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核质杂交与鱼类基因转移育种

发表时间:2021/06/10 21:16:33  浏览次数:2292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鱼类核质杂交将一种鱼的细胞核移入另一不同种鱼的去核卵中,让其结合发育成为核质杂种鱼。

方法

把成熟的卵子置于盛有消毒水的培养皿中,在双筒解剖镜下静置2~3分钟,在卵子吸水膨胀出现卵周隙后,用磨尖的钟表镊子轻轻剥开卵膜,也可用胰酶溶液消化卵膜;将去膜的卵用消毒过的吸管吸移至底上涂有琼脂层的培养皿中,皿内盛有郝氏液,于解剖镜下仔细观察极体的位置。极体很小(约10微米),且发亮,紧靠极体的胚盘表面下即为卵核。用初生婴儿胎发制成的发圈轻轻压住卵子,再用玻璃针把卵核挑出,以去核的卵子作为受体。取另一种鱼的发育至囊胚期的卵子,去膜后置于盛有细胞分离液(NaCl0.35克,KC10.005克,C10H14N2O8Na2·2H2O0.55克溶于100毫升重蒸水内煮沸,冷却后再加NaHCO30.02克,pH=7)、涂有琼脂的培养皿中。用玻璃针切下动物极囊胚,待囊胚细胞游离成单个细胞后即可作为供体。把分离的供体细胞移入盛有去核的受体卵细胞的培养皿中。在双筒解剖镜下,借助于显微注射器把供体细胞核注入受体卵细胞的胚盘中,然后移入1/10郝氏液中让其发育。如手术准确无误,则移入细胞核后的卵子一般都能正常发育,有的还可孵出仔鱼。

应用

鱼类的核质杂交已在金鱼和鳑鮍、鲤和鲫、草鱼和团头鲂之间成功地育成成鱼。童第周等在金鱼与鳑鮍核质杂交的胚胎中发现有鳑鮍的某些特殊性状,而在鲫与鲤的核质杂交后代中不仅发现脊椎骨数与侧线鳞数具有受体鱼种的特征,而且表现有生长速度加快的迹象。

核质杂交不仅可用于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有关遗传、发育和细胞分化等基本理论问题,而且也为经济鱼类的品种培育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鱼类基因转移育种利用外源目的基因,通过重组、转移,培养具有目的表型效应的个体。再以此作育种材料,育成可繁殖后代的个体。鱼类的遗传特征是由基因调控的,基因是由含特定遗传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构成。通过在体外重新组合DNA分子,并将其移入受精的卵细胞中,使其能发育长成为具有新的遗传特性的个体。

基因重组

为把外源基因移入受体生物体中,必须把含有外源目的基因的DNA进行重组。重组体DNA技术包括:首先得到目的基因的DNA片段,然后把这段DNA组合到载体上,引入细菌中使其大量扩增,再从大量的DNA中选择特定的DNA片段。至20世纪80年代,用于转移至鱼体内的重组体基因已有人生长激素基因、人胰岛素基因、牛生长激素基因、抗冻多肽基因及鸡晶体蛋白基因等。

基因转移

用得最普遍的转移方法是,把特定的外源基因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导入鱼的受精卵中,也有用Ca++沉淀法导入的。显微注射玻璃针内径为3微米,用带有这种玻璃针的显微注射器,把2毫微升含有3~7×106拷贝的外源基因溶液注入到受精卵的胚盘中央附近。外源基因的导入率最高可达100%。

外源基因的表达

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被导入鲫、泥鳅的受精卵后,用分子杂交的方法检测到外源基因在受体鱼中自胚胎发育早期至成鱼都能表达。在原肠晚期至神经板期的复制达到高峰,随后外源基因逐渐被降解,但在25%~60%成体受体鱼的肌肉中,还能检查到外源基因,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受体鱼染色体的DNA中。在转移基因鲫的后代中,也发现所有2月龄的幼鱼肌肉组织中有外源基因,说明外源基因不仅能被整合到受体鱼染色体中,而且还可以遗传。

转移人生长激素基因的泥鳅,结果产生了快速生长的效应,其43日龄时,快速生长的效应特别显著,实验组最大个体的体重为对照组平均体重的4.6倍。

展望

鱼类的基因转移育种为鱼类的定向育种提供了美妙的前景。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在鱼类中转移成功且有一定的生物学效应,预示着鱼类的基因转移可能不受亲缘关系的严格限制。很多与经济上极为密切的新的动物基因将会逐渐被分离出来,如抗寒、抗病和生长基因等,这些基因经重组后再转移于鱼体内可望获得具有经济性状极其优良的鱼类新品种。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上一篇:淡水鱼类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