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虫流水培育技术
轮虫生活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不易污染水质,是一种在鱼、虾、蟹等人工育苗阶段被大量用作活饵料的小型浮游动物之一,特别是河蟹溞状幼体最佳的基础生物饵料,在河蟹土池育苗中应用广泛。轮虫培育的数量是否满足蟹苗生长需求,将直接影响蟹苗的质量,决定蟹苗培育的成败。近几年来,随着虾、蟹育苗业及养殖业的发展,轮虫作为优质活饵料用量越来越大,因此,培养轮虫能带来丰厚的利润,不少养殖户或育苗场家也把目光投到轮虫培养上来,但在轮虫培养过程中常遇到不仅养殖成本高且培养产量不够稳定的问题。2015年由于轮虫培育量不能满足蟹苗培育所需,导致大部分蟹苗育苗户后期无法投喂足够的轮虫满足蟹苗摄食,以至于蟹苗减产严重。笔者在渔业科技生产中发现轮虫数量不足除了蟹苗培育池与轮虫培育池比例失调外,许多轮虫培育户培育技术差也影响了产量。笔者多年来采用流水培育轮虫的方法,连续多年稳定高产,取得了较高的效益。现将流水培育轮虫技术总结如下。
1 培育池准备
1.1 池塘条件
培育池在东沙港河蟹育苗基地附近,靠近海水纳水沟,共60亩,分6口池,便于同时分池,分批进水培育,交替收获,每口面积10亩左右,池型为长方形,池塘深度1.5m,水深80~120cm,排水端低于进水端10~20cm,底质为泥质或泥沙质,池底平整,淤泥厚度10cm左右,围堤坚固不渗漏。纳水沟绕培育池四周呈环形,在靠近一号培育池的外侧围拦50m长的轮虫采集池,采集池离底部40cm处装了15根直径20cmPVC管,水泵3台。
1.2 清池进水
在河蟹育苗前半个月开始清理池塘,然后翻耕,曝晒至龟裂状。然后加水进行全池消毒,消毒的目的是杀死池中轮虫的天然敌害生物,保证轮虫的正常生长繁殖。可用清池药物有:(1)漂白粉 使用前需检测含氯量,含氯量30%的漂白粉用量为25~30㎎/m3,一般药效3~5天消失。其不足之处是杀死敌害生物的同时也把池塘中的藻类杀死,也可用敌百虫来杀灭水里的敌害生物以及浮游动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藻类,相当于留下藻种。(2)鱼藤精 用量2mg/L。清塘后即可进过滤后的海水,滤网用180~200目筛绢,防止敌害生物混入。初期进水40~60cm,调节盐度为15‰~20‰,并随之施肥,使水体富营养丰富。
1.3 肥水繁殖饵料生物
常用肥料分有机肥和无机肥,在清整池塘后每亩加施500kg发酵鸡粪,与池底一起翻耕,无机肥一般过磷酸钙每亩用1.5kg,尿素每亩用7kg,单细胞品种有扁藻、三角褐指藻、小球藻等。另外,在池边开挖一小坑,把粪便倒入其中,经发酵后视池塘水质肥瘦程度,择量泼入池中以调节池水,施肥后,在一般光温条件下,通常3~5天后水色由清变淡绿或浅褐色。表明池内已有一定量的单胞藻,微生物或原生动物等正在繁殖,此时即可接种。为尽快肥水,也可从科研单位或其他场购买经过培养的复合藻液泼入池中,用量为3~5L/m3。随着水色加深而适时添加新水。
2 轮虫接种
当自然水温达到10℃左右,池水较肥时可适时接种轮虫,若土池上一年培养过轮虫可用铁链拉动底泥,把休眠卵搅起,让卵逐渐孵化成幼虫后培育。接种轮虫也可从附近温室大棚中购买活轮虫,但要求带卵率要高。接种时选择晴天下午水温最高时进行。接种密度一般活轮虫150个/L左右为佳,这样轮虫繁殖速度快些。当轮虫繁殖密度达1个/mL以上时,应经常施肥追肥,间隔时间可根据水色和轮虫增殖情况加以掌握。
3 培育管理
3.1 施肥
培养前期由于基肥一次性施量较大,而且水温较低一般不用补肥或少量补肥,后期随着水温升高轮虫大量繁殖后,对生物饵料的需求量也大增,藻类繁殖加快,水体中营养盐消耗较快需及时补肥,保证水体有一定的肥力,维持水体中浮游藻类在一合理的水平。补肥一般于中午前后进行,用量视水质而定。注意应少量、勤施,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轮虫的正常繁殖或造成轮虫大量死亡。
