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用钓饵研究概述

发表时间:2024/08/30 11:32:39  来源:渔业研究 2017年3期  浏览次数:49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渔用钓饵研究概述

丁宇宁,李 敏,张亚飞,尤海琳,姜燕蓉,胡建恩*

(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渔用钓饵分为真饵和拟饵。真饵是指鱼类可食性的动植物渔用钓饵,包括不经加工的天然钓饵和以谷物类、畜牧业副产物和水产品副产物等为原料加工的人工饵料;拟饵是指非可食性材料的仿水生生物型渔用拟饵,包括软质仿生拟饵、硬质仿生拟饵、金属拟饵。本文概述了渔用钓饵的颜色、形状、动作、声音等物理诱食因素和氨基酸、甜菜碱、核苷酸、含硫有机物等化学诱食因素,以及上述因素通过视觉、听觉和味觉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实现诱引效果的途径,同时介绍了新型渔用钓饵的开发与应用现状。

渔用钓饵;真饵;拟饵;诱食因素

渔用钓饵是指广泛应用于商业钓捕和休闲垂钓的鱼类摄食引诱物。渔用钓饵要求诱食性能强,能快速高效地吸引鱼类上钩。渔用钓饵种类繁多,分为真饵和拟饵。真饵是以可食性原料制备的具有诱食成分的钓饵,拟饵是以橡胶、硅胶、硬质塑料或金属等材料制成的渔用仿生拟饵。

真饵主要包括不经复杂加工的新鲜或刚解冻的小鱼虾、家禽的肉类或脏器、水产品的皮或内脏、蚯蚓和沙蚕等,还有以农业、畜牧业、水产品加工业的副产物为原料制成的颗粒或粉状的饵料,其种类繁多,如玉米、小麦、高粱等谷物类,豆饼、花生饼、棉子饼、菜子饼、向日葵饼、芝麻饼、椰子饼等油类作物种子榨油后的副产物,米糠和麦麸等农业作物副产物,牛羊骨、内脏等畜牧业加工副产物,鱼骨、鱼血、虾或蟹壳、鱿鱼内脏等水产品加工副产物。

拟饵主要包括软质的橡胶或硅胶材料的螺旋单尾、蛆虫双尾、仿虾、仿长虫型的软质仿生拟饵,硬质塑料材料的鱼型拟饵(Minnow)、铅笔状拟饵(Pencil)、拨水拟饵(Popper)、扰泥型拟饵(Crank)等,以及亮片式的金属拟饵。

渔用钓饵的种类繁多,其功能特点各不相同,传统的真饵仍是产品主流,新型渔用钓饵的开发历史较短,但国外仍有许多新型渔用钓饵产品被不断开发出来,并被广泛应用于休闲垂钓行业。

1 渔用钓饵的主要类型

1.1 天然钓饵

不经加工的天然钓饵诱食性能好,上钩率高,但是这一类天然钓饵保藏和采集不方便,而且易变质[1]。沙蚕是一类优质的海钓钓饵,适用于夜间垂钓掠食性鱼类,将钩尖从沙蚕头部穿体刺入,入水后沙蚕蠕动强烈,伤口处有浓腥的体液渗出,能有效地提高掠食性鱼类的上钩率,但沙蚕的采集困难,尤其受时间、地点的限制[2]。蚯蚓也是一种垂钓常用的钓饵,宋迎季将丁香油混合鲜蚯蚓制作的鱼饵,无论垂钓何种肉食性鱼种,上钓率都在95%以上,比单纯以蚯蚓作诱饵的方法提高6~8倍以上[3]。

1.2 谷物类钓饵

小麦麸皮是渔用钓饵最常见的基础窝料,麸是小麦最外层的外壳,是小麦加工的副产物,常作渔用钓饵的基础物质,经过加工的麦麸饵料,使用方便,有一定的香味[4]。此外,玉米粉、大豆粉、小麦粉等谷物类制品因为在水中能散发出谷物特有的清香味,对淡水鱼类具有较强的吸引力[5]。

1.3 畜牧业副产物钓饵

牛羊内脏、表皮、骨骼等畜牧业加工的副产物,主要用于加工商品饲料,目前有企业以此加工的渔用饵料用于垂钓大型掠食性鱼类[6]。

1.4 水产品副产物钓饵

水产品副产物因具有特殊的诱食风味,而作为渔用钓饵的原料可以获得良好的垂钓效果。舟山海洋渔业公司[7]在其河豚养殖区域进行多种水产品副产物的试钓工作,结果表明鱿鱼胴体和鱿鱼头的垂钓效果最优。

