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海阔凭鱼跃,水产行情前瞻!

发表时间:2019/12/08 22:55:40  作者:(作者:石丽红)  浏览次数:2144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爆发以来,国内生猪产能遭遇了快速的去化,截至2019年10月,国内生猪存栏同比大降40%。猪肉供给的显著减少令其价格大幅攀升,人们进而将更多目光转向禽肉、禽蛋及水产上,禽肉及禽蛋相继随猪价上涨爆发大幅上涨行情,养殖产能也随之大幅扩张。但奇怪的是,虽同为动物蛋白供给,水产品的价格却迟迟未能起来,部分水产品价格甚至还低于往年。这背后的驱动逻辑是什么?水产养殖还能好起来吗?

一、水产业概况

水产业作为我国农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做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2017年中国水产品产量占比高达40.04%,猪肉产量次之;羊肉占比最小,仅有2.93%。据中国渔业年鉴统计,2018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457.66万吨,比上年增长0.19%,跻身世界前列;水产品出口额达223.26亿美元,连续13年位居中国农产品出口首位。其中,鱼类产品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一直稳居60%左右。自2016年以来,全国淡水鱼投苗数量较往年大幅增加,供应快速增长而需求增速相对平稳,令水产品进入供大于求状态。

「建投研究」海阔凭鱼跃,水产行情前瞻「建投研究」海阔凭鱼跃,水产行情前瞻「建投研究」海阔凭鱼跃,水产行情前瞻

四大家鱼中,草鱼产量占比最高,约为21%。四大家鱼以及鲤鱼、鲫鱼等餐桌上常见的淡水鱼的产量比例在2014-2018年中基本保持不变,整体较为稳定。

「建投研究」海阔凭鱼跃,水产行情前瞻

国内淡水养殖比例远超海水养殖比例,高达72%;海水养殖比例仅为28%左右。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农业、大食物”的理念,明确了淡水养殖在居民口粮供给中的重要地位。大多数淡水鱼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高,养殖起来比较容易,生产水平比较高,有利于人工管理和控制;并且它在市场上的价格要比海鱼便宜得多。因此,相较于较难获取的海鱼,淡水鱼可以算是中国人最常吃的鱼类产品了。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淡水养殖业呈现出“东南热、西北冷”的特点,淡水养殖资金投入增加、养殖面积扩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对淡水养殖量的提高有积极作用。相比之下,海水养殖空间仍无明显扩展迹象,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大量浅海滩涂和池塘被占用。加之,海水养殖技术的不成熟,产品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都不高,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建投研究」海阔凭鱼跃,水产行情前瞻

然而,国内淡水养殖受到了环保政策的较大干预。回顾过去5年,2015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最大值8,465,004公顷,随后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2018年较2015年减少了15.07%,养殖面积下降了1,275,480.00公顷。究其原因,环保政策是主因。我国水产养殖业呈现出高产出、低价格、低效益的发展态势,水产养殖的污染较为严重,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珠三角地区及其他沿海地区。2015年4月16日,国家正式颁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旨在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着力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淡水养殖受到较大限制。水十条中提到,专项整治水污染严重的行业,实现清洁化改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需提前一年完成建设污染污水处理设施。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并且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发展转向稳中趋好。围栏、网箱养殖一般位于湖泊和河流,两种方式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为了改善水质,满足“水十条”的要求,2016年起,水产养殖布局被重新规划。淡水养殖中,2016年围栏和网箱的养殖面积减少幅度较大,减少幅度分别为8.46%、7.77%。湖泊、水库和河沟的养殖面积减少幅度相对较小,分别为3.08%、0.07%、3.40%。直到2018年,除了稻田、工厂化和池塘的养殖面积无缩小以外,其余几种养殖方式的养殖面积较往年均有明显的减少。目前,较为看好的养殖方式是工厂化淡水养殖。工厂化养殖面积比例从2014年的1.26%上升到了2018年的12.25%。主要是因为此种方式生产效率高,便于集中管理,并且养殖废水经处理排放,污染程度较低。

尽管2015年全国淡水养殖面积达到5年来的最大值,但淡水鱼产量却在2016年出现最高值28,155,446吨。侧面反映出养殖技术的日渐成熟,生产力水平提高,虽然养殖面积受限,但2016年产量却并未受到明显的影响。2017年和2018年淡水鱼产量的大幅下滑,较2016年分别减产2,745,683吨、2,712,691吨,一部分是受限于养殖面积的减少,另一方面,拆网箱、恶劣天气、塘租上涨等因素导致了产量的明显减少。

「建投研究」海阔凭鱼跃,水产行情前瞻「建投研究」海阔凭鱼跃,水产行情前瞻

二、“鱼”周期

从价格波动性来看,往年水产品价格变化幅度较猪肉和禽类、蛋类产品小,并且肉禽类、蛋类、水产品价格波动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蛋类产品周期内价格波动最大波动幅度为12.82%,肉禽类周期内价格波动最大波动幅度为12.75%。相比之下,水产品周期内价格波动幅度最小,约为9.2%。

