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否应该对进入越冬期间的鱼类停止投喂饲料?
对于已经进入越冬期间的养殖鱼类,水产养殖业者是否还需要适当地投喂水产用饲料?迄今为止在我国不同水产养殖地区的水产养殖业者,依然尚保持不同观点与做法。本文从“冬钓比赛”活动给予人们的启示,联系到近几年来在我国一些水产养殖地区春季发生的所谓的养殖鱼类“越冬综合征”的诱发原因,认为在养殖鱼类越冬期间坚持投喂适量的水产用优质饲料是很有必要的。对进入越冬期的养殖鱼类投喂适量优质饲料,不仅能补充越冬期间鱼类的能量消耗需求、达到“不落膘”的效果,也是预防养殖鱼类春季发生所谓“越冬综合征”的有效措施。
在我国部分水产养殖地区,迄今为止依然存在当池塘水温低于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停止对养殖鱼类继续投喂饵料的养殖习惯。其实,在素有“现代养鱼经”之称的《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一书中,就已经明确地告诉我国广大的水产养殖业者:“冬季或早春气温低,鱼类摄食量少,但在晴天无风气温升高时,须投喂少量精饲料,以供鱼体活动所需能量消耗,使鱼不致落膘”(刘健康、柯碧梧主编,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p 369)。在这本书中,已经明确地告诉我国广大的水产养殖业者,冬季因为水温低,养殖鱼类摄食量虽然会少一点,但是,水产养殖业者如果能在冬季的晴天无风气温升高的时候,对进入越冬期间的养殖鱼类投喂少量的饲料的话,对越冬鱼类补充所需的能量消耗以及保证在越冬期间“不落膘”等,都是非常有益的。
1.看“冬钓比赛”、听优胜者说
在水温低下的严寒冬季,作为变温脊椎动物的鱼类究竟是否仍然存在摄食行为?水产养殖业者对进入越冬期间的养殖鱼类采取停止投喂饲料的养殖习惯,究竟是否具有科学依据?对于我国不少水产养殖地区的水产养殖业者而言,依然至少是没有一个足够清晰的概念。
如果有机会看一看每年都会在我国哈尔滨举办的“冬钓比赛”的话,就应该是可以明白上述问题的答案了。参加“冬钓比赛”的选手们,均需要在冰层厚度在1.0M以上的冰面上凿开一个洞,将挂有钓饵的钓线和鱼钩放入冰洞中,即将生活在冰层之下水体中的鱼儿钓上来(图1)。
图1 冰上钓鱼(图片来自网络)
毫无疑问,如果进入越冬期间的鱼类真的是不再有摄食行为的话,这个“冬钓比赛”活动也许就不会存在了。因此,每年均如期举办的“冬钓比赛”活动已经告诉人们,即使生活在冰层厚度超过1.0M以下的鱼类,也还是具有摄食行为的。
广大的水产养殖业者还可以从“冬钓比赛”活动优胜者的介绍的经验中,学习到一些对越冬期间养殖鱼类的管理经验。譬如,在进行冰钓比赛的时候,参赛者将垂钓的位置选择就适宜的深水区,就可能钓到更多的鱼类。这是因为在严寒的冬季,距离冰层越近水域中水体的温度就会越低,而距离冰层越远的水域中水体的温度也就相应地高一点了,而此时的越冬鱼类容易在水温相对较高的位置群居。因此,垂钓者将钓饵投放到这样的位置,钓上鱼来的机会自然就会多一些了。水产养殖业者如果能在为养殖鱼类越冬准备越冬池塘的时候,考虑到将越冬鱼池的水位保持在比较高的位置,对于防治越冬鱼类因水温低而发生冻伤是特别有益的。一般而言,在我国华中地区,将养殖鱼类越冬池水位保持在1.8~2.5M是比较适宜的。
其次,参赛者将垂钓点选择在面向阳光,背对寒风的地方,能钓上鱼来的机会也就会多一些了。可能是因为进入越冬期间的养殖鱼类为了取暖,在越冬池塘的面向阳光,背对寒风之处,就成了养殖鱼类喜爱群聚的适宜场所的缘故吧。因此,水产养殖业者在选择养殖鱼类的越冬池时,将越冬鱼池选择在面向阳光,背对寒风的地方,就能保证养殖鱼类在越冬期间有一个相对温暖的栖息场所。
其三,有经验的冰钓者往往选择在水草比较密集的地方垂钓,实践证明在有水草的地方,能钓上鱼来的机会也会多一些。这是因为在水体中有草加持的位置,不仅水温相对会温暖一些,同时,水体中的溶氧量也相对会高一点。越冬鱼类聚集在水草比较多地方,不仅可以获取温暖,而且还能有相对充足的溶氧量满足其鱼体需求。因此,在养殖鱼类越冬池塘中保持比较高的溶氧量,对于养殖鱼类顺利越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养殖池水中的溶氧主要是来自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注意在越冬池塘中投放一些能肥水的物质,让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保持一定的丰度(丰富的各种浮游生物还是越冬池塘中的鲢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鳙 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 等虑食性鱼类的饵料生物),是保证越冬池塘水体中具有较高溶氧量的重要措施。
2.要满足需要、应避免浪费
