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养殖中营养不良引起的五种病症
在以人工饵料为主的情况下,淡水养殖动物只有得到全价配合饵料,才能健康、迅速地生长,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缺乏或过高,即营养不良,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增加饵料系数,严重时还会引起疾病和死亡。
1.蛋白质不足或过多症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淡水养殖动物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缺乏,不仅影响淡水养殖动物增重,而且还影响其生命活动。如鳗鲡饵料中不含蛋白质时,鱼体明显减重;鲤鱼缺乏蛋白质及维生素时,体质恶化,脊柱弯曲,平衡失调,并严重影响内脏组织。淡水养殖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较高,虾为30%~40%,鱼类为40%~50%,鳖则为43%~55%。如斑点叉尾鲴在密养的情况下,饵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能低于40%,当饵料中蛋白质含量为25%时,鱼体增重仅为吃饵料中含40%蛋白质鱼体增重的12.8%;当饵料中仅含10%蛋白质时,鱼体失重。鳖饵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3%时,才可满足生长需要。
但也不是蛋白质越高越好,蛋白质过高,不仅不经济,而且增重率降低。鳗鲡饵料中蛋白质含量超过43.4%时,、鱼体增重;超过44.5%时,饵料系数增加,鱼的生长和蛋白质积累却几乎不变。 另外,饵料中各种氨基酸比例不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害的。斑点叉尾鮰饵料中的赖氨酸低于1.25%~1.75%时,生长缓慢;虹鳟投喂含13.4%亮氨酸的饵料10~11周后,则出现脊椎侧凸、鳃盖和鳞片畸形等病症。
2.糖类不足或过多症
淡水养殖动物可将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等糖类作为能量来源。大量研究表明,鱼类饵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应为10%~40%,其中,温水性鱼类饵料中碳水化合物的适宜含量为30%,冷水性鱼类为21%;草鱼饵料中纤维素含量应为10%~20%,青鱼为8%,团头鲂为12%。饵料中糖类含量过高,易引起淡水养殖动物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机能。糖类摄入不足时,饵料利用率降低。糖长期摄入不足,还可引起代谢紊乱,生长速度下降,肌体消瘦。
3.脂肪不足或变质症
淡水养殖动物对脂肪的需求不高,如鱼饵料中脂肪含量为4%~18%,鳖饵料中油脂含量为3%~5%已足以。饵料中脂肪含量过高,可引起淡水养殖动物组织器官脂肪沉积过多,妨碍其生理机能。但饵料中必需脂肪酸缺乏时,可引起生长缓慢、贫血、烂鳍、竖鳞、眼球突出、死亡率增加等症。 脂肪很容易氧化,氧化后产生的醛、酮、酸不仅影响饵料价值,而且对淡水养殖动物有一定的危害性。
如鲤鱼摄食氧化脂肪1个月后,患背瘦症,病鱼背部肌肉萎缩、坏死,严重时死亡。鳖投喂变质鱼肉,会出现变性脂肪症,病鳖柔软乳白色的脂肪组织变成较硬的淡黄色或黄褐色,肝脏发黑,骨骼软化;病重者背腹部显著隆起,全身浮肿,最后死亡。
4.维生素缺乏症
一种好的饵料应含有维生素A、D、E、K、B1、B2、B6、B12、C、烟酸、叶酸、泛酸、胆碱、肌醇等。如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淡水养殖动物生长缓慢、抵抗力下降,甚至死亡。如鲤鱼饵料缺乏维生素B时,食欲可降低4~5倍;缺乏维生素B6时,可引起痉挛、腹部水肿、眼球突出。鳗鲡缺乏维生素B1、B2及泛酸时,生长缓慢、运动失调、皮肤出血;缺乏维生素B2时,畏光。罗氏沼虾缺乏维生素C时,厌食,活动力降低,创伤愈合缓慢,腹部、头胸甲和附肢的几丁质下面,鳃、前肠及后肠的壁上出现黑斑。
5.矿物质不足症
矿物质不仅是淡水养殖动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其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倘若缺乏这些物质,就会产生代谢障碍和多种缺乏症。如饵料中缺乏矿物质磷时,鲤鱼头盖骨、鳃盖骨畸形,眼球突出;团头鲂鳃盖骨凹陷、残缺,肋骨畸形。鲤鱼、虹鳟饵料中缺锌时,生长缓慢,皮肤、鳍易发生糜烂,虹鳟还会出现白内障。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