3.2 水质调控
培育池盐度控制在15‰~20‰,前期一般以添水为主,随着藻类的繁殖水色加深,适时加水,培育至第7天起每天对池水进行换水,换水量前期在20%,中后期随着轮虫密度增加,投饵量的增多,水质易变坏,加大换水量,每天换水40%,加注新水的温度尽量与轮虫池水温一致,温差不超过2℃,加注时进水管口要用300目的网袋进行过滤,防止敌害进入。换水同时可进行收获。轮虫培育池水质要始终保持“肥、活、嫩、爽”,在中后期透明度控制在20cm左右,定期使用改底产品改良底质。
3.3 饵料投喂
当检查到轮虫密度大于50个/mL,单胞藻密度小于20000个/mL时,为防止短时间内把池水滤清,需要及时收获轮虫,同时为使种群连续增长,要投喂饵料作补充,饵料品种有酵母、豆浆、麦麸,通过轮捕控制轮虫密度、补充饵料等措施,减少轮虫对单胞藻的摄食量,使单胞藻维持在适宜的密度。投喂人工饵料时不能过量,以免残饵过剩而败坏水质。
3.4 日常检查
要经常检查池壁是否漏水,注意水色是否有变化。若水色变淡,则可能藻种密度降低,需及时施肥;有时水色改变可能是优势藻种改变,不会影响轮虫生长。还应检查轮虫的密度及带卵率,当带卵率下降至13%以下时,说明轮虫种群将衰败,可将池排空后重新进水接种。
3.5 敌害防治
轮虫培养过程中常见的病害生物主要分两类:
3.5.1 食害生物
主要有非养殖品种的小型鱼、虾、蟹幼体,水生昆虫,蚊蝇之类的成虫及幼虫,蛙类的蝌蚪等。应采取过滤进水,用120~150目的手抄网捞取水生昆虫等,清除池边杂草杂物,使敌害生物无法滋生。在繁殖季节可在晚间用灯照捕池边抱卵蟹。
3.5.2 敌害生物
常见的原生动物主要有争食性的纤毛虫、尖鼻虫、游捕虫、变形虫等,还有不但争食而且会摄食轮虫的桡足类。一旦污染,轮虫虽不至死,但由于它们吞食单胞藻类,使轮虫产量低,多半是由于海水过滤不干净或饵料投喂过多引起的。因此要控制水源的污染源,添加用水最好是消过毒的。把池壁四周打扫净,减少暴雨冲刷带来的原生物。当培养池中出现大量原生动物时,如敌害生物大量繁殖,会导致轮虫大量沉底死亡,这些敌害是影响轮虫繁殖的主要负面因素,应把池水排空,重新接种培养。总之在轮虫培养时一要注意轮虫种健壮和纯净,二要防止水质污染,三要保证酵母、豆浆投喂不过量。
4 培养方式
轮虫的培养方式主要分为一次性培养、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是按采收方式划分的。一次性培养是在轮虫培养池中,先培养微藻饵料,待浓度较大后,将轮虫接种进去,补投酵母饵料,经过一定时间(4-7天),待轮虫达到一定的密度后,一次全部采收;半连续培养又称间收法培养,是指在一次培养的基础上,当轮虫达到一定密度后,每天将一部分轮虫用虹吸法采收,并加入新的藻液继续培养。半连续培养大多采用室外大型水泥池或土池,以粗养方式培养。连续培养是培养装置为室内封闭式系统,严格控制培养条件进行连续不断的培养。
5 收获
前期水温较低,轮虫繁殖较慢,此时虽市场需求量大且价格高,也只能少量收获。一般水温10~15℃时,日收获量为存池量的1/10左右,后期水温较高,繁殖快可大量收获。一般日收获量为存池量的1/6~1/3。另外,当轮虫产量出现高峰时,应及时收获大量轮虫,然后补充肥料和水,以维持种群的持续生长。用240目筛绢做成长筒形,长度为6~10m,直径为40cm,筛绢一端套住轮虫采集池的15根采集管,让其充分伸展后,把袋子另一端用活络结扎口固定在木桩上,袋子下方用聚乙烯纸铺垫,防止网袋磨损。收获时根据各培育池中的轮虫情况,打开排水管,开动采集池里的水泵,打开采集管,由于采集池内水位下降,轮虫就会随纳水环沟内的水流进入采集管。收获时间一般安排在清晨较好,因为下午水温较高,轮虫集中产卵,水体中粘性物质增多;同时,下午水体中的溶解氧常过饱和,在抽滤时易使筛绢通透性降低,从而在袋内形成大量泡沫,影响效率及产品质量。随时检查袋中轮虫数量,当达到一定量后解开活络结,倒出轮虫至25L的塑料桶中,然后迅速运送到蟹苗培育池中,保证轮虫在蟹苗培育池中的成活率。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