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动物非病原性病害诊断与防治
水生动物病害有病原性病害和非病原性病害,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常见非病原性病害。
一、缺氧
〖病因〗
鱼池的溶解氧是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也是水体中许多微生物生命活动和有机物降解、能量转换所必需的重要元素。池中溶氧不足,有机物分解缓慢,也易产生有机酸等有毒物质,造成池水水质恶化,影响摄食、饲料利用率和鱼类生长。严重缺氧则直接影响水生动物的生命活动,甚至造成死亡。不同的养殖品种耐氧能力有差异,如鲫鱼对低氧的适应能力较强,四大家鱼对溶氧的最适要求在5mg/L以上。渔业用水水质标准也要求溶氧≥5mg/mL。引起缺氧的原因主要有:
(1)放养密度过大,投饵量过多,残饵沉积,发酵。
(2)鱼池长期没有清淤,池底有机物淤积过多,天气异常,引起泛池。
(3)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比例失调,浮游植物锐减,光合作用不足。
(4)池水过肥,富营养化严重。
〖诊断〗
(1)浮头。高密度鱼池清晨会有轻微浮头,但天亮后浮头没有随着光照增加迅速缓解并消失或仍严重浮头,尤其是一些较耐氧的品种,如鲫鱼浮头,即可诊断为缺氧。
(2)检测。用溶氧检测仪检测,溶氧低于养殖品种适宜溶氧量即可诊断为缺氧。
〖防治方法〗
(1)预防措施。
①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科学投饵,天气异常少喂或不喂,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避免剩饵,不用或减少冰鲜鱼作饲料。
②一般成鱼池水深保持在2.5 m,适当的鱼池面积,定期清淤,淤泥厚度控制在15 cm以下。
③科学施肥,维持合理的浮游植物量。
④配置增氧设备,晴天中午开机增氧。
(2)急救措施
①加注新水,直接增加溶氧和增加透明度,降低池水肥度。
②施用高效增氧剂,快速增加水体溶氧,改善缺氧状态。
二、pH的变化
〖病因〗
pH对水生动物有重要影响,一般的养殖水生动物最适宜的pH范围是7.5~8.5,pH过低或过高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并有一定的极限,如四大家鱼pH低于4.2或高于10.4就会死亡。同时pH对水体分子氨的含量比例影响很大,而分子氨对鱼类有极强的毒性,所以pH过低或过高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水生动物的正常生长,甚至死亡。
〖诊断〗
(1) pH试纸检测。
(2) pH检测仪检测。
〖防治方法〗
(1) pH值偏低。施用生石灰调节pH,施放有益浮游单细胞藻类,保持水体高溶氧,清除有害因子,平衡酸碱度。
(2) pH偏高。施用腐殖酸,乳酸菌制剂,调节pH
(3)
三、盐度的变化
〖病因〗
大多数的淡水生物在略带盐分的咸淡水也可生活,但盐度过高不利于生长,超过一定的
盐度,即不能生存。不同的海水品种最适生活海水盐度也有差异,低于或高于该品种适宜生长、发育的盐度,就不利于生长、发育,超过一定的限度也会死亡,有少数品种通过淡化可以在微咸水,甚至淡水中养殖。一般淡水养殖区河口带受咸潮影响,盐度经常发生变化,盐度变化较大的还有近岸海水养殖区,原因是长时间干旱,盐度升高或短时间淡水大量泄人海区,造成局部地区盐度迅速下降,这种灾害近几年频频发生,造成沿海海水养殖损失惨重。
〖诊断〗
(1)用盐度计测量。
(2)用水质分析仪测量。
〖防治方法〗
(1)做好防洪措施
(2)在易受淡水影响的海区,有条件的在暴风雨发生前把网箱及时转移到安全区域
四、温度的变化
〖病因〗
水生动物有广温性、冷水性和温水性三类。广温性水生动物其温度适应范围较大,这类品种在我国水域都能生存,但生长、繁育都有适宜的温度区间。冷水性鱼类则只适应温度较低的地区生长,如鲑、鳟类,而温水性鱼类生长在气候温暖的地区,如罗非鱼、鲮等。广东省属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不适宜养殖冷水性鱼类,除小数有地下水资源和有温控条件的养殖场有少量冷水性鱼类养殖。而温水性养殖品种较多,遇上较寒冷,特别是寒冻时间较长的年份,不耐寒的品种在没有保温防护时几乎都冻死或冻伤后长水霉,感染其他病害死亡。另外,鱼苗、鱼种对温度的变化尤为敏感,一般运输过程中,或投放苗种时,温差大于2 °C都会引起不适,甚至发生死亡。
