动,又灵活,可使箱体位置任意移动。第四,管理方便,易于捕捞、投饵、观察生长及摄食情况。其主要缺点是:不能抗拒较大的风浪。所以,浮筏式框架网箱多设置于港湾内,或者是近海内湾潮流比较平稳的海区。
目前我国海水养鱼用网箱主要是浮筏式框架网箱,又称浮排式网箱,俗称鱼排。其中又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在中国南方较为流行的,适合于内湾等风浪较小海区使用的木结构组合式网箱;二是多在中国北方采用适合近海使用的钢结构三角台形网箱。其基本结构都是由浮架、箱体(网衣)、沉子等组成。
(1)浮架 浮架由框架和浮子两部分构成。内湾型的网箱多采用东南亚平面木结构组合式。如我国的福建、广东、海南等地流行这种框架。这种网箱常常6个、9个或12个组合在一起,每个网箱为3m×3m、4m×4m、5m×5m的框架。框架以8cm厚、25cm宽的木板连接,接合处以铁板和大螺丝钉固定。框架的外边,每个网箱加2个50cm×90cm的圆柱形泡沫塑料浮子(浮力150kg),网箱内边每边(长3m)加1个浮子。架上缘高出水面20cm左右。
近海型的网箱由于海区比内湾风浪大,框架结构采用三角台型钢结构。框架每边为3根平行的内径为0.03m或0.038m镀锌管构成,其横截面为三角形,四个边相连,使整体为正方形。边长(内边)为4m、5m、6m不等。4m×4m的框架每边均匀放置2个前述150kg浮力的浮子。
(2)箱体 亦即网衣,其材料有尼龙、聚乙烯或金属(铁、锌等合金)等,国内多采用聚乙烯网线(14股左右)编结。其水平缩结系数要求为0.707,以保证网具在水中张开,可用手工单死结编结,也可以从网厂购进。网衣的形状随框架而异,大小应与框架相一致。网高随低潮时水深而异,一般网高为3~5m。网衣和网目应根据养殖对象的大小而定,尽量节省材料并达到网箱水体最高交换率为原则,最好以破一目而不能逃鱼为度,如体重50~100g的真鲷越冬后苗种,可采用3cm左右的网目。随着鱼体增大至200g左右时,可增加网目至4.5~5cm。
网衣的设置有单层和双层两种,一般采用单层者居多,水流畅通,操作方便,但不安全。双层网一般是里面一层网目小些,外面一层网目大些,以利水流畅通。在蟹类及海豚较多的海区,应使用双层网,以防破网逃鱼。网衣挂在框架上,一般要高出水面40~50cm,必要时可在网箱顶面加一盖网,以防逃鱼和敌害侵袭。盖网多用合成纤维细网线编制而成,有的也用塑料遮光,以减弱阳光的直射,降低藻类附生程度,增加摄食和安全感。网衣用网片装配而成,有的用6块网片缝合而成,其中上面的一块网片网目大些。也有的采用一长网片折绕成网墙,再加缝网底和盖网。网箱四周和上、下周边都要用一定粗度的网筋加固。上周边的大小与框架匹配,并用聚乙烯绳固定在框架内框的钢管上,最后将底框装在网箱底部。
(3)沉子 网衣的底部四周要绑上铅质、石头或砂袋沉子,以防止网箱变形。海水鱼网箱的沉子,一般是在网衣的底面四周,装上一个比上部框架每边小5cm的底框。底框可由0.025~0.03m镀锌管焊接而成,也可以在底框的四角各缚几块砖头或石块,以调节重力。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合理利用海域,使之可持续发展也应是网箱养鱼的宗旨。防止过密养殖和单一养殖带来的弊端。网箱面积不能超过该海域面积的1/10~1/15。布局要合理,包括留出沿岸流通道,顺流主流道,养殖区水面积不能过大,留出足够的区间距。发展鱼、贝、藻综合养殖。尽可能地合理搭配鱼、贝、藻的养殖,开展网箱、筏架、延绳、垂钓笼养等不同养殖方式的组合以及不同养殖对象的间、套、混、轮养殖技术,底播放流和藻场建设,使养殖生物与辅助生物之间能自净,海域环境与海域生物之间达到自然协调。在海域功能上,除了养殖,还要综合考虑航道、停船等多种功能。
4、养殖种类选择
选择网箱养殖鱼类的几个原则:(1)由于网箱抗浪能力较差,容易破损,因而在选择养殖种类时,应优先选择生长速度较快的鱼类,短期养成即可达到商品规格,便于安排短期的单季性生产,以减少由于网箱破损而造成的损失。(2)由于网箱中放养鱼的密度较大,容易发生自相残杀,因而要尽量避免选择能自相残杀的种类。(3)由于网箱的制造成本与管理费用较高,应选取市场价格较高的种类,以确保养殖效益。(4)由于养殖密度大,鱼的发病率也高,所以要优先挑选抗病力强,能在密集的条件下正常生活和生长的种类。(5)由于网箱养鱼主要靠投饵,要选择适于摄食人工投喂饵料的种类。
适于网箱养殖的鱼类品种约70余种。国内目前海水网箱养殖的鱼类主要有鲈鱼、黑鲷、真鲷、牙鲆、黑裙、娩状黄姑鱼、石斑鱼、红鳍东方鲀、鰤鱼、大黄鱼、六线鱼、胡椒鲷、紫红笛鲷、红旗笛鲷、卵形鲳参、尖吻鲈、断斑石鲈、黄鳍鲷、军曹鱼、虹鳟、罗非鱼等。
5、鱼种放养