1.5 软质仿生拟饵

软质仿生拟饵常见的形状有螺旋单尾虫型(图1-a),该拟饵头部呈纺锥形,尾部有螺旋形的尾巴,可以随着水流运动,适用于各个水层,对大部分肉食性鱼类都具有诱食效果。双尾蛆型的拟饵,在水流作用于该拟饵的双尾时,其在水中能模仿出鳌虾的动作,诱食一些食性倾向于甲壳动物的底层鱼类。软质仿生拟饵可以根据不同模具设计出不同的渔用仿生拟饵(图1-b,1-c),可适用于不同的水域环境,并针对不同掠食性鱼类起到不同的作用。

马俊[8-9]研制出一种带有软尾的分段式拟饵,其中设有空腔,空腔中放置重物,尾部连接有软质材料制成的软尾巴,头部有向下倾斜的透明挡板,腹部有鱼钩,形态逼真,可提高钓鱼效率;还有一种三色拟饵,该钓饵背部、腹部及尾部分别着不同颜色,在水中因颜色鲜艳醒目,而有利于吸引鱼类。王迎宾等[10]开发出一种软质拟饵,人造外壳由可降解的人工合成的聚己内酯制成,呈鱼形,喉部和臀部均设置有鱼钩,腹腔部可填放鱼糜等能散发鱼腥气息的饵料物质,外壳上设有可与外部导通的开口,开口与腹腔部导通,外壳降解后,饵料落入水中,从而吸引鱼类。

1.6 硬质仿生拟饵

硬质仿生鱼饵最早使用于国外垂钓行业。鱼型拟饵“Minnow”(图2-a),直译是小鱼的意思,形象的描绘出这种拟饵的特点。最早的人造拟饵就是模拟鲦鱼的体型而制成,该拟饵常用于针对游速较低或者活性不强的鱼类,属于中上层搜索假饵[11]。

铅笔状拟饵属于水面系的假饵,英文名字“Pencil”是根据其外形命名的(图2-b),其外形呈简单的笔形,只有腹部或尾部带有金属鱼钩。铅笔状拟饵在垂钓时,钓手用手腕不断地抖动钓竿,利用竿尖产生的弹力由钓线断续地牵引拟饵,同时由于水流的阻力和拟饵重心的偏移,使得它能在水面上做无规律的向着相反方向的相窜动作,模拟受惊吓的鱼逃跑的动作,吸引掠食性鱼类的攻击。

拨水拟饵“Popper”,其最大的特点是拟饵的头部模拟鱼的嘴部张开了夸张角度(图2-c),在垂钓操控时,张开的大嘴撞击水面造成“啵啵”的声响并溅出大小不一的水花,主要模拟受惊的小鱼在水面逃窜产生的效果来引诱掠食性鱼类攻击[12]。

扰泥拟饵“Crank”在国内也被叫做“小摇滚”、“小胖头”等(如图2-d),Crank的中文意思是弯曲,是因为这种拟饵在水中的姿态随着水流做非常夸张地摇摆,其潜水深度根据其舌板的长度和宽度决定,垂钓时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深度设定。抛投入水后抽竿,拟饵快速下降到设定深度,然后随着水流,其姿态做夸张地摇摆,在水底时会扰动水底淤泥,模拟小鱼逃跑的动作,吸引鱼类的攻击[13]。

陶文忠[14]开发出一种硬质仿生拟饵,该拟饵身体的内部为空腔,鱼头部设有可控制开闭的顶部孔,拟饵尾部设有可控制开闭的底部孔,通过顶部孔和底部孔调节拟饵入水深度。张旭[15]发明了一种高效仿生鱼饵,鱼饵本体的表面设有挂环,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与鱼饵本体表面连通的毛细管和鱼诱饵,通过鱼诱饵散发出的气味引诱鱼上钓。

1.7 金属拟饵

金属也是一种硬质仿生拟饵常用的材料[16],亮片式的金属拟饵(如图3-a)在垂钓时甩竿远,入水快,所以会在拟饵的尾部附加缓冲的线团,在水中金属会有反光,能够有效地吸引鱼类注意,所以亮片式金属拟饵表面颜色多以亮色为主,有的金属鱼饵表面制成有规则的鱼鳞纹路状(如图3-b),在水中反光更明显。

