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鱼类育种品种创制和育种技术的实际情况

发表时间:2024/08/09 16:36:47  浏览次数:1263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农业创新发展的源头动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强基石。农以种为先,优良品种是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我国特色种业创新发展,提高我国种业企业竞争力,加快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种业体系。

我国是世界上水生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鱼类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据Fishbase网站统计数据记录,我国淡水鱼类有1628种,海水鱼类有1984种,商业化推广的重要经济鱼类有92种。经过70 余年的发展,我国水产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解决了“吃鱼难”的问题。然而,我国水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在基础研究方面,对选择育种、杂交育种、雌核发育育种、多倍体育种等传统和经典育种技术的基本原理与作用机制解析仍不系统,也不完善。

在育种技术方面,鱼类遗传育种技术已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雌核发育育种等传统和经典育种技术,发展至性别控制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但传统和经典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程度还不紧密,没有形成具有引领性的综合性育种技术。

目前,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仍占据主要地位,在鱼类新品种中,通过选择育种育成的品种占比43.66%,通过杂交育种育成的品种占比34.51%。虽然“良种”是水产业的龙头,但没有“良养”,“良种”也难以产出高质量的水产品,同时“良种”也需要“良销”,这样才能优质优价。

多年来经过科研人员的辛苦付出,我国鱼类优良品种数量日益增加,根据农业农村部1996—2023 年间每年公布的水产优良品种名单,鱼类新品种占比50.18%,其中淡水鱼类新品种占鱼类新品种比重较大,达85.92%;而海水鱼类新品种创制不仅起步较晚(2000年引进第一例海水鱼品种,2007年我国创制第一例海水鱼优良品种),而且创制速度较为缓慢,仅占比14.08%。

尽管淡水鱼类新品种数量占比较大,但主要集中于鲤、鲫、罗非鱼三种鱼类新品种上,它们在淡水鱼类新品种占比分别为27.87%、14.75% 和13.11%,三种鱼类品种加起来的占比率已经超过50.00%。而作为四大家鱼的青鱼、草鱼、鲢和鳙的品种创制速度极低,特别是位于养殖总产量排名第一的草鱼,至今仍无新品种创制成功的报道;青鱼至今也无新品种。这些淡水鱼类物种面临着有业无种的被动局面。

目前,四大家鱼中的鲢仅有“长丰鲢”(品种登记号:GS-01-001-2010),“津鲢”(品种登记号:GS-01-002-2010) 2个新品种;而鳙仅有“中科佳鳙1 号”(品种登记号:GS-01-003-2022)这1个新品种。

特色淡水鱼是除大宗淡水鱼外的重要淡水养殖品种,我国的特色淡水鱼主要包括罗非鱼、黄颡鱼、乌鳢、鳗、大口黑鲈、翘嘴鳜、黄鳝、泥鳅、中华鲟等,其产业地位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部分具备一定产业规模的特色淡水鱼,比如泥鳅、黄鳝等尚无新品种。

在海水鱼方面,大黄鱼、鲈)、石斑鱼、鲷、鲆、卵形鲳鲹、美国红鱼 、军曹鱼、暗纹东方鲀、鰤是主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其产量占海水养殖鱼类总产量的67.18%,养殖产量排名前10的海水鱼类中仅有4种鱼类(大黄鱼、石斑鱼、鲆、卵形鲳鲹)研制出了新品种。

另外,在休闲渔业总产值占比约10%的观赏渔业中,观赏鱼的品种创制速度也比较缓慢,在我国公布的水产优良鱼类品种名单中,具有观赏性价值的鱼类新品种数目仅占11.27%。

除了以上提到的鱼类新品种创制速度缓慢以外,在已创制出来的新品种中,具有抗病抗逆性等优良性状的突破性新品种数量还有待增加,在国家审定的142个鱼类新品种中占比30.99%。

除此之外,与国外相比,我国在水产品种创制方面还有一定程度的差距。国外的水产种业总体规模不如我国,但国外大多数国家水产种业高度密集,良种覆盖率较高,苗种质量稳定。比如挪威的大西洋鲑,经过几代的选育培育,其良种养殖产量约占全球养殖产量的30%以上。日本培育出来的抗淋巴囊肿病牙鲆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达30%。美国培育出来的三倍体长牡蛎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达70%。美国培育的高产抗逆的凡纳滨对虾良种已垄断了国际养虾业。

在育种技术方面,我国水产业以传统的育种技术为主。在1996—2023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142个鱼类新品种中,按照审定种类划分,其中选育品种有62个,占比43.66%;杂交品种49个,占比34.51%。除了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等传统的育种技术之外,雌核发育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等经典育种技术在鱼类新品种创制过程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比如结合利用雌核发育育种技术培育而来的异育银鲫“中科3 号”(品种登记号:GS-01-002-2007) 和“中科5 号”(品种登记号:GS-01-001-2017)、大黄鱼“闽优1 号”(品种登记号:GS-01-005-2010);利用多倍体育种技术培育而来的湘云鲤(品种登记号:GS-02-001-2001)和湘云鲫(品种登记号:GS-02-002-2001);结合雌核发育育种技术和多倍体育种技术培育而来的湘云鲫2号(品种登记号:GS-02-001-2008)。

现代育种技术种类繁多,比如性别控制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等技术,但利用这些现代育种技术研制出的鱼类新品种基本上都要结合利用传统和经典的育种技术,说明传统和经典的育种技术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利用单性控制育种技术培育而来的罗非鱼“粤闽1号”(品种登记号:GS-04-001-2020)结合了杂交育种技术;利用单性控制育种技术培育而来的黄颡鱼“全雄1号”(品种登记号:GS-04-001-2010)、黄姑鱼“全雌1号”(品种登记号:GS-04-002-2023)结合了雌核发育育种技术;利用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培育而来的半滑舌鳎“鳎优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5-2021)结合了群体选育技术;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培育而来的鳙“中科佳鳙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3-2022)结合了群体选育和雌核发育育种技术。

在鱼类新品种中,利用现代育种技术研制的新品种数目远远低于靠选择育种技术或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来的新品种数目,特别是在海水鱼中结合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创制出来的国家水产新品种只有黄姑鱼“全雌1号”(品种登记号:GS-04-002-2023)和半滑舌鳎“鳎优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5-2021),说明这些现代育种技术的实际应用并不多,一些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现代育种技术在鱼类中的广泛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同时,现代育种技术还存在着相应的弊端,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基因和分子标记很少,重要性状的遗传解析也还不够。总的来说,在育种技术方面,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传统及经典育种技术的基本原理有待系统阐述,传统及经典育种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结合还有待加强。

    备文由西南渔业网采编,文章内容刘少军章,致谢!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