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和蒙阴:搞环保搞出有特色的“一刀切“!企业和餐饮全停业!被中央狠批!
(图为临沂市兰山区银雀山街道关门停业的餐饮企业)
近年来,随着环保治理力度的加大,地方环境大多有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音。日前,生态环境部就通报了一起环保“一刀切”典型案例: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及部分街镇为减少空气污染,要求辖区部分街镇餐饮企业大面积停业,400余家板材企业被迫集中停产,25家货运停车场除1家兼顾公交车停放而正常运营外,其余全部停业整顿,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生活,普通人在外面找地方吃饭也成了严重问题。
山东省蒙阴县"灶台贴封条"也沸沸扬扬,官方回应并不影晌正常群众生活秩序。
官方证实的事实是,被贴封条的两家,一家是未采取任何油烟处理措施的小作坊,每天早上用炉灶做炸货售卖,产生较大油烟,空气污染严重,周围居民曾多次举报。而另一家是蒙阴县育秀中学附近的住户,用一个炉子烧胶合板等建筑垃圾来给狗做狗粮,但胶合板燃烧气味非常刺鼻且污染严重。环保部门多次登门做工作,但该住户始终不改,因此被贴了封条。
其实,早在去年,生态环境部专门研究制定《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坚决避免集中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的行为,但仍有地方“顶风作案”。
环保“一刀切”看似简单、有奇效,但是却背离了环境治理的初衷,误伤了守法企业,让环境治理陷入一种怪圈。督察组在的时候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督察组离开了,生态环境又故态复萌。环保治理成为一种应付行为,还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不良影响。治理环境固然需要雷霆手段,但让污染企业无处可逃的同时,也应让守法企业可以安心生产。
而且,环保“一刀切”的实质也是一种权力的滥用,为了追求好看的环保政绩,牺牲了百姓的利益。表面上看好像问题解决了,实际上违背了环保的初衷,不利于查找实际存在的问题,与治理的目标背道而驰。
对于环境治理保护工作,广大领导干部一方面应该按照中央部署,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对于政策的理解不是简单“囫囵吞枣”,不是机械操作,而要站在百姓的立场,沉下身子,明确各级环保职责,落实各级环保责任。另一方面,各地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找到污染的源头,精准治理。对于确实存在污染的不达标企业,要追责问责,也要协助、督促企业进行整改。
当然,若想真正禁止“一刀切”行为,还需法治发力,强化监管、督责。让环境治理回到治理本身,还百姓绿水青山,蓝天白云。
(综合 央视新闻 报道)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