2 渔用钓饵的功能特点

渔用钓饵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拟饵通过仿生外形、颜色、动作和声音等物理因素进行诱食,而可食性的渔用钓饵中会添加具有诱食性质的化学物质增强其诱引效果,如氨基酸、甜菜碱、核苷酸和含硫有机物等。这些功能特点通过视觉、听觉和味觉等途径对鱼类产生刺激,达到诱引鱼类靠近、触碰、摄食、最终上钩的效果。

2.1 颜色

不同鱼类对不同颜色的食物源敏感性不同,以鲫鱼为代表的淡水鱼对红色、褐色鱼饵敏感,近海肉食性海鱼对亮色的鱼饵敏感[17],因此渔用钓饵可以通过着色对鱼类产生诱引效果。严祖能[18]申请了一种发光仿生拟饵的专利,其主要特点就是头部涂有红色染料,尾部由红色软质材料构成,整体喷涂荧光物质,在夜间或底层水域具有良好的诱食效果。Kosuke Yokota等[19]对比了染蓝色染料的拟饵和未染色的拟饵在西太平洋海域对红海龟的诱引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红海龟对蓝色染料染色的拟饵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

2.2 形状与动作

研究表明,鱼类对于活动的物体具有明显的摄食倾向。鱼用钓饵的形状与其在水中的动作相关。Anmelder[20]研发了一种青蛙形状的拟饵,通过模具制成的青蛙形状的拟饵,在水面时,其四肢能与水面接触拍打,引诱鱼类对其进行攻击。Maki[21]申请了一种纺梭状的拟饵,这种形状的拟饵在水中随着水流做波浪型的运动,并模仿鱼类的动作,从而提高了拟饵的诱食性能。

2.3 声音

一些底层鱼类因为环境的原因,视力退化而进化出了水中敏锐的听力。鱼类虽然没有外耳,只有内耳直接连接着听觉神经,但能感受到物体与水流碰撞产生的微弱声音,因而准确判断方向[22]。段晓辉等[23]申请了一种能够发出声音的拟饵专利,拟饵中间为鱼体支撑骨架,一端连接有鱼钩,另一端设有连接圈,连接圈的端部通过金属链连接有金属片,金属片能通过水流撞击产生声音。野本和裕[24]申请了一种通过声音垂钓鱼类的拟饵,该拟饵的壳体内部设有发声元件,外包裹为金属外壳,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诱鱼效果好,提高了钓鱼效率。

2.4 氨基酸诱食剂

可食性渔用钓饵的诱食成分主要是氨基酸。关洪斌等[25]以大鲮鲆为实验对象,用含不同氨基酸种类的诱食剂对大鲮鲆进行诱食活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L-赖氨酸、L-组氨酸、L-甘氨酸的诱食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L-甘氨酸的诱食活性最大。在黄尾鰤(Seriolalalandi)的养殖水体中加入鱿鱼水解液,其摄食率比对照组增加200%,说明水解产物对黄尾鰤的嗅觉及味觉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使其摄食率增加[26]。

2.5 甜菜碱诱食剂

另一种重要的水产诱食剂甜菜碱具有诱食和促生长的效果[27]。以鲤鱼为实验对象的研究中,添加甜菜碱的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前者鲤鱼的食欲、摄食强度、抢食能力都明显提高,而空白对照组仅于底层有少量摄食,造成了生长速率的差异[28]。阎希柱[29]的研究表明,甜菜碱通过嗅觉和味觉刺激鱼类大脑发射调节,使鱼类消化液分泌量提高,摄食量增加而摄食时间减少。研究发现在鱼饵中加入0.3%的甜菜碱对奥尼罗非鱼和银鲫均显示出显著的诱食效果。

2.6 核苷及核苷酸诱食剂

肌苷-5’-单磷酸盐(IMP)和肌苷是滑鲮鲆的促摄食物质,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核苷或者核苷酸需要与其他诱食剂联用,否则诱食效果不显著[30]。二磷酸腺苷(ADP)会影响红鳍东方鲀的摄食,ADP单独使用对红鳍东方鲀的诱食效果不明显,但与丙氨酸的混合物对红鳍东方鲀却有显著的诱食效果[31]。

