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水产苗种“一代苗“和“非一代苗“的不同看法:第一代苗好,第二代苗、第三代苗也不差!
按我们的常规理解和一般认知,无论种植还是养殖,都认为第一代种苗或者原种种苗,优于第二代苗、第三代苗以及"非一代苗"或者非原种苗,这个说法基本上是一个教科书式的固定公式。其实,细细想来也不一定。
(鱼类产卵受精繁殖后代)
第一代种苗或者原种种苗,可以理解为:野生种驯养成人工原种和引进外来种子,不外乎以这两种情况为主。但是,外来种子的水土不服,野生种对人工环境的应激抵抗,以及随之而来产生的一系列慢慢适应的生理进程,这些影响因子或多或少会传导一些至下一代"不适应",最后才是"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是一个渐进过程,这个历程到完全顺应"驯服"的结束,应该大约在第三代(或者第二代的子苗)的苗种才能完全"脱胎换骨",从而才能成为人工养殖的正常苗种。
(对虾)
曾经有文章说:关于对对虾苗"一代苗"和"非一代苗"的争论,谁更强谁更好?确实很难说,有养一代苗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大家因受固有导向思维的影响,都特别忠情于"一代苗"而争相抢购,导致采购一代苗(生产一代苗的成本本来就高一些)的成本高出很多,往往出现一代苗的价格不但高而且还供应不上。如果养殖失败了,那么他的损失亏本就更大。
(对虾苗)
事实上,在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好的情况下,投放"非一代苗"即所谓土苗,也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据调查,其成功和失败的几率和养一代苗差不多。甚至还有在很多人养殖一代苗成功率不高的时候,养殖土苗的反而能来个“屌丝逆袭”。据说至少在抗病性方面,土苗反而还比一代苗更有抗病优势,一代苗扛不住的病害,土苗抗住了。因此,有人说选择土苗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
我国是世界上引进和培育水产新品种最多的国家,据有文章载明,在引进和培育水产新品种中,有相当一部分种类在引种后,经后来实践证明并不具备生存力而淘汰出局,有时仅仅是通过验收,“诞生”即“死亡”。虽然有新品种适应性差,或者缺乏商业价值的不良因素外,其实还有一个不让人注意的地方是:导致第一代种子或者"一代苗"夭折不成,可能是娇气天性未改、水土不服、技术不成熟而致第二代苗、第三代苗没有推出或者纯粹成不了功,也许这才是一个致命要害。
(中华倒刺鲃,青波)
回想在一二十年前,最初将野生的中华倒刺鲃(青波鱼)改良成为人工养殖品种,当时第一代苗既不容易性腺成熟又不好养殖,非常小气难养不好伺候,后来到了第二代苗、第三代苗时就非常好养殖了。虽然有养殖技术逐渐成熟的加持,但主要因素应该是"非一代苗"完全适应了人工养殖的环境束缚,非常的大气,生存活力加强,特别在抗病性方面优势很明显。
因此,除了多代(世辈)后的严重近亲繁殖值得排除和慎重外,养殖第二代苗、第三代苗,......,也许还更具可行性,内在的抵抗不适应的基因主动加强,其优势应该还大于一代苗或者原种种苗。一句话:第一代苗好,第二代苗、第三代苗也不差!
(备注:本知乎号"刘文俊"欢迎您的光临!本文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