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尾中华鲟放归长江,30年放生700万尾,中华鲟会鱼满为患吗?

发表时间:2023/03/27 21:56:22  来源:路平说  浏览次数:6384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2023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已经开始,在3月25日-28日活动期间,分批次放流20万尾不同规格的中华鲟,而这也是三峡集团实施的第48次中华鲟放流。

30多年来,我国共计放流了700万尾中华鲟,并且每年还在坚持放流中华鲟,每年放流如此多的中华鲟,中华鲟为什么还是濒危物种?未来会不会鱼满为患?

放流的中华鲟去哪儿啦?

中华鲟属于江海洄游型鱼类,在过去,它们的产卵地在金沙江下游冒水江段-重庆以上的江段,分布范围超600公里,分布数量达19处。

性成熟的中华鲟会在这里产卵,受精,鱼苗孵化之后会在出生地生活一段时间,隐藏在砂石缝隙之中,躲避天敌。等到长到20厘米左右的时候,就会跟着成年个体一起游回大海,在大海中生活10-15年左右再回到出生地产卵。

过去,长江每年都有中华鲟在这里产卵,停留,只不过葛洲坝的修建,阻拦了中华鲟的产卵之路,不过中华鲟又在葛洲坝前找到了一处产卵地,在这里也有自然产卵记录。

但是随着水体污染,过度捕捞,渔网伤害,以及水库滞温效应和航运频繁,导致葛洲坝之前的产卵场也多年没有观测到产卵记录,也就是说,中华鲟已经多年没有野外繁殖了,这个信号非常危险,意味着很可能要意外灭绝。

好在,我们掌握了中华鲟的繁殖方式,从野外捕捞到中华鲟后,在人工环境下让其产卵,孵化。

刚开始,工作人员对中华鲟认识不多,养殖经验不够丰富,甚至只能杀鱼取卵,后来已经可以让中华鲟在人工环境下产卵,成年个体还能继续存活。

刚开始,中华鲟鱼卵孵化后,咱们没办法将它养大,只能在中华鲟还是鱼苗的状态就放流到长江里,此时中华鲟非常小,别说是大型食肉动物,就连滤食鱼类都会吃它,存活率非常低,所以早些年虽然放生了很多中华鲟,但是这些中华鲟成活率非常低,能活着到达大海的中华鲟寥寥无几。

后来,咱们养殖中华鲟的技术上升,甚至已经实现了全人工养殖繁育,也就是说咱们不仅能把鱼苗养大,还能养大到性成熟的年纪,这样咱们再也不用从野外捕捞野生个体,直接将鱼苗养大,这些就是子二代。子二代和野生中华鲟繁殖的后代就叫做子2.5代,目前咱们增殖放流的个体主要就是子二代和子2.5代。

为了提高中华鲟的存活率,目前放生的中华鲟都是体长在20-40厘米,体重在30-280克的鱼,这时候的中华鲟已经开口,度过了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放流长江之后,存活率更高。

再加上长江10年禁渔,渔网已经得到管控,长江的鱼群数量上升,这些都有利于中华鲟的生存。

30年放流700万尾,中华鲟去哪儿啦?

案例说,30年放流超过700万尾,并且每年还在放流几十万尾,中华鲟应该早已经摆脱濒危,甚至鱼满为患,为啥事实并非如此呢?

一方面是,最早起放流的中华鲟个头太小了,存活率非常低,属于无效放生;

另一方面,近些年有效放生的中华鲟只有150万尾左右,它们要在海洋里生活10-15年才会返回长江产卵,也就是说它们现在还在海洋里,过些年才会回来。

(误捕后放生)

还有,虽然这些年放生的中华鲟属于有效放生,但是放生的还是太少了,今年放生20万尾中华鲟看起来数量很多,但其实还是不够,还是要坚持放生。

而且除了增殖放流之外,还要对它们的食物,栖息地和产卵地进行保护,否则的话,人工放流的再多,中华鲟也难以在野外产卵。

不过好消息是,中华鲟或有望摆脱濒危,因为之前被宣布“野外灭绝”的长江鲟,时隔23年之后,科学家们观察到它们在天然水域首次实现自然产卵,并且成功孵化出长江鲟幼苗。长江鲟时隔23年都能自然繁殖,也鼓励着中华鲟,随着咱们对长江的保护,未来中华鲟或许也有可能实现自然繁殖,摆脱灭绝危机!

中华鲟想要鱼满为患还挺难的,因为它们需要在大海里育肥,如果海洋里的食物减少,它们的数量也会减少。不过相信在咱们的保护之下,中华鲟数量能够提升,未来中华鲟或许会越来越常见。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