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鱼类缺氧的三种原因(水体缺氧、鱼病引起、水质变化)及处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8/02/10 00:00:00  浏览次数:11117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缺氧是指鱼体内部组织、细胞得不到充足氧气以维持其正常机能的状态。为了与水体中缺氧区别,可称为"生物缺氧"或"组织缺氧"。

            (窒息死鱼)

窒息(呼吸困难)则是生物缺氧时发生的现象,浮头就是养殖生产上常见的呼吸困难或窒息现象的表现。

鱼类出现缺氧窒息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当水中溶氧不足、气压过低时,即使鱼的呼吸机能正常,体内组织细胞也无法获得充足氧气,而发生"无氧性缺氧"。

另一情况是当鱼体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出现机能障碍时,虽然水中溶氧含量不低于鱼的正常需要,也会出现"生物缺氧"、发生窒息现象。

      (缺氧)

池塘水中氧气的来源主要有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空气中氧气的溶解和水源的补给3个方面,三者之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占70%以上。

氧气的消耗由鱼虾的呼吸、水中微型生物的呼吸、池搪底质耗氧、水中氧气的逸出构成,其中微型生物耗氧约占70%。

浮游植物在白天是最大的氧生产者,而晚上却是继细菌之后的第二大氧消耗者。因此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变化及底质的状况是引起池塘溶氧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水体缺氧引起鱼类浮头

鱼类缺氧,可引起严重贫血、生长缓慢、背部体色变淡、唇肥大等,当溶氧低于其最低限度时就会引起窒息死亡。

              (浮头)

不同养殖种类、不同年龄及不同季节对池水溶氧的要求各不相同。

青鱼、草鱼、鲢、鳙通常在水中溶氧低于1毫克/升时开始浮头,当低于0.4毫克/升时就窒息死亡。

鲤、鲫的窒息范围为0.1-0.4毫克/升。

缺氧浮头多发生在夏季,通常野杂鱼先浮头,鲤、鲫开始浮头时表明缺氧已相当严重。

缺氧浮头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措施如下:

(一)水中溶氧量求大于供。

夏季如遇连绵阴雨、大雾、光照条件差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水中溶氧的补给量减少,而池中各种生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解要消耗大量的氧造成溶氧不足。

        (连绵阴雨)

处理措施:及时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合理施肥,科学投饲。

(二)因上下水层温差大而引起缺氧浮头。

炎夏晴天,特别是一些精养鱼池,其水质浓肥,白天上下水层氧差很大,至午后,上层水的氧过饱和(产生氧盈),下层水严重缺氧(产生氧债)。

            (炎夏晴天)

由于上层水水温高,其密度小,所以上下水层不易对流,傍晚以后,如遇雷阵雨、刮大风时表层水温急剧下降产生密度流,使上下水层急剧对流,溶氧量较高的上层水迅速对流下沉,很快被下层水中的有机物耗尽,偿还氧债,而上层水氧量又得不到大量补充,因而使整个池塘的溶氧量迅速下降,极易造成浮头甚至泛池。

处理措施:增加换水次数,使水质的肥度下降;在晴天的白天开动增氧机,使上下水层的水提前对流,提高下层水中溶氧量。

(三)鱼池氧债过大。

淤泥较厚的鱼池、冬天未清塘的鱼池及放水淹草养鱼的鱼池都有较大氧债。这种鱼池由于其中还原性物质较多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而使池塘中的溶解氧不充分。在气温较高时,底质中的还原性气体有时形成气泡逸出。这类池塘容易引起浮头。

引起鱼缺氧的三种原因(水体缺氧、鱼病引起、水质变化)及处理措施

    (淤泥较厚)

处理措施:在天气晴朗时,向池塘泼洒生石灰水,以中和底质中的有机酸;开动增氧机,一方面增氧、另一方面使池水上下搅动从而使底层还原性物质得到氧化;想方设法(比如拉空网、微空增氧等)使池水混合流转,促使上下水层对流从而消除氧债。

