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水霉病

发表时间:2018/01/17 00:00:00  浏览次数:12857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1.病原
        主要是水霉(Saprolegnia)和绵霉(Achlya)属的种类。一般由内外两种丝状的菌丝组成,菌丝为管状,为没有横隔的多核体,由内菌丝和外菌丝两部分组成。内菌丝象根样附着在水产动物的损伤处,分枝多而纤细,可深入至损伤、坏死的皮肤及肌肉,具有吸收营养的功能;外菌丝菌丝较粗壮,分枝较少,伸出于鱼体组织之外,可长达3cm,形成肉眼能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

    患水霉病的草鱼(齐同俊  摄)


2.流行情况
        几乎所有水产动物都可感染发病,流行水温13~18 ℃。受伤是该病发生的重要诱因。
          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生长,多数为腐生,少数为寄生,在养殖地区均有流行,淡水水域中几乎所有的养殖动物均可能感染水霉病,在国内外养殖地区都有流行,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易流行。水霉菌多数腐生,少数寄生,对鱼和鱼卵的危害较大。水霉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5~26℃均可生长。
        多数水霉菌为腐生性,通常被认为是条件致病菌,未受伤的鱼及正常受精卵不受感染。它对水产养殖动物没有选择性,若养殖动物体表物理性损伤或细菌、病毒感染受损至皮肤出现病灶或饲养管理不当导致鱼体自身免疫力低下时水霉菌则趁机而入。
        水产养殖动物常因转塘、并塘、运输、寄生虫侵袭等使机体受损,或鱼卵堆积造成局部缺氧、卵膜腐烂等因素而感染水霉病。


    (感染水霉菌的鱼卵)

3.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鱼焦躁不安,与其他固体物发生摩擦,以后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继而发生死亡。患病部位可见灰白色棉毛状菌丝。在鱼卵孵化过程中,若内菌丝侵入卵膜内,卵膜外则丛生大量外菌丝,故叫“卵丝病”;被寄生的鱼卵,因外菌丝呈放射状,故又有“太阳籽”之称。

4.诊断方法
        用肉眼观察,根据症状即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用显微镜检查进行确诊。
        患病初期,症状虽不明显,但在水中仍可观察到养殖鱼类体表鳞片病变。患病中后期,可明显观察到水产养殖动物体表似灰白色棉毛状物。

 患病大口鲶身体上着生水霉菌丝(汪开毓)

患病斑点叉尾鮰胸鳍、尾部着生水霉菌丝(仿J.Edward)

鱼卵着生大量水霉(仿P.George)


(显微镜下丝囊霉菌形态)


显微镜下的水霉菌(齐同俊  摄)

5.防治方法
(1)全池遍洒食盐及小苏打(碳酸氢钠)合剂(1:1),使池水成8毫克/升的浓度。
(2)全池遍洒水霉病专用药。
(3)内服抗菌药物,防止细菌感染,疗效更好。
【特别提示】
1、农业部公告第235号公告孔雀石绿已被禁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
2、水产养殖动物患水霉病后常并发或继发感染细菌及病毒等病原体,因而治疗本病时应综合考虑;
3、预防本病的核心是尽量减少水产养殖动物在捕捞、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发生机械损伤,尽力维护良好水质,并做好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

 !请点击"水霉病"查看!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下一篇:鱼溃疡症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