(1)放养规格 放养鱼种规格大,绝对增肉率高,生长快,可以缩短养殖商品规格的养殖周期。以鳗鲡为例,放养规格50g以上,2月~3个月即可养到150g以上的食用标准,放养规格20g,达到上述规格需养4个月以上,而放养10g苗种,则需要5个月~6个月以上,若放养规格下降到2g,当年只能长到10g左右。放养规格要根据苗种来源、养殖对象、养殖条件、养殖技术及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不可能有统一模式。
(2)放养密度 海水网箱养殖中鱼种的投放密度,因鱼的种类、养殖环境(尤其是水温、水质)、苗种规格、商品鱼规格以及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为10kg/m3左右。放养时也不必从鱼种到商品鱼一步到位,可以通过分箱办法逐步分养,及便于管理,又提高网箱利用率。
(3)放养方式 依据一个网箱内养殖种类的数量多少,可以分为单养与混养两种。单养是指同一网箱中只养单一种类的鱼种。它管理方便产量高,鱼种生长整齐,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混养是指同一网箱中放养两种或两种以上鱼种。一般以一种鱼作为主养对象。目前国内多采用黑鲷与鲈鱼、娩状黄姑鱼与石斑鱼等混养。黑鲷混养数控制在每箱30尾~50尾。混养方式可充分利用水域中的天然饵料及主养鱼类的残饵,提高饵料利用率,改善海区环境,增加网箱产量并有较好的生态经济效果。如石斑鱼网箱中混养真鲷(1尾/m3)或黑鲷、黄鳍鲷等,可带动生性不主动摄食的石斑鱼摄食,吃掉网壁上其他附着物,可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提高产量。在肉食性鱼类的网箱中混养适量藻食性篮子鱼,可避免底栖藻类堵塞网眼。鱼苗进箱前,用二氧化氯0.3×10-6~0.5×10-6浸洗鱼体15~20min或用高锰酸钾10×10-6~20×10-6浸洗鱼体5~10min。进箱前,水温和盐度应调节一致,操作小心,以免伤亡。鱼苗进箱3~5天后,用新鲜的鱼肉糜放进饵料篮(台),吊在网箱中央,让鱼苗摄食,日投3~4次,给饵率15%~20%。
(4)放养时间 种苗放养时间视种苗季节而定。放养尽量选择在小潮、平潮时刻,低温季节晴天午后,高温季节清凉早晚进行,水温在15℃以上进行,苗种运到后,切不可直接倒入网箱,应将苗袋静置于网箱中一会儿,然后开袋逐渐加入新水,操作须谨慎缓慢,待鱼苗适应新网箱环境,再移入网箱。必要时候可用抗生素对苗种进行药浴,然后放入网箱。
5、饵料及投喂
(1)饵料类别 海水网箱养鱼的饵料习惯上分为鲜活饵料、冰冻饵料以及配合饲料三大类。加工后按形态可分为粉状饲料、面团饲料、颗粒饲料、鱼糜饲料四类。粉状饲料仅在苗种培育阶段使用,面团状饲料适合鳗鲡食用,用的最多的是鱼糜饲料和颗粒饲料。
(2)日投饵量 日投饵量的确定,应考虑鱼的习性、发育阶段、水温等诸多因子,并根据实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如鲈鱼的投饵量可为鱼体重的3~12%;尖吻鲈日投饵量约为体重的6%;石斑鱼为3~10%;真鲷平均体重自30g长到1000g,日投饵率自12%渐降至5%,而低温期(13~17℃)可低至2~3%;黄鳍鲷为6%左右;大黄鱼为5~8%;美国红鱼等3%~5%;红鳍东方纯为5%~15%;牙鲆自全长4cm长至全长35cm,其日投饵率由10%渐降至2.5%左右。当水温下降至12~13℃时,为1%左右。
(3)投饵方法 投饵时间最好在白天平潮,若赶不上平潮,则应在潮流上方投喂,以减少饵料流失。投饵次数,鱼体较小时,每天可投喂3次~4次,长大后每天投喂两次,冬天最好在水温较高的中午投喂。投饵时要掌握“慢、快、慢”三部节奏:开始时,应少投喂,以诱导鱼群上浮摄食,待鱼纷纷游向上层争食时,则多投快投。当大部分鱼已吃饱散开或下沉时,则减慢投喂速度。为减少投饵时的饵料损失,网箱内可吊设饵料台,部分或全部饵料投入饵料台,也便于观察摄食状况。
根据不同鱼类的特性,采取相应措施可改善鱼类的摄食。鲷类、鲀类等对音响比较敏感,经过训练可建立起条件反射,因此可在投喂的同时重复某种声音,以使其迅速游来摄食。石斑鱼生性多疑,对静止的食物不敢冒然索食,致使部分饵料散落损失,而鲷类见饵即食,食性也杂些,故在养殖石斑鱼的网箱中适当搭配一些黑鲷、黄鳍鲷等,可带动石斑鱼摄食,以充分利用投入的饵料。同时,还可清理一些附着的生物和杂质,净化水质。
6、养殖管理
(1)防止生物附着及附着物的清除
网箱设置在海水中,时间一长网衣上会附着许多生物。从而增加了网箱的重量,影响网箱内水体的交换,加大网片压力,危害养殖鱼类。如何清除和防止生物的附着,已成为网箱养殖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和措施。常见的附着生物有牡蛎、藤壶、海鞘、贻贝、水云、浒苔、附着硅藻等。
