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体表溃疡病
1.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和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等。嗜水气单胞菌菌体呈杆状,两端钝圆,中轴端直,0.5~0.9?m×1.0~2.0?m,单个散在或两两相连、能运动,极端单鞭毛,无芽胞,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温和气单胞菌菌体大小为0.3~0.5μm×0.8~1.3μm,两端钝圆,单个、成对或短链,有运动能力,极生单鞭毛,无芽孢、无荚膜,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2.流行情况
危害多种养殖品种,特别是乌鳢、加州鲈、齐口裂腹鱼和大口鲇等养殖品种的危害较大,水温在15 ℃以上开始流行,发病高峰是5~8月;外伤是本病发生的重要诱因。
3.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初,体表出现数目不等的斑块状出血,之后,病灶处的鳞片脱落,表皮及其下肌肉坏死,溃烂,形成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溃疡,严重时露出骨骼和内脏,而死亡。
4.诊断方法
(1)根据症状和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
(2)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荧光抗体技术、免疫对流电泳等免疫学技术等可确诊。
患病金鱼体表形成溃疡灶(仿R. Roberts)
患病南方大口鲶头部形成溃疡灶(汪开毓)
患病鲤鱼体表形成溃疡灶(汪开毓)
患病齐口裂腹鱼体表形成溃疡灶(耿毅)
患病南方大口鲇体表形成溃疡灶(耿毅)
患病鲟鱼体表形成溃疡灶(汪开毓)
患病南方大口鲇体表溃疡灶坏死(汪开毓)
5防治方法
(1)加强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健康养殖;
(2)全池泼洒二氯异氰尿酸钠或三氯异氰尿酸0.3~0.5毫克/升,或二氧化氯、溴氯海因0.1~0.2毫克/升。
(3)拌词投喂病原敏感性药物,如脱氧土霉素30~50毫克/公斤体重/天,或氟苯尼考10~20毫克/公斤体重/天,连用5~7天。
(4)施用杀灭细菌专用药物。
另请参阅中国西南渔业网相关文章!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