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龙虾,澳大利亚所有海鲜都可能关口滞留
自11月初一批价值超过20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961万元)的活龙虾在上海因质检问题被延迟清关后,澳大利亚其他海产品出口商便开始担忧:除龙虾外的其他海产品是否也会遭中国“拒之门外”?如今,这种担忧或将成真。
不止龙虾,澳所有海鲜都面临被将中国“拒之门外”?
《澳洲财经见闻》11月9日消息,澳洲联邦农业部上周五(6日)向外界披露了一份“紧急通知”:龙虾不会是唯一对华出口受阻的海产品,在中国新的海关检测制度下(任何活的海产品都有可能需要接受镉等重金属检测),澳洲发往中国的任何海鲜产品都有可能会在清关时滞留两周甚至更长时间。
澳洲农业部还补充道,根据商业渠道得来的消息,现阶段鲍鱼、大西洋鲑鱼及石斑鱼等其他渔业产品的对华出口都将受阻。在此情况下,澳洲许多海产品出口商都不愿意冒着产品在港口或机场被“拒之门外”的风险继续向中国市场发货。
需要知道的是,得益于2015年中澳两国正式签定的自由贸易协定,澳洲海产品的出口量逐年增长,从
2013年的10亿澳元增至2017年的14亿澳元(约合人民币67亿元),
澳洲海产品出口商也赚得“盆满钵满”。以龙虾为例,根据澳洲政府的数据,2018/2019财年,仅靠对华出口龙虾,澳洲海产品出口商便赚得7亿澳元(约合人民币33亿元)。
除此之外,根据公开资料,中澳两国签定自贸协定后,澳洲海产品如龙虾、鲍鱼、海参、大西洋三文鱼等对华出口的费用已从
10%降至2%-3%。
可以说,澳洲海产品对华出口正面临大好前景,但此次受挫,澳出口商不仅可能遭受67亿元的损失,还有可能面临失去中国市场的风险。
7类产品遭中国买家“停购”?澳:不要再期待中国市场
实际上,除了海产品外,澳洲煤炭、大麦、原木、葡萄酒、铜及糖的对华出口也面临被叫停的风险,
有媒体还表示11月6日便是这7类(包括龙虾)产品停购的日子。若市场消息属实,澳洲出口商将面临60亿澳元(约合人民币287亿元)的损失。
针对这一系列“停购”及“拒之门外”,中国有关部门也给出了回应:由于近段时间来我国屡次在进口海鲜产品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国才决定提高对进口海鲜产品的检验检疫级别,以保障其健康度、可靠度;而市场流传的“禁令”,则是我国进口商自行决定的结果。
据了解,今年以来,澳洲产品对华出口强劲的局面已发生了巨大转变,7、8月以来,中澳贸易更出现短期急据下滑。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
8月,澳洲产品对中国出口下降了超过26%,使得今年以来该国对华出口总值同比下降7.5%。
可以看出,中国进口商对澳洲产品的兴趣已大不如前。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华出口大幅减少之际,澳大利亚的应对十分“分裂”,一部分人正尽力挽回中国买家,比如亲赴11月4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傅关汉(GrahamFletcher);一部分人则表示,与中国有业务来往的澳企不要再指望中国市场,应去寻找代替市场。
鉴于中澳贸易额的巨大,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前者的选择似乎更为明智,毕竟根据相关数据,2019年,澳洲对华出口总额更是高达1039亿元美元(约合人民币6832亿元)。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