对于附着物,除平时经常洗刷网衣外,还必须定期换网,扩大网目,改善水交换。一般每星期洗刷网衣1~2次,3~4个星期换一次网。但网目换至4~5cm,一般可减少换网次数或暂停换网,因网目4~5cm时,网目一般不易堵塞,水交换正常。防止和清除网箱的附着物,国外已引起足够重视,采用了不少措施和办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机械方法
①定期洗刷网箱壁。手工劳动或机械冲洗。可用抖动、拍打、清扫和高压水泵冲洗等办法。
②定期更换箱体。更换网衣时,应首先将旧网解下三个边,拉向剩余一边,然后把新网衣放入框架中,从空出的三边开始栓好,仅留相对的一边。再将旧网衣移入新网衣中,将旧网衣拉起,鱼则游入新网中。换下来的网衣,可先在海水中冲洗干净,然后放在阳光下晒2~3天,待晒干后用棍棒拍打,把网衣上的附着物拍打下来。并检查网衣,如有损坏,及时补好、整理好以便下次再用。有条件的地方,网衣需用淡水冲洗干净晒干后收藏待用较好。放置地方要防止网衣被老鼠等咬破或霉烂。通过换网,及时增大网目也可增加网箱的水交换,防止堵塞。
用防附着剂浸泡网衣可以防止生物附着。但目前的防附着剂多具有一定毒性,往往对养殖鱼类有害或污染水体环境。对于合成纤维箱体的一个简单办法是:放在化学药物溶液中浸泡。溶液配方是:硫酸铜3~4kg、甲酸10~15L,加淡水400L。按这个比例配好浸洗液,浸泡2~3天,拿出用高压水龙头冲洗干净。检修备用。箱体网衣预先用硫酸铜等处理,可预防或减轻藻类等着生。据报道,硫酸铜处理合成纤维网衣,可减少50%附着生物。为减少网箱壁上污泥等污损,日本在网线上涂上一层碳酸钙粉末或贝壳粉等其他含钙化合物。二是使用防藻剂,日本常采用的防藻剂有卡洒露和散拉因。选择和研制合适的防附着剂,是当前国内外专家着意解决的问题。
生物方法 生物控制应该是一种较好的办法。搭配放养食草的蓝子鱼,箱体网衣上的着生藻类几乎全被吃光,附着生生物一直比较少,效果很好。
使用新型材料制造网箱 如:合成纤维、不锈钢及增强塑料等。日本还用钢合金、电镀、钛等制作网箱。
使用转动式网箱 英国采用网箱四周装有可充气或排气的中空管子,使网箱沉浮或转动。
更换网衣 为了使水流畅通并清除网衣上的附着物,伴随着鱼体的增长,不断进行网衣更换,使网目不断扩大。网目规格可根据2倍鱼体高小于周长的原则,两个单脚的网目长小于鱼体高为依据选择网目,最好以破一目而不逃鱼为度。如石斑鱼幼苗期下网,可用0.5cm网目的网衣。当鱼体长到6~8cm时,改用3cm网目的网衣。当体重长到150~200g时,则换成5cm网目的网衣。换网时,应首先将旧网解下一边,拉向另一边,然后把新网衣从空出的一边开始栓好,仅留相对的一边。再将旧网衣移入新网衣中,将旧网衣拉起,鱼则游入新网中。
(2)分箱饲养 随着鱼体的增长,密度增大,单位水体的负载不断加重,需定期进行分箱饲养。分箱时可按鱼体的大小、体质的强弱而分开饲养,以减少同类相残,以免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并可分别对待,以促使其生长,特别在小规格鱼种阶段更应如此。有的鱼类要经过3~4次分箱。分箱疏散时要小心操作,且勿伤害鱼体,引起疾病感染和死亡,尽量做到鱼不离水。在鱼群过数、分鱼等过程中,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密度不宜过高,谨防鱼群缺氧。
(3)日常观测与记录 为了分析网箱养殖效益,进一步改善养殖技术,在网箱养鱼过程中,每天要进行测量记录,内容包括:
(1)水质海况:每天对海水温度、比重、溶氧、水色、透明度、天气、风浪等进行测量记录。测量水质,最好选定一个网箱、固定位置和水层,以便逐日比较。
(2)饵料投喂:记录每天的投饵时间、投饵种类和投饵数量。
(3)鱼的活动:每天记录鱼类活动及摄食情况,记录病鱼数量及症状,用药等防治措施,记录死鱼数量及死亡原因。平常要善于观察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 正常情况下网箱养殖鱼悠然自得或沉于网箱下部,如发现缓慢无力游于箱边,受惊后无反应,或狂游、跳跃等都是不良征兆。鱼类浮头是因为海水中氧气不足,为了从空气中吸取氧气,便浮在水面上吸气。若浮头过多,就会影响生长及鱼体健康,甚至出现死亡。引起浮头的原因是由于天气闷热,水温高,水质肥,网箱网眼堵塞,水交换不畅,发生赤潮或海水中有机物质分解及有毒物质产生。如发生浮头,用人力或水泵、增氧机搅水增氧,改善网箱水交换,或将网箱移至洁净海域。除了在投饵时了解摄食状况外,还可通过饵料台检查摄食速度、摄食量。