2.7 含硫有机物诱食剂

二甲基-β-丙噻亭(DMPT)是一种高效水产诱食促长剂。国外研究发现,DMPT对淡水鱼类、海水鱼类、甲壳类和贝类均具有良好的诱食作用,如Nakajima等[32]的研究发现,DMPT对金鱼的诱食刺激效果是谷氨酰胺的2.55倍;吕嘉文等[33]利用二甲基硫醚与3-氯丙酸为原料首次合成了硫代甜菜碱(DMSP),其对水产动物的营养代谢具有促进作用和具有良好的诱食效果。

上述的氨基酸、甜菜碱、核苷酸和含硫有机物等诱食剂都是通过鱼类味觉作用刺激鱼类摄食,鱼类的味蕾细胞广泛分布在鱼唇及其周围,水溶性的诱食成分在水中微量传播的条件下,都能被鱼类所感知,甚至能判断食物质量的优劣[34]。在近距离的情况下,鱼类的特殊器官侧线也能起到味觉或嗅觉器官的作用,判断食物的相对位置。

3 新型钓饵的开发与应用

3.1 肉食性钓饵

Gerd等[35-36]致力于研究肉食性垂钓钓饵,他们发明了一种专门垂钓肉食性鱼类的渔用钓饵,它由饵体和至少一个外部金属钩组成,内部有一个驱动装置使鱼饵能在水中按一定轨迹运动,吸引肉食性鱼类,这明显提高了上钩率。同时还研制了一种由多达15种原材料混合而成的鱼饵,其中包括白鱼粉、浓缩大豆蛋白、大豆豆渣、鸡肉粉、啤酒酵母、α淀粉、大豆卵磷脂等,这种鱼饵具有高营养、持效长、水体污染小等优点。

3.2 鳕鱼专用钓饵

挪威Norbait DA公司生产的鳕鱼钓饵以水产品副产物为原料,匀浆后混合胶凝物质和诱食剂生产出长条型的半固体产品,需低温保存,使用时切小段固定于专用鱼钩上,主要用于在北大西洋垂钓黑线鳕鱼、牙鳕鱼等鱼类[37]。

3.3 液体核心钓饵

Brown等[38]发明了一种渔用钓饵并申请了专利,在渔用钓饵中首次添加了液体诱食剂,这种钓饵外形是一种普通小鱼的形状,但内部中空,以鱼肉水解液浸湿的饱和棉花团填充,钓饵外包囊上开有细孔,饱和棉花团中的鱼肉水解液可以从细孔中缓慢渗出,从而吸引鱼类[39]。

3.4 甲壳类垂钓钓饵

Rompala[40]发明了一种专门用于垂钓甲壳类生物的钓饵,这种钓饵由鱼糜、海藻酸盐和卡拉胶混合组成,还添加了钙离子和鱼的水解产物,这种鱼饵在水温高的情况下依然不会失效,而且于3.048 m深的海底依然保持良好的诱食效果。

4 结语与展望

由于新型渔用钓饵的开发历史较短,传统的不经加工的天然真饵仍是垂钓的主流,近年来非可食性材料的仿水生生物型拟饵是渔用钓饵开发的重点,国外有许多新型仿生拟饵产品申请了专利,但国内目前关于仿生拟饵的研究较少,而且可食性渔用钓饵研究仍以简单的粉状或颗粒状饵料为主。

新型钓饵的研究方向应着重将真饵与拟饵的功能特点相结合,利用食品、材料、工程模具等方面的技术,使新型钓饵兼具真饵和拟饵的优点。新型钓饵的研究开发,不但可以满足商业钓捕和休闲垂钓的市场需求,还可以为农业、畜牧业和水产加工业等行业产生的大量副产物和废弃物的高效综合利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智敏.几种天然鱼饵[J].花卉,2006,(9):45-45.

[2]谢良福.丰富的海钓鱼饵[J].钓鱼,2003,(15):27-27.

[3]张丰春.丁香混合蚯蚓饵[J].中国钓鱼,2005,(12):35-35.

[4]张云修.小麦麸诱饵钓白鲦[J].中国钓鱼,2013,(7):45-45.

[5]刘荣宗.鱼饵料的配合与加工[J].饲料与畜牧:新饲料,1990,(1):30-33.

[6]Kaminsky M.Metal fishing lure:US6029390[P].2000-02-29.