「建投研究」海阔凭鱼跃,水产行情前瞻「建投研究」海阔凭鱼跃,水产行情前瞻

猪周期一般为3-4年,因养殖户的决策基于当前的养殖利润而忽略了远期的供需关系,导致生猪价格呈现周期性变化。在国家频频喊话下,近期猪价整体从高位回落明显。价格的回调引发一轮养殖户集中出栏,猪肉供应获得明显增长。生猪供应偏紧局面在近期难以得到改善,猪价在短期基本已触底。但考虑到供应的大减,且消费尚未进入需求高峰期,猪价再大跌的难度较大。

禽类价格波动周期约为2-3年,它对猪价变动比较敏感,因二者具有较强的替代性。从全球范围来看,2016年禽肉取代猪肉成为全球消费最多的肉类。肉禽类消费成交额近年来上涨逐步放缓,水产品类却出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相比于水产品,禽类产品未来市场发展前景有一定的局限性。

近期,受猪瘟影响,生猪价格大幅上涨。由于价格的提高,人们选择消费替代产品,导致鸡肉、鸭肉和鸡蛋价格上涨4.0%-7.7%,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6个百分点。而作为畜禽肉类替代品的大宗淡水水产品之一的草鱼,不但对猪肉未产生较强的替代效应,价格不涨反跌,自身供需情况不佳掩盖了猪价上涨的外溢。

「建投研究」海阔凭鱼跃,水产行情前瞻

与猪周期类似,水产品也有一定的周期性。自2005年以来,鱼类产品一共经历了3个周期。

1、2006-2010年

2005-2006年,鱼类价格触底,约为7.43元/斤。此时国内养殖技术还不够成熟,水产品需求量并不是很大。由于鱼价的低迷,养殖户出现悲观情绪,减少投苗数量,供给慢慢开始减少。后来,随着内陆、北方市场的不断开拓,“南鱼北运”经营活动更加频繁,需求量必然得到有效扩大。加之,此时消费者膳食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水产品以其固有的低脂高蛋白的安全卫生特点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正逐渐成为消费的首选指标。供不应求,于是2007-2008年鱼价开始回暖,呈现上涨趋势,2008年间达到最大值12.23元/斤,触顶后价格开始下滑,该周期于2010年结束。

2、2011-2015年

2011年,水产养殖快速发展,养殖技术日渐成熟,产量增加,生产水平满足消费端的需求,供求整体平衡,价格较为平稳,大约维持在10.7元/斤。随着市场需求逐渐增加,交易市场活跃,2011-2012年鱼价又出现小幅增加,上涨幅度为10.07%。2013年开始,随着水产养殖的快速扩张,产能出现过剩,消费量增长缓慢,养殖产量却居高不下,导致水产品供大于求,价格逐渐呈现下跌趋势。连续的价格低迷使得农户的预期变得悲观,养殖积极性降低;2013-2014年,水产养殖量开始逐渐减少,直到2015年末,鱼类平均价格下降为12.11元/斤,该周期结束。

3、2016-2019年

受2015年等环保政策(如:“水十条”)的影响,养殖面积受限,2016-2017年产量增速放缓,需求稳中有升,2016-2017年出现最近周期中价格的最高点,约为14.11元/斤。另一方面,由于水产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小规模农户对价格走势判断比较短视,在鱼价上涨盲目扩张,下跌时加快出塘,助长了价格的缓涨急跌。于是,2015-2017年囤积的产量再度打压鱼价,2018年鱼价走低,最低为12.65元/斤。2019,受猪瘟影响,猪价飞涨并未带动其他肉类替代品——鱼类的价格的上涨,主要还是因为猪价的上涨无法弥补鱼类产品自身的供需问题带来的鱼价低迷的情形。

此时,鱼类价格应该处在2016-2019年周期的末尾点,即将迎来下一个新的周期。根据以往的周期变化,预计未来将会出现鱼价回暖的情况。

「建投研究」海阔凭鱼跃,水产行情前瞻

从长期来看,需求变动和技术进步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水产品产业链还不够完善,从饲料到加工和流通,行业比较分散,规模还比较小,有待进一步的整合,规模经济还未出现。虽然猪肉消费量仍占比较大,但未来,逐渐呈现出转向肉类替代品的趋势。2017年《中国农业展望报告》预计,到 2026 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达到 23 千克,占食品总消费量的比重将达到 36% 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口感更好,更快捷的精加工产品,水产品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需求的增加,加上产业链资源整合,规模有序,预计价格长期走低可能性不大。

综上,促成价格周期性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供给与需求、养殖户的短视行为、行业发展,其他自然因素。当前,鱼价持续走低,已经出现触底的情形,2016年开始的“鱼”周期(约三年)即将结束。预计未来鱼价出现上涨可能性较大,又开始新一轮的周期性变化。

水产品是人们摄入高品质蛋白的重要来源。由于其营养与药用价值被人们逐步深刻地认识,使得其市场和消费群体逐步扩大,需求量逐年增加。在生猪价格暴涨带动禽类价格上涨的时期,水产品对猪肉的替代性并不强,鱼类价格却出现不涨反跌的情形。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鱼价受出台的政策、短期的供应、行业发展等因素影响,自身呈现出周期性波动。此时,鱼类价格应该处在2016-2019年周期的末尾点,即将迎来下一个新的周期。根据以往的周期变化,预计未来将会出现鱼价回暖的情况。预计未来我国水产品消费量将持续增加,水产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整合优势将日渐突显,将会对鱼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