(4)鱼的生长:要记录鱼种放养日期、种类、数量、规格和产地,要定期测量鱼体生长情况,一般每半个月到1个月测量1次。测量方法为随机抽取30~50尾/箱,测量其体长、体重,动作要轻快,避免伤及鱼体。根据测量数据,调整以后的投饵种类和数量。鱼体测量最好在分箱、换网时一并进行。
(4)安全检查 网箱的检查可分为定期检查和临时检查两项。定期检查每周至少一次。临时检查是台风季节或其它特殊情况下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定期检查多在投饵摄食之后的上午风平浪静之际进行。主要检查箱体有无漏洞或破损。箱体网衣有可能为钉子、其他硬物或过往船只刺破或挂坏,凶猛鱼类、蟹类及附生生物等都会从网箱顶部、底部、侧壁侵袭鱼类、撕破网衣、缠绕箱体,造成危害。也可能被敌害生物钻洞。每周至少对箱体进行全面检查一次。定期检查还要注意底框装配部分。装配欠妥或网衣缝合处被绳索磨损,一遇微小冲击就易断裂。因此,选择网衣和绳索可考虑同一种或不易磨损的材料。台风季节,风浪对网箱冲击很厉害。台风来临前,要检查网箱框架牢固程度、锚绳等的牢固程度等。发现问题,及时加固或采取措施。台风过后,再次检查,充分保证网箱各部件的安全性。
(5)病害防治 鱼类在网箱中养殖,一般不易生病。但一旦生病,则危害严重。因此,网箱养殖的病害防治是不容忽视的。鱼类发生疾病,是机体、病原体、环境三方面作用的结果。一般说来,大部分鱼病,是因为水质和饵料的不适而引起的。水质和饵料的不适引起机体抗病能力下降,为病原体的入侵创造条件,因此,要注意水质和饵料质量的管理。海水网箱养殖的防病措施包括:
① 改善网箱养殖环境。经常保持养殖水域的卫生,打捞网箱内的残渣污物,使水流畅通。
② 控制和消灭病原生物。鱼苗入网箱前,进行消毒。养殖期间,定期进行药物预防。包括挂袋消毒和投喂药物。此外,定期用淡水浸泡鱼体,可防治皮肤病和体外寄生虫病。
③ 增强鱼体的抗病力。保持合适的放养密度,投喂充足的饵料,使鱼体快速生长,可提高鱼体抗病力。一旦发生鱼病,积极治疗,对于外用药物,施用的具体做法是:提起网箱,然后用帆布或编织布加工成与养鱼网箱同大的网箱套,从底部套在网箱外,保持水深0.5~1.0m进行药浴,效果较好,但操作稍嫌麻烦;更为简便的办法是等平潮流缓、水体相对静止时提起网箱,保持一定水深,尽量均匀地稀释、泼洒药物,以免局部瞬间浓度过高,可反复操作几次。因药物流失不可避免,治疗效果虽较之前法稍逊,但生产上较为常用。上述给药方法的优点是不必搬动鱼体,应激反应小,可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6)灾害防治 灾害性天气是指风暴潮、暴雨及洪水、水温突变等突发性情况,如不引起重视,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损失。
① 风暴潮 高温季节,正是网箱养殖鱼类生长旺季,也是热带风暴潮或台风多发季节。要及时收听气象预报,在风暴潮到来之前必须检查网箱的框架和固定装置是否牢固,绑紧浮子,拉紧盖网。如正值大潮期间,应加大加长绳索,检查结扎处是否松散,并适当提高箱体露出水面部分的高度。同时做可能发生的大批避风渔船进入港湾避风及海上漂浮物撞击网箱导致走锚移位、网破鱼逃的事故。网箱组之间增设旧轮胎等缓冲物,减轻互相磨擦、撞击。必要时转移网箱或箱内鱼群至安全地带。近些年,为了扩大网箱养殖海区,向外侧海域推进,各地创造了许多简易实用的消波抗浪经验,效果良好。这些措施主要有:挡浪排、导流网、阻流网片、鱼排船形组合、增加浮子、捆绑毛竹等。
② 洪水及暴雨 洪水冲泻,暴雨倾盆会冲垮网箱固定装置,并带来陆上漂浮物,使网眼堵塞乃至网衣破损。洪水暴雨又会使海水盐度急剧下降鱼群不堪承受。要昼夜值班,加强观察,加固箱体,并及时除去漂浮物。还要监测是否有污染物带入。海水盐度剧降时,可投些生石灰补救,以提高pH,减少鱼类应激。无论是台风还是暴雨或洪水,事发过后都要立即检查网箱,观察有无破损之处,桩和绳索是否毁坏,鱼群有无死亡。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修复和抢救。
③ 水温剧变 连续的冷空气会使水温剧降,可适当降低网箱水位,提前设置越冬鱼巢,投喂优质饵料,减少惊扰。盛夏季节过高水温对鱼类也十分不利,可通过在网箱上设置遮荫网,水面上放遮荫物,并改善水体交换来缓解。
(7)水质监控
① 突发性污染 由于环境意识尚未深入人心,陆上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及农药残留随时随地注入大海,海洋成了藏污纳垢的场所,首当其冲的是临近人类活动区的海湾,在此设置的网箱也成了受害者。要注意观察、掌握重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做出相应对策。较常见的有害物质有重金属、有害农药及其他挥发性酚和油类等。附近若有造纸厂、电镀厂、印染厂、制革厂、粮食加工厂等,其排出的废水对养鱼影响较大,需严加防范。