养殖鱼类因为种类不同,对水体温度的适应范围也有所不同。在同样低温的水体中,不同种类的鱼类摄食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对于不同的养殖鱼类,如何确定在越冬期间的投喂饲料量,是水产养殖业者在越冬期间给养殖鱼类投喂饲料时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因为越冬期间养殖池水水温比较低,总体而言,各种养殖鱼类的摄食都不如水温较高的季节旺盛的,对饲料的消化能力也会相对比较弱,如果一次性投喂饲料量过多,不仅会造成饲料的浪费,还会污染养殖水体。但是,如果投喂的饲料量太少,也可能难以满足越冬鱼类“不落膘”的营养消耗的需求。
如何做到既满足越冬养殖鱼类营养消耗的需求,又能避免饲料的浪费,就需要水产养殖业者在实践中摸索出相对准确的投喂饲料量。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根据养殖水体温度以及池塘中各种鱼类的实际数量,每天按照一定的比率投喂饲料后,定时在投喂饲料的场所,检查养殖鱼类对投喂饲料的摄食状况,最后根据越冬鱼类的摄食情况,及时地进行投喂饲料量的调节而获得比较适宜的投喂量。
对进入越冬期间的养殖鱼类坚持投喂适量的饲料,不仅是为了满足越冬鱼类“不落膘”的营养消耗需求,也是对防止越冬养殖鱼类在翌年春季发生所谓“越冬综合征”的有效措施。
华中地区的水产养殖业者大多非常清楚,最近几年在我国华中地区的越冬养殖鱼类发生的所谓“越冬综合征”,已经给我国的水产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随着人们对养殖鱼类“越冬综合征”的病因研究与流行病学调查的逐步深入,已经将引起“越冬综合征”的原因,聚焦到了养殖鱼类在进入越冬前,水产养殖业者对越冬鱼类投喂了劣质饲料的缘故。
通过对在不同养殖区域发生“越冬综合征”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时,大致明白了越冬后的养殖鱼类,春季出现暴发性死亡的所谓“越冬综合征”,主要是在我国水产养殖业比较发达的华中地区发生。而养殖鱼类越冬期更长的我国北方养殖地区,如辽宁、黑龙江和内蒙等地区,以及养殖鱼类几乎没有越冬期的广东、广西和海南省等南方水产养殖地区,养殖鱼类几乎没有或者很少出现春季大量死鱼的所谓“越冬综合征”现象。
究其“越冬综合征”的致病原因也是非常简单、明了的,这就是因为在养殖鱼类越冬期更长的辽宁、黑龙江和内蒙等地区,水产养殖业者已经习惯于用饵料系数(饲料消耗量/增重量×100%)评价水产用饲料质量的优劣,而且通常将水产用饲料的饵料系数,计算精准到小数点后面三位数后进行比较,翌年就只选择用饵料系数最低的饲料厂家生产的水产用饲料。于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成功地避免了选用到劣质水产用饲料。
而在养殖鱼类几乎没有越冬期的广东、广西和海南省等地区,由于水产养殖业者在冬季也在继续投喂水产用饲料,即使投喂的水产用饲料质量不是很高,因为养殖鱼类不存在由于越冬期间停喂饲料,导致越冬期间营养物质积累不够的困扰。因此,也就没有或者比较少暴发所谓养殖鱼类“越冬综合征”。
在华中地区有一部分水产养殖业者,因为已经习惯于在进入养殖水温比较低的冬季后,就停止给越冬养殖鱼类继续投喂饲料,在客观上导致养殖鱼类在进入越冬期后,完全依靠在越冬前摄食饲料中的的营养物质在鱼体内的积累,熬过漫长的冬季。如果越冬前水产养殖业者选择的是劣质饲料投喂养殖鱼类的话,进入越冬期的养殖鱼类在渡过漫长的越冬期间,就必然会遭遇积累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不能满足其机体消耗需求的问题,也就必然会导致养殖鱼类自身的免疫机能下降。而对于免疫机能低下或者已经丧失了免疫防御能力的越冬鱼类而言,感染任何环境中本来就长期存在的致病性生物,都是不难理解的了。也就是说,一些研究者们从免疫力低下或者丧失了免疫能力的患有“越冬综合征”的鱼体内,找到一些种类的致病性生物,都是不足奇怪的事情了。
综上所述,尤其是华中地区的水产养殖业者,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水产养殖习惯,对进入越冬期的养殖鱼类,坚持适当地投喂一些高品质的水产用饲料,无论是为了满足养殖鱼类在越冬期间“不落膘”的营养消耗需求,还是防止越冬养殖鱼类在翌年春季发生所谓“越冬综合征”,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有效措施。
作者:
华中农业大学 陈昌福
武汉科研时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周鑫军
浙江省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 油九菊 夏枫峰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