〖诊断〗
用温度计早晚测量水温。
〖防治方法〗
主要介绍温水性鱼类防寒措施。
(1)根据天气预报及时做好防寒工作。
(2)根据养殖品种对低温的忍受能力和本地区出现的低温天气情况,采取恰当的防寒措施,常见的方法有:
①建保温棚,人冬前转人棚(室)内,遇持续低温,还要往棚内输人热能。
②利用地热、温泉、工厂余热保温过冬。
③人冬前加深池水,在北向搭建挡风设施等。
五、氨氮、亚硝酸盐、化氢含量过高
〖病因〗
氨氮在水中因pH和水温不同,分子氨和铵离子的比例不同。pH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的比例越大。而分子氨对水生动物具有很强的毒性,当超过了允许的安全浓度时,就会引起水生动物死亡。
〖诊断〗
用水质检测仪检测。
〖防治方法〗
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过高一般都是水体有机物含量过高或缺氧等原因引起的,预防措施是调控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应急措施:
①注换水。一边排出部分老化水,一边注人新水,降低肥度和这几种有害物质的浓度,增加溶氧。
②施用增氧剂、底质改良剂,或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专用水质调节剂。
③施用光合细菌、乳酸菌、硝化细菌等有益菌剂,吸收降解这些有害物质。
六、饲料质量引起的常
〖病因〗
(1)饲料尤其是用冰鲜杂鱼、动物内脏等废弃物作饲料,带有病原微生物或不新鲜变质,直接引发各种病害。
(2)投喂的饲料质量差,营养水平低,如蛋白质含量低,营养成分不全,缺乏维生素c等。
(3)投喂不当,投饵量不足或过量。
(4)饲料适口性差,摄食不足。
〖诊断〗
(1)排除致病生物感染和其他因素。
(2)检测长期使用的饲料营养成分。
(3)检测动物的营养水平。
〖防治方法〗
(1)保证饲料的质量,尤其是冰鲜料,不能带病原菌,要新鲜。
(2)推广投喂全价饲料,购信誉好、有品牌的饲料,不投无牌无证的“三无" 饲料。
(3)投喂适口饲料,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及时调整相应营养水平和粒径的饲料。
(4)适当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等营养素。
七、有毒与有害物质中毒
〖病因〗
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养鱼水体,可引起养殖水生动物不适,严重污染则直接导致中毒死亡。常见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有:农药、石油类,重金属类和有毒工业化学物质。中毒的症状与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和毒性相关,可分为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和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表现为鱼类没有出现死亡,但生长受到影响,产品质量受到影响。亚急性中毒从开始出现异常到大批死亡经过数天或更长一些时间。急性中毒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另外,有些品种对某些化学物质特别敏感,如淡水白鲳对敌百虫,在同池中可能就只有这个品种出现死亡,因此临床中要注意这些特点,作为诊断的依据。
〖诊断〗
检测养殖水中是否含有可致病、致畸、致死浓度的有毒物质,确定毒物种类。
〖防治方法〗
(1)防止受污染的水源进人鱼池。
(2)对受污染的产品作无害化处理。
(3)彻底清池,并检测水、底质符合养殖环境与水质标准后,才可以重新放养。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