② 赤潮 赤潮是局部海域浮游生物突发性急剧繁殖、聚集,从而恶化水质,使海水腥臭、发粘、水色异常的现象。水色多以红色为主,故称为赤潮。我国近海的赤潮生物约有40余种,常见的有夜光藻、原甲藻、裸甲藻、多甲藻、旋环藻、角藻、骨条藻、束毛藻等。赤潮多发生在夏季热天气,海水颜色变成粉红色、桃红色、褐红色、黄绿色或墨绿色等。诱发赤潮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的排放,农田化肥的流失,养殖场区残饵、废水倾注和有机物积累等,使海区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急剧大量繁殖。特别是磷肥的大量流入,使氮磷比超过正常比例,更诱使赤潮发生。赤潮生物繁殖初期,相当短时间海水溶氧升高,但紧接着由于过量繁殖,引起海水严重缺氧,导致网箱养殖的鱼类供氧不足;大量赤潮生物死亡被细菌分解,产生的硫化氢和甲烷,对鱼类有致死的毒性;许多褐鞭毛藻能排出大量粘性物质,这些粘性物质能附在鱼上,使其窒息死亡;一些裸甲藻能分泌剧毒的甲藻毒素,对鱼类心肌呼吸中枢或神经中枢起障碍作用,导致鱼类死亡。若鱼类无甚反应,摄食正常,表明该赤潮毒性较小,但要当心晚上出现缺氧浮头,应采取增氧措施。若赤潮出现当天,鱼类反应异常,出现狂游或急躁不安,在无其他病症和征象情况下而突然死去,应采取下列紧急措施:一是将网箱移至远离赤潮区,二是投放大量硫酸铜,撒布粘土,用量1kg/m2~2kg/m2,或用过氧化氢以15mg/L浓度泼洒,杀死角毛藻等赤潮生物。赤潮对网箱养鱼的危害非同一般,不能忽视。1998年春,香港及珠江三角洲海域曾因赤潮使网箱内养殖鱼大量死亡,损失惨重,仅香港海域损失就高达1亿多港币。赤潮的气味,能刺激人的呼吸道粘膜,人口服1mg纯毒素即可致死。由腰鞭毛虫引起的赤潮中离析出的毒素,稀释至1:250,能使鱼在1h内死亡,稀释至1:1000,能使鱼失去平衡。若发现海区有大片带状或块状水色异常应疑为赤潮,并进行水中浮游生物测定或向有关部门报告。
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
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形式多种多样,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迅速的新型网箱养殖技术,如挪威大型深水网箱养殖产量,1980年为0.75万吨,2000年达到46万吨,20年平均每年增长率为22.9%。挪威采用大型抗风浪网箱、全价配合饲料、防病疫苗、自动投饵、自动清除死鱼、鱼苗自动计数等技术,均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成为世界海水鱼养殖最成功的典范。挪威养殖法规的制订及许可证制度的有效实施,养殖人员的上岗专业培训,养殖环境的严格保护,病害的监测报告,产品质量的全面控制,科研工作积极有序地开展等,使网箱养鱼迅速、持续地发展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我国自1998年从挪威引进该项设备与技术,在海南陵高试验养殖以来,各地相继引进试验,并开发了国产化技术,还引进其它国家大网箱养鱼的设备与技术,深水大网箱养鱼技术正在我国逐步地试验、推广。由于深水大网箱养鱼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较为综合的技术,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本节仅就国外已获得较为成功的经验,以及我国养殖的初步成果进行介绍,期望在推进深水大网箱养鱼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起促进作用,并有待通过大面积推广,得以不断地完善和充实。
1、网箱结构 深水大型网箱结构,由框架、箱体、浮力、系泊及附属设施等部分组成。有全浮、浮沉、全沉等。有圆形、方形、蝶形、坛形、柱形、六边形等。
(1)框架