[7]张洪亮.河豚鱼钓饵料的选择和加工[J].海洋渔业,2000,22(4):172-173.

[8]马俊.带有软尾的人造鱼饵:CN201821783U[P].2011-05-11.

[9]马俊.仿生三色软鱼饵:CN103535331A[P],2014-01-29.

[10]王迎宾,周丛羽.一种人造软饵:CN204206947U[P].2015-03-18.

[11]Lachicotte E S.Minnow like fishing lure:US2840946[P].1958-07-01.

[12]Anderson J.Popper lure design:USD679361[P].2013-04-02.

[13]Rutherford D C,Rutherford Ii D E.Universal crank bait lure:US5566496[P].1996-10-22.

[14]陶文忠.仿真鱼饵:CN202085614U[P].2011-12-28.

[15]张旭.一种高效仿生鱼饵:CN104488837A[P].2015-04-08.

[16]段晓辉,段永杰.带有亮片的人造鱼饵:CN202340630U[P].2012-07-25.

[17]张汉武.鱼饵的颜色[J].中国钓鱼:2013,(6):47-47.

[18]严祖能.一种发光多节灵活摇摆的仿生鱼饵:CN202566037U[P].2012-12-25.

[19]Yokota K,Kiyota M,Okamura H.Effect of bait species and color on sea turtle by catch and fish catch in a pelagic longline fishery[J].Fisheries Research,2009,97(1-2):53-58.

[20]Anmelder G.Fishing bait in shape of frog,made of absorptive material with watertight layer at back for imitation of jumping frog:DE10236403[P].2004-02-26.

[21]Maki J A,Reed A.Spinnerbait fishing lure and frame therefore:US20060005458[P].2006-02-26.

[22]梁旭方,何大仁.鱼类摄食行为的感觉基础[J].水生生物学报,1998,(3):278-284.

[23]段晓辉,段永杰,赵冰冰.一种能够发出声音的鱼饵:CN204104560 U[P].2015-01-21.

[24]野本和裕.一种仿生鱼饵:CN203206997U[P].2013-09-25.

[25]关洪斌,李宁,薛佳萤,等.氨基酸强化饵料对大鲮鲆诱食活性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9,31(3):25-29.

[26]Kolkovski S.Amino acids as food attractants[J].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 Physiology Part A Molecular & Integrative Physiology,2000,126(1):80.

[27]韩希福,王军萍.甜菜碱和二甲亚砜对麦穗鱼的诱食活性及麦穗鱼摄食行为的研究[J].河北渔业,1996,(6):5-9.

[28]闫有利,邱春刚.甜菜碱及其盐酸盐用作鲤鱼饲料添加剂的初步研究[J].水产科学,1994,(2):13-15.

[29]阎希柱.鱼类饲料添加剂甜菜碱的作用及其机理[J].饲料研究,1997,(7):2-4.

[30]Mackie A M,Adron J W.Identification of inosine and inosine 5’-monophosphate as the gustatory feeding stimulants for the 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J].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 Physiology Part A Physiology,1978,60(1):79-83.

[31]常青,于宏.几种摄饵促进物质对红鳍东方鲀诱食活性的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01,16(1):8-11.

[32]Nakajima K,Uchida A,Ishida Y.A new feeding attractant,dimethyl-.BETA.-propiothetin for freshwater fish[J].Nihon-suisan-gakkai-shi,1989,55(4):689-695.

[33]吕嘉文.水产动物诱食剂硫代甜菜碱(DMSP)的合成[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7.

[34]赵红月,薛敏,解绶启.鱼类的摄食感觉[J].水产科技情报,2010,37(5):230-234.

[35]Gerd B.Artificial fishing bait for angling:DE19609196[P].1997-09-11.

[36]Tan B,Mai K,Qinghui A I.Composite fish bait for red-fin Eastern-Globefish:CN1618318A[P].2005-05-25.

[37]Pretorius Y.Bait for fishing:US3047975A[P].1962-08-07.

[38]Brown C C,Spector G.Fishing lure simulating fish bait:US4267658A[P].1981-05-19.

[39]Beatty C L,Carr W E S.Composite material and artificial bait:WO1987007476A1[P].1987-12-17.

[40]Rompala R E.Crustacean bait:WO2009038944A1[P].2009-03-26.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下一篇:巧避鳌鲦打劫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