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种质资源研究,中国扭转局面!

发表时间:2024/11/04 16:17:15  来源:环时财经  浏览次数:1333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14亿多的人口大国,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江河湖海要食物,耕海牧渔。近些年,随着渔业种业的技术创新、养殖效率的提升以及海洋牧场的建设,中国老百姓餐桌上的海鲜种类越来越丰富,“海鲜自由”正一步步实现。


水产种质资源研究:从“并跑”到“领跑”


“全世界范围内种质资源可以说是很重要的战略物资,这也是为何我们要大力选育自己的品种的原因。”10月24日至25日,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青岛举办,其间,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南美白对虾良种场场长赵永贞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首先强调了水产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它是现代渔业的“硅片”。水产种质资源,是指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可为捕捞、养殖等渔业生产以及其他人类活动所开发利用和科学研究的水生生物资源。赵永贞举例说,虾就是一种渔业种质资源。


多年来,赵永贞一直在一线开展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繁养技术研发与推广。2017年,赵永贞和他的团队的研发成果——国家审定品种高产抗病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的选育及良种产业化获得了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以南美白对虾为例向记者介绍道,南美白对虾又称凡纳滨对虾,属引进品种,优质种质资源受到国外相关机构的严格控制,商品亲虾(用作繁殖虾苗的已达性成熟的雄虾和雌虾)价格高昂,一对的价格约800元左右。长期以来,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选育的南美白对虾新品种是制约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2010年,我国育成首个南美白对虾新品种。截至目前,我国已经育成1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审南美白虾新品种,扭转了良种资源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赵永贞在采访中提到,2021年至2023年,农业农村部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其中对水产种质资源全国普查尚属首次。“这说明海洋种业日益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相关研究也在积极推进。”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信息,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水产苗种“保种、育种、测试、繁种、推广”结合的体系。

10月24日,2024中国(大连)国际海洋商贸博览会暨第五届中国国际海洋牧场及渔业博览会第十六届中国大连国际海事展览会(“海博会”)也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开幕。参加此次博览会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张殿昌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水产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方面,中国目前处于从“并跑”到“领跑”阶段。现阶段,中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已建成投入使用,国家淡水渔业种质资源库已获批立项,同时在积极推进国家南海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也已建成了一批国家和省级水产原良种场。我国水产种质资源较为丰富,养殖种类多,首次水产种质资源普查证实我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多达857个,为老百姓提供多样化品种选择。


赵永贞表示,从国际来看,中国目前在水产养殖领域的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近年来,我国近海捕捞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2021年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淡水捕捞量逐年下降。”


养殖企业向“深蓝”挺进


“随着陆上养殖空间的饱和,中国正积极发展深远海养殖,以提高食物供给能力。”张殿昌向记者表示。近两年,深远海养殖加速推进。何谓深远海养殖?


因各国海域海况条件差异,对此有不同理解。有专家认为,我国海域海底有广阔的大陆架,坡度平缓、水深较浅,一般在距离大陆岸线3千米以外的开放海域,或水深超过20米且具有大洋性浪、流特征的海域开展的养殖活动,即算深远海养殖范畴。


张殿昌说,像南海拥有2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面积,水质优良、水温适合,是深远海鱼类养殖的“主战场”。同时,中国北方城市如大连等,虽然受气候条件限制,可养殖种类较少,但也正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气候和海域条件的深远海养殖模式。


对于深远海养殖种类的选择,需符合四个方面要求:一是能够抵抗较强的洋流;二是具有不停游泳的习性,能充分利用大的养殖空间;三是能够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实现大规模海上养殖;四是养殖品种要具有适合加工的特性,以便储藏和流通。据了解,针对深远海养殖,沿海各地结合实际研发了一批适养新品种,大西洋鲑、军曹鱼等高值品种的选育工作也在推进。


在福建一家渔业设备公司工作的徐伯威用“企业正在往深远海探索性发展”形容近两年他所看到的深远海养殖发展情况。他向记者介绍说,传统的近海养殖存在海域无法确权、管理不规范、航道设定及生态红线等政策性限制,也存在环境条件,如水深限制、水体交换率低等问题,难以发展高密度养殖。


从近海“走到”深远海,一方面得益于水产品种的培育,另一方面,设备升级也给予更好支持。如果在近海养殖,传统的鱼排就能够满足,深远海养殖装备目前主要包括网箱(重力式网箱、桁架类网箱)、围栏和养殖工船。但徐伯威表示,地方养殖企业是当前发展深远海养殖的主体,不少企业仍由于投资成本高、养殖周期长等问题望而却步。


张殿昌也表示,深远海养殖仍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难题。首先,设施装备的机械化、智能化方面需要提高和改善,例如,需要智能洗网机器人巡航检查网衣状况,评估养殖水体中鱼的数量,以便精准投料;其次,需要培育出适合深远海养殖、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降低养殖成本,缩短养殖周期,减少养殖风险;第三,从养殖端来看,需要优化饲料配方,加强高效疫苗和病原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最后,从消费端来看,要提供更多元化加工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如何打造类似挪威三文鱼的产业链?


“现在,我们与文莱、老挝、斯里兰卡等国家在养殖技术上都有交流,包括饲料、装备等。像越南巴沙鱼养殖数量很大,出口欧洲、美洲非常多,经济效益和养殖技术可以说有些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其次,泰国在水产良种培育方面也很有经验。”赵永贞在采访中提到在水产养殖方面,行业近年来也在增进与海外的交流。


在深远海养殖方面,张殿昌认为,北欧国家有诸多可借鉴学习之处。“与北欧传统海洋国家相比,中国在深远海养殖模式和规模上仍有差距。如挪威的三文鱼养殖已非常成熟,他们在三文鱼这方面养殖精耕细作,从养殖模式、育种、饲料、病害疫苗研制等形成一套非常成熟的体系,而中国目前还未达到这种水平。”


张殿昌进一步表示,挪威是陡峭的峡湾地形,离岸很近就是深海。中国的海域地形与挪威不同,沿岸较缓,水深较深的海域离岸较远,且中国海域常受台风影响,因此深远海养殖设施的建造和防台风要求更高。中国从挪威引进的重力式网箱技术经过国产化发展,目前已有很大改进,重力式网箱能够抗12级台风。


那么,未来中国是否可以打造出类似挪威三文鱼的产业链?张殿昌告诉记者,中国深远海养殖的金鲳鱼未来有可能成为海水鱼单品种养殖产量突破100万吨的品种,但目前也存在饵料系数(养殖对象增加一单位重量所消耗的饲料量)偏高等问题,需要从选育和饲料配方优化等方面改进。此外,如何加工金鲳鱼产品,开发更多元化的加工产品来满足消费需求,也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良种、养殖和加工问题,进一步打开消费市场,才能让整个产业链有相对合理的利润,引导产业良性发展。


在采访过程,多位专家都提到,随着中国“蓝色经济”的发展,国际合作的机遇也越来越多,不少中国企业愿意“出海”,与东盟、非洲等海洋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合作。


“像非洲很多国家是沿海的,海洋资源丰富。产业层面上有很多机遇。”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极地与深海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薛桂芳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这些可能涉及国际法、国际海洋法,合作项目需要按照国际法的要求去推进、执行。企业要在充分的法律认知之下去开展经贸活动,可能还会涉及很多具体的产业政策。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