(四)水面浮萍(浮漂)密布。

大量浮萍分布于水面,严重阻碍光线进入水体,使水中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大量减弱;同时大量浮萍也阻碍空气中氧气的溶入而引起浮头。而浮萍太多又易造成鱼缺氧浮头时不易观察。

          (浮萍 浮漂)

有人以为浮萍是绿色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浮萍产生的氧气大部分到空气中去了。

(五)浮游植物大量死亡。

如施用药物不但杀灭了浮游动物而且杀灭了浮游植物,影响了氧气的产生。

          (浮游植物---毛枝藻)

因施药,水中氧气减少造成当天鱼摄食减少,第二天早上可能产生缺氧浮头。

又如春季轮虫或水蚤大量繁殖,他们大量滤食浮游植物,使水转清,而且浮游动物的呼吸作用增强,溶氧远远不能满足耗氧要求。

引起鱼缺氧的三种原因(水体缺氧、鱼病引起、水质变化)及处理措施

        (浮游动物---象鼻溞)

处理措施:及时消灭部分浮游动物;计划施药时间,控制药量,施药后应加强巡塘和增氧。

二、由鱼病引起浮头

(一)烂鳃病。

在鱼类养殖中,鳃病是危害最严重的鱼病之一。鱼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水中存在的大量病原体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鳃的发病率最高,鱼鳃患病最大的影响是鱼类的正常呼吸,鱼类就会发生窒息死亡,因此,鳃病防治十分重要。

烂鳃病可以使鱼体呼吸器官鳃发生病变,影响其正常呼吸而游于水体上层。这类浮头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无论是晴天还是阴雨天,鱼类长期浮于表层,加注新水或开增氧机也不下沉。如病情严重再遇上天气突变,往往造成大批死亡。

处理措施:对症用药。

如果是寄生虫为主引起的,依据寄生虫种类不同采用相应的杀虫药。

如果是细菌性的引起的则采取全池泼洒杀菌药物。

结合采取"增氧"防止缺氧浮头。

(二)杯体虫等寄生虫大量滋生。

寄生虫暴发时其特征是池水的透明度可能突然增大(24小时以内),常见病鱼在池边缓游,身上似有一层毛状物,此时镜检可发现杯体虫等寄生虫。特别是杯体虫以水中的微生物为食物,当杯体虫繁殖旺盛并大量吞食浮游植物时,水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空气的溶解,远不能满足鱼虾对氧的需要。而且,由于杯体虫寄生在鱼鳃上,阻碍鱼的呼吸而导致其缺氧浮头甚至死鱼。

          (杯体虫,形如玻璃酒杯)

处理措施:要合理施肥,同时用生石灰清塘,以预防杯体虫等寄生虫病发生。发生缺氧浮头时,一方面要加注新水,另一方面可用硫酸铜和硫酸铁液等杀虫药全池泼洒以杀灭杯体虫等寄生虫。在2小时后用漂白粉全池泼洒以预防损伤的鱼体感染。

三、池塘水质变化引起浮头

(一)鱼类不适应池塘水质变化而缺氧浮头。

鱼类不适应池塘水质变化其主要原因是池水的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造成鱼类中毒。实行增氧措施也不见好转。

处理措施:定期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和腐殖质;合理投饲,及时清除残饵;泼洒石灰水或用光合细菌改良水质;禁止污染水体进入鱼池等。

(二)水环境pH的改变引起缺氧。

水环境pH的改变,可以通过氢离子的渗透与吸收作用使水生动物血液产生相应的pH变化,从而破坏其输氧功能。

        (pH值试纸)

碱性过强会直接腐蚀鳃组织造成呼吸障碍而窒息。pH的变化尤其对水产动物的幼体有极其敏感的影响。

处理措施:调节水体水质使pH在6.5-8.0之间,养殖水体的总碱度应大于1毫摩尔/升。

 (《农村养殖技术》 范林君  杜宗君  李志琼  李金凤)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