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袋虫
在我国养殖鱼类中主要寄生的种类为鲩肠袋虫,寄生于草鱼后肠。鳃上和体表的寄生虫比较常见,但是体内肠道里的寄生虫很多人都不太重视,或者说见到的比较少。养殖鱼类常见的肠道内寄生虫有毛细线虫,绦虫,肠袋虫等,它们在肠道内大量寄生时,由于在肠道内的活动,对肠道形成压迫和机械损伤,时间一长,容易引发肠道的充血发炎,进而引发细菌的继发感染。
活体观察:虫体腹面观呈椭圆形, 背腹面均略为隆起, 青灰色,在鱼肠含物中起劲地钻动。加人生理盐水后,几乎所有的个体都从肠含物中钻出来,螺旋式快速前进。虫体柔软,体形多变化,难以区分其背腹面。胞口位于腹面前端略偏左,呈长裂缝状,可见其口纤毛快速地摆动。整个口区似梨被削去一刀后的一个倾斜小平面。在显微镜下, 整个虫体犹如一个滚动的桑堪。大核呈长椭圆形,常位于虫体中后部,但其位置可随胞质的流动和虫体运动方向不同而有所改变。
(草鱼后肠的鲩肠袋虫 图源:袁圣)
形态特征:体卵圆形或后端窄,前端加宽。伸缩泡1个或多个。全身覆盖著纵列的纤毛。
繁殖:繁殖方式为横二分裂或接合生殖。
生活史:包括营养体与包囊两个时期。包囊随宿主粪便排出,污染池水或食物而传播。
主要种类:在我国鱼类上寄生的有8种,如:鲩肠袋虫(B. ctenopharyngodoni Chen)、多泡肠袋虫(B. polyvacuolum Lee)、泉水鱼肠袋虫(B. semilabeoi Fang & Li)、华鲮肠袋虫(B. sinilabeoi Fang & Li)、涪陵肠袋虫(B. fulinensis Feng)等。
危害:肠袋虫以红血球、细胞碎片、细胞残渣等为食,圆形的包囊随粪便排出,被新宿主吞食而致感染。常见的鲩肠袋虫主要寄生在各龄草鱼的后肠,以2龄以上草鱼普遍,中肠后端也有少量发现,而前肠没有,聚居在肠粘膜间隙里,对组织没有明显破坏,单纯寄生不引起发病,如果与其它病种并发,易引起漠视会久治不愈。比如在治疗草鱼的肠炎,烂鳃及出血病等细菌性疾病并发肠袋虫时,一定要先将肠道内的肠袋虫,球虫等寄生虫彻底的杀灭,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鲩肠袋虫)
症状:寄生我国淡水鱼的有两个种,即寄生于草鱼后肠的鲩肠袋虫和多泡肠袋虫。被感染的小草鱼体表发黑,体型消瘦,解剖可见肠道充血,其它无明显症状。
诊断:全国各地都有发现, 一年四季均可流行, 但以夏秋季为普遍。镜检草鱼后肠粪便,看到卵圆形或后端窄的活跃运动虫体即可确诊。少量肠袋虫寄生时对鱼没有太大危害,但是会加重患肠炎病鱼的病情。
(显微镜下草鱼肠内的肠袋虫虫体)
治疗:
外用:每立方水体用90% 晶体敌百虫 2-4克浓度泼洒,每天一次,连用3日。
内服:1.敌百虫内服,每日一次,连用5-7日。2.吡喹酮内服,每日一次,连用5-7日。3.内服现行的鱼用驱虫药,比如肠虫清。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