① 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架 管子通常直径为100~315mm,上部扶手及支撑架通常用直径125、下部浮架用直径200~315mm的2~3列管内充填入发泡苯乙烯材料,使管架自身具有浮力。多数制成圆形,直径12、5~57、3m(即周长40~180m);少数也有制成六角形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管架没有任何会生锈、需要维护的部件,充分地把材料的柔韧性与高强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箱架不仅可以随波逐流,还具有抗击台风巨浪的能力。在外力作用导致瘪变时,具有一定的复压能力。并可在材料中作用而老化、抗海水腐蚀的工艺处理,提高了使用年限,一般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由于其特殊的性能,较廉的价格,在挪威全浮网箱、浮沉式网箱被普遍采用。
② 橡胶管框架 橡胶管内有聚脂增强层,管内充入空气。管子用圆筒形浮子的钢管法盘接头相接成六角形、八角形网箱。日本多数为边长16m的六角形网箱;边长最长为20m的八角形网箱,一般可抗波高5~7m,最高可抗波高10m,但售价较贵。
③ 玻璃钢框架 在内径450mm、厚19mm的玻璃钢管内,充入发泡材料,再用玻璃钢接头使其连成一体而成。抗老化性能较好,具一定的抗风浪性能。但耐冲击性不如橡胶管,而价格与橡胶管相同。最近,开发成功复合式玻璃钢,即在由增强纤维和热固性树脂构成的玻璃钢上覆一层热塑性树脂而成三元复合材料,强度增加,成本价格下降至原价的1/5。
④ 钢架 分钢管和圆钢、型钢两类。一般多用镀锌钢管,以防海水腐蚀。有的在钢材外覆一层塑料或橡胶。最大直径(圆形)或边长(方形)可达15m。
⑤ 其他金属 主要为铝、钛,铝材质抗风浪性较差,如制成合金,强度提高,但价格也随之提高。钛是目前所知不被海水腐蚀的金属,但价格高。
(2)箱体 箱体材料的主要部分是网衣。现在使用的有下列几种材料的网箱:
① 化纤网 常用的有锦纶线(PA)、涤纶线(PES)、乙纶线(P)、丙纶线(PP)、维纶线(PVA)、氯纶线(PVC)、偏氯纶线。由于乙纶线(聚乙烯)网具重量轻,强度好,成型方便,又不会被海水腐蚀,已被全面推广应用;也有些使用聚脂纤维。但化纤网易附着贝、藻类生物,耐热性差,网袋在水中易变形。在使用时,每年常需换几次网,侧网下部还需挂重锤或装置金属框,也有底网改用金属网,在风浪较大海区,上部网衣常用两层网。此外,化纤网衣不宜养殖牙齿锋利的鲀科鱼类。
② 镀锌金属网 其优点是网袋不会变形,附着生物少,一般不需要换网,并可养殖包括河鲀、石鲷在内的所有鱼类,又因底网不会扭曲褶皱,也适合于养殖鲆、鲽等底栖鱼类。金属网的缺点是成本较高,不耐腐蚀,在有风浪处,金属老化和腐蚀更剧。适于沉式网箱,网箱直径一般限于15m之内。现已开发出锌铝合金线和铜合金(UR30)的金属网,耐腐蚀、防附着性能良好。
③ 龟甲网 由聚脂系合成纤维的单丝制成,优点是不生锈、耐腐蚀,比金属网轻(比重1、38),质地较硬,在风浪较大的海域,网袋也很少变形。防附着生物性能介于聚乙烯网与金属网之间,若能定期清扫网衣,可以不换网。
④ 钛网 钛的强度与不锈钢相同,但比铁轻(比重4.5),耐海水腐蚀性能可与白金相比。但经受不住由风浪引起的磨损,且价格较高。
(3)浮力 常用发泡苯乙烯或包上树脂的苯乙烯。发泡苯乙烯浮子的优点是浮力大、耐磨擦、不易损坏,一般中50cm×80cm的浮子,浮力为150kg左右;还有用树脂制的耐压浮子(沉下用)和硬质塑料桶,后者容易破漏,其浮力是依靠高密度聚乙烯管内的发泡苯乙烯及空气,美国碟式网箱的浮力,是依靠中央柱内的空气。
(4)系泊 系泊设施为固定系统。它是为了与海底(海岸)定位,并避免网箱与网箱之间的撞击损坏,也使每个网箱固定在各自的框架内,不漂移变位。一般有侧拉式(采用钢丝和混凝土方块、铁锚)、一点系泊式(钢绳和混凝土方块、铁锚)、连接式(钢绳和锚)。挪威的圆形重力式网箱,采用方型的框架固定结构,使固定系统的各点受力均衡,把网箱所受到的力均匀分配到各点,保护了网箱的安全。
(5)附属设施
① 工作平台 管理人员工作及休息的地方,也是小型仓库。挪威生产的饵料平台,是兼顾管理、监控、记录喷饵、贮藏、休息的地方。有的网箱之间铺设l~4m宽的工作廊桥,便于行走和操作。
② 监控设施 包括水质的自动监察、记录,水下监视设施等。后者用水下电视摄像设备,可以在陆上电视荧屏上直接观察到鱼的活动摄食,是否有野鱼进入等。
③ 投饵系统 投饵由手工改为机械,现又提升为电脑自控。其主要特点,一是完全由电脑操纵;二是可以精确的定时、定量、定点自动投饵;三是根据鱼的生长、食欲及水温、气候变化,残饵多少,通过声纳、电视摄像及残饵收集系统,自动校正投饵量;四是能自动记录逐日投饵的时间、地点及数量。挪威生产的自动投饵设备,通过鼓风,饵料直径10cm的送饵管,送至每个网箱,送饵管最长可达6000m。
④ 死鱼、残饵收集 该设备各不相同。有用蛇形管与压缩机相连,在底部漏斗处收集,也有用与浮子相连的盒状收集器,可随流移动。
⑤ 水力洗网机 为及时清除网衣上的附着生物,挪威网箱配以可使用海水的、HONDA引擎、200BAR压力的高压洗网机。
