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产料粗蛋白虚高的一点浅显看法
发表时间:2023/06/24 00:49:45 来源: 数说水产 作者:唐东东 浏览次数:393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作~
近两年,豆粕、鱼粉价格轮番突破历史高位,低蛋白日粮再度成为话题。由于水生动物对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要远远低于畜禽类动物,因此水生动物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比畜禽动物要高,饲料企业下调配方中粗蛋白水平时通常比较慎重。笔者认为,水产养殖行业多品种、多模式的特殊性,也注定了低蛋白日粮的推进力度不会像畜禽养殖行业那般快速,甚至水产料整体的粗蛋白平均水平,仍会随着越来越高产的养殖模式而提高。畜禽养殖过程中,陆生动物在同一水平面内生活,所能容纳的个体存在明显上限,且还能进行精准投喂;也就是单位面积中养殖动物对营养浓度的需求,是一个相对确定的值。楼房等立体养殖模式,虽然提高了单位面积中的空间载量,但吃料时仍只能居于同一平面,不存在4楼喂料、1楼的猪能突破物理屏障吃到4楼的饲料。因此,营养模型比较好建立,且能不断朝低成本的方向去精进。而水产养殖的介质是水,水生动物在其中可以立体式生活。即便是同样一亩的水面,水深1米和2米的池塘最大载量并不一样,相应的养殖动物对营养浓度的总需求量也就不同。理论上,水产养殖中只要解决溶氧、排污两大核心问题,产量上限可以不断创新高,即单位面积里养殖动物对营养浓度的总需求量并不恒定,且会存在巨大的变化。因此,水产饲料企业需要面对的养殖场景更为复杂。随着养殖综合成本的不断上涨,会促使单位养殖产量的进一步提升,也会拉高对营养浓度的总需求量。满足单位空间里养殖动物对营养浓度的需求,就跟往泳池里注水一样,不同孔径的进水管的注水速度、耗费时间并不一样。当泳池变大了,还用以前的进水管肯定会拉长注满水的时间。高蛋白水平的饲料就如大的进水管,可以缩短注满水的时间,其中消化吸收率的高低决定孔径的大小——低消化吸收率相当于管子看起来很大,但管壁很厚、管径很小,让注水的效率并不能达到理想值。但是,高消化吸收率的优质蛋白原料如鱼粉,属于极为稀缺的资源。2022年,国内水产料产量2526万吨,鱼粉消耗量约为205万吨(除鱼排粉等),相当于饲料配方中鱼粉的平均用量占比仅8.1%,较上一年下调1个百分点,较2017年下调1.6个百分点。可见,如果水产料不进行鱼粉替代,是无法支撑起现在的虾特养殖体量,鱼粉价格也一定会暴涨到多数品种饲料中用不起为止。而虾特养殖产量的不断提升,对优质动物蛋白原料的虹吸效应会越发强劲。因此,笔者认为通过下调粗蛋白水平,减少无效蛋白上的成本投入,腾出配方成本空间来使用高消化吸收率的原料,并不具备广适性。因为,最终一定会直接拉高这些具有高消化吸收率原料的价格,让一些饲料里边用不起。所以,在优质蛋白原料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饲料企业只能利用一些消化吸收率没那么高的原料来拼凑,用做加法的方式来满足高产模式下养殖动物对高浓度营养的需求,但会出现粗蛋白虚高的情况,即饲料的粗蛋白水平越来越高。目前,通过发酵、酶解、膨化等方式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可以一定程度提高单一原料的消化吸收率,但较难做成一个稳定的、标准化的高性价比原料产品,以致可操作空间太大而给实际应用带来了一些阻力。今年的原料行情下,应该会推动饲料企业加快对预处理原料的评估进度。总体而言,笔者认为饲料产品是满足养殖模式特定需求的一种工具,能否相互匹配最为关键。如果高产模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没达到产量上限、在养殖户仍追求长速的时期内,仍会继续拉高水产料的粗蛋白平均水平,只是可能会改变以粗蛋白含量高低来定价的逻辑,转为以饲料可消化吸收率来定价,从而减少养殖户在无效蛋白上的成本投入。但是,又似乎很难改变。首先,这得先改变蛋白原料以蛋白论价的定价模式。但不同动物对同种原料的消化吸收率存在很大差异,即使同种动物在不同养殖环境下,对同种原料的消化吸收率也存在出入。按可消化蛋白含量来定价原料,不具备可操作性。其次,实际生产中营养模型并不稳定的情况下,饲料可消化蛋白含量的标准又该怎么定?何谓好,何谓不好。打个比方,标签上可消化蛋白含量≥88%的饲料,与标注≥90%的饲料,在养殖应用时是否能确切证明,后者可以始终保持明显的效果差异?没有的话,最终又变成仅是换了一种称谓的虚高?以上是个人关于水产料粗蛋白虚高的一点浅显看法,囿于认知可能片面,欢迎交流!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