⑥ 分鱼、收鱼 有全自动分鱼机和收鱼机,前者用于鱼体在养殖后出现的个体差异,分级后继续饲养或收获,往往与后者同时使用,即先将收鱼机的吸鱼泵,把鱼连海水一起从网箱吸出,然后分级或直接收获。
⑦ 工作船 船上配备有起吊机,便于换网操作和起鱼收获,还可兼作人员、饵料及其他物资的运输。
2、网箱类型
由于我国目前深水网箱尚未定型,且各海区条件不同,所以目前正从各国引进并进行国产化开发。这里,把各类网箱作一介绍,供各地选用。
(1)重力式全浮网箱 以挪威为代表的重力式全浮网箱,基本是圆形,用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的材料,底圈用2~3道250mm直径管,用以成形和浮力,人可在上面行走。上圈用125mm直径管作为扶手拱杆,上下圈之间用聚乙烯支架。该类型网箱,逐渐向大型化发展,现阶段流行的为直径25~35m,即周长80~110m,最大的周长已达120m(目前更有180m的),深40m,养鱼重量200吨,最大日投饵量6吨。PE—50的比重为0、95,可浮于水面。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据称可达50年。设计能力小于1m/秒。网片防污6个月。目前挪威国内5300余只网箱,几乎全为该类网箱,其最大优点为操作管理方便,观察容易。另外,最大的橡胶管网箱,已达每边长20m的八角形网箱。重力式全浮网箱,还有一种“牙鲆专用网”,即利用底部金属网架,把网衣张开铺平,人可以站立网上作业,专用于鲆、鲽等底栖鱼类的养殖。
(2)浮绳式网箱 浮绳式网箱是浮动式网箱的改进,相比之下,其特点是具较强的抗风浪性能,日本最早使用。我国珠海市海洋与水产局研制也研制成功这种抗风浪养殖系统,经实践证明具有较好的抗风浪特性,养殖效果良好,避免了浮动式框架网箱抗风浪能力较差,养殖场地局限于避风条件好的海湾内的弱点。浮绳式网箱系统主要由浮绳、深水网箱和动力工作排等组成。浮绳分主浮绳和副浮绳:
① 主浮绳 由主缆绳和拖网浮子组成。主缆绳为直径10cm、总断裂强度大于2.8万kg的聚氯乙稀绳共2根,长度均为110m,相间6m平行排列。拖网浮子直径20.5cm,高23.3cm,浮力为4.56kg。在2根主缆绳各绑系拖网浮子300个,制作成具有相应浮力的主浮绳。主浮绳两端分别连接一组浮体,每组浮体由18个拖网浮子绑扎而成,其截面呈“品”字形。浮体的另外一端连接主锚绳和主铁锚。主锚绳为直径3cm尼龙绳。主铁锚在每根主浮绳的迎风面一端采用了3枚,重量分别为250、250、100kg;背风浪一端采用2枚,重量均为100kg。
② 副主绳 由长度为6m的副缆绳系18个拖网浮子制作而成。副缆绳采用枝江3cm的聚氯乙稀缆绳,每一深水网箱配置2根,用于连接2根主浮绳,组成四方形的支持框架。
深水网箱的箱体规格为6m×6m×6m,采用网目为56mm(2.2英寸)的聚乙烯防蚝网片(日本JFNIF产品)裁减缝合装配而成。上缘纲采用直径0.5cm的尼龙绳,投饲口开设于盖网中间,圆形,绑扎充气大卡车内胎或大号救生圈,使之浮于水面,方便投饵,可扎紧或解开。网箱沉子采用直径3.05cm(1.2英寸)的镀锌水管制成四方形(6m×6m)沉架,用250磅胶丝绑系箱底四周。
动力工作排为木(柚木)结构,由2个6m×6m的工作框架,工作面、起重架等组成,以塑料桶为浮力装置,配置2台12匹马力柴油发动机、2个推进器和卷扬机。
(3)蝶形网箱 蝶形网箱也叫中央圆柱网箱或海洋站半刚性海水网箱。它是用一根直径1m、长16m的镀锌铁筒为中轴,周边用12根镀锌铁管组成周长80m、直径25.5m的十二边形的圈,用上下各12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Oyneema)与中央圆柱两端相连,其作用有些象自行车轮的钢丝,用Dyneema纤维UltraCross编结网做网衣,组成蝶式形状,面积600m2容量3000m2的网箱。箱体在2.25节流速下不变形。中央圆柱可进水或充气,以此调节网箱比重,并与底部悬挂的15吨重的水泥块平衡,使整个网箱上浮或下沉,6分钟可以从海面沉到30m水深。上部有管子便于放鱼苗及投饵。可放置于离岸20km处。网衣附着物依靠潜水员下潜用高压水枪冲洗。
(4)海洋圆柱网箱 海洋圆柱网箱,也叫海洋平台网箱,由4根15m长的钢制圆柱和8条80m长的钢丝边围成,圆柱依靠锚和网直立固定。网也用Dyneema纤维制成的无结节网。在恶劣气候下,整个海台被浸没在波浪下。由于圆柱浮力的变化,很易升降,用30秒就可完成上升和降低过程。
(5)强力浮式网箱 强力浮式网箱,总体呈腰鼓形,中间最大直径1lm,底圈直径9m,口部直径3m。底圈至中圈高度为12m,口部至中圈高度10m,总容量3500m3。通过侧面8根空心管进排海水控制沉浮。口部上面有一管理台及饵料贮藏罐。l周进1次饵料,自动投喂。
(6)方形组合网箱 由防腐蚀钢材组成的箱架,每组6个,每个方形网箱为15m×15m。箱与箱之间走道宽分别为3m、2m、1m3种规格,固定点在一头,可以360度旋转,要有10倍于网箱面积的海面,可抗浪高4、3m。日本石桥公司开发的方形多边网箱用富有弹性的橡胶材质制成,可用螺丝组装,不需焊接。
(7)张力腿网箱 TLC网箱,又称张力腿网箱,此网箱恰为传统网箱的倒置型。底部用接索固于海底,箱体在水面5m以下不会有垂直拍打之波浪,可抵挡波高10m,流速2节,强风浪下网箱体积缩小不超过25%。
3、海区环境条件
(1)位置 网箱养殖的海域,最好有岛礁等作屏障,可免受风暴潮或大风袭击,最好位于常年强风和台风的背风面,也可凭藉岛礁作为工作基地。
(2)底质 海底地势平缓,坡度小,底质为泥沙质、沙泥质,便于固定、操作及污物吸收。
(3)水深 深水网箱,必须设置于水深在15m以上的海域。这是因为水深处,不易沉积于把海底的残饵、排泄物等有机物泛起而污染网箱,且能使网箱与海底保持相当距离(如5m以上),有助于底部水流畅通,并不会被底部杂物磨损,被底栖蟹类等咬破。但由于深水大型网箱有不同的类型,且有的如重力式网箱网衣高度可视需要而变化,所以对水深会有不同的要求。就重力式网箱来说,若海域比较深,网衣就可做得高些,单个箱体的容积就扩大了好多,单位水体的成本就会下降。
(4)水流 一方面需要流速,另一方面流速又不能过大。一般来说,选择流速0.3~0.8m/秒的海区较为理想。网箱本身对海流有阻碍作用,海流的流速会因网箱敷设数量、鱼类放养密度和网衣的清洁程度而有变化。在流速过大的海区,必须选择阻流能力强的网箱类型,或在网箱本身、海域址设阻流措施。
(5)水质条件 水质条件包括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氧、光照与透明度、污染及重金属等,与传统网箱要求基本一致。
(6)其他 最好是交通便捷,且有电力供应,便于苗种、饵料、设施的供应,以及产品的销售。
4、网箱的布局与排列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合理利用海域资源,使之可持续发展,也应是网箱养鱼的宗旨。应防止过密养殖和单一养殖带来的弊端。某一海域设置的网箱面积,不能超过该海域面积的l/10~l/15。有条件的须预留养殖面积,在同一海域,网箱最多只能连续养2年。布局应合理,包括留出沿岸流通道,顺流主流道,养殖区面积不宜过大,要留出足够的区间距。
(2)发展鱼贝藻综合养殖 尽可能地合理搭配鱼贝藻的养殖,开展网箱、筏架、延绳、垂吊、笼养等不同养殖方式的组合,以及不同养殖对象的间、套、混、轮养殖技术,底播放流和藻场建设,在网箱内,养殖鱼类尽可能适当搭配,特别要搭配杂食性和“清道夫”鱼类,如鲻鱼、罗非鱼、蓝子鱼等摄食残饵、清除网衣上的附着生物。总之,使养殖生物与辅助生物之间能自净,海域环境与海域生物之间达到自然协调。在海域功能上,除了养殖,还要结合考虑航道、停船和锚泊等多种功能。
(3)网箱布局 网箱布置应与潮流流向相适应,这样使海水流通良好,便于管理。潮流对临潮头的第一只网箱冲击最大,然后依次减少,有的在流速较大的海区,在迎潮流处专设档流网分流或空网箱减流。大型网箱养殖场,一般以两排为单位布置,排间距与箱间距一致,一般为20m左右,排的外侧留有较大空间,便于管理船行驶与工作。
5、常见养殖种类
一般选择生长快,肉味美,苗种容易解决,饵料来源广泛,适应性强,适于集约化养殖的种类。特别应选择个体大,易游动的种类,以更好地发挥大型深水网箱的优越性。世界上大型深水网箱养殖,数量最多的是鲑鳟鱼类,主要是大西洋鲑,产量已超过100万吨;其次是虹鳟、大西洋鳕、大西洋鳙鲽及北极红点鲑等。国内目前适于海水网箱养殖的鱼类有70多种,而开展深水网箱养殖的鱼类目前仅有鮸状黄姑鱼、笛鲷科鱼类(紫红笛鲷、星点笛鲷、川纹笛鲷等)、花尾胡椒鲷 、军曹鱼、卵形鲳鯵、大黄鱼等种类。其他鱼类的深水网箱适养性正在逐步摸索。
6、养殖技术
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同传统网箱养殖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深水网箱一般设置在外海,箱体较大,放养鱼类规格也较大,养殖的密度可较高,如:挪威放养的为2龄鲑鱼种,体重在l千克以上。我国放养的鱼种,一般在150克以上为宜。放养密度一般为3~10kg/m3为宜,养到成鱼的密度为15kg/m3左右。对于石斑鱼等底层鱼类、鲆鲽类等底栖鱼类而言,由于其不能很好地立体利用网箱空间,放养密度不能太高。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