鰕虎鱼中最常见的原生土著小杂鱼——子陵吻鰕虎鱼

发表时间:2024/10/19 21:38:51  浏览次数:125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虾虎鱼是原生鱼种的一个非常出名的鱼类,但以子陵吻鰕虎鱼最常见。很多虾虎鱼物种都是常见的小杂鱼,多数种类是积极的食肉动物。之所以叫“虾虎鱼”,是因为它们“嗜虾如虎”,故名。子陵吻鰕[xiā]虎的鱼,学名为Rhinogobius giurinus,是鰕虎鱼科吻鰕虎鱼属的一种鱼类,俗名有栉虾虎、子陵栉鰕虎鱼、朝天眼、吻鰕虎鱼、极乐吻鰕虎、狗甘仔、苦甘仔,川渝地区俗称石趴鳅等。

形态特征

子陵吻鰕虎鱼体小,全长约3-10厘米,体延长,前段近圆筒形,后段侧扁。头大,略平扁。口端位。上、下颌前部具多行小齿,无犬齿。舌发达,游离,前端近圆形。鼻孔每侧2个,分离。前鼻孔具短管,近吻端,后鼻孔为圆形小孔。体被栉鳞,无侧线。背鳍2个,分离,相距较近,第1个背鳍全为鳍棘,左、右腹鳍在腹部中央愈合成长圆形吸盘;尾鳍圆形。

(腹鳍在腹部中央愈合成长圆形吸盘)

子陵吻鰕虎鱼体背淡黄色。头部有不规则的虫状纹,颊部有4~6条斜向前下方的暗色条纹。体侧有不规则暗色斑块6-7块。胸鳍基部上方有1块黑斑;背鳍和尾鳍有由黑色斑点组成的条纹。本属鱼极难以肉眼分辨种类,或灰褐色,体侧中央具一列不规则的圆形斑块,腹部色淡;特征是头部具蠕虫状黑褐斑纹。

分布及栖息地

子陵吻鰕虎鱼属底栖性凶猛鱼类,原产于除西北、青藏、云贵高原以外的各大水系的江河湖泊。虽然属于洄游性鱼类,但也可在完全封闭的水系中繁衍,终身不进入海洋。栖息于江河湖汊及溪流中,河边沙滩、石砾地带、水库、池塘均有产出,最常见栖息于水体中趴在石块之上或者匍匐走动,因故川渝地区又俗称"石趴鳅"。

生活习性

虾虎鱼是世界上寿命最短的脊椎动物,一般存活2~4年。子陵吻鰕虎鱼生活在溪流湖泊中,会根据环境慢慢转变体色。抗病虫能力超强,喜食水生昆虫或底栖性小鱼以及鱼卵,有溯水习性。

虾虎鱼是食肉类鱼,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它们主要吃水里的浮游生物和水底的有机碎屑,摄食水生昆虫、小虾、鱼卵、幼鱼等,也食水生环节动物和藻类。

生长繁殖

子陵吻鰕虎鱼的繁殖形态分为两种:即鱼苗孵化入海后回溯的河海洄游型与在淡水水域完成生活史的陆封型。虾虎鱼1龄开始性成熟,4-6月产卵;将卵产在沙穴中,或者受精卵黏附在石砾或其它硬物上孵化。

危害与防治

子陵吻虾虎鱼是比较知名的虾虎鱼。它分布在除西北外大多地区,几乎从台湾省到黑龙江省都能找到它的足迹。这种鱼的生存能力很强,而且有明显攻击性。因其适应能力强、繁殖力高、生命周期短,短时间在这些湖泊内形成优势种群。它们不仅与土著鱼类竞争食物和空间,而且吞食鱼卵,对土著鱼类的生存造成相当压力,致使土著鱼类的数量减少甚至绝迹。

区分公母的方法

1.外部形态的区别:

(1)体形的差别:雄性鱼一般体形略长,雌性鱼身体较短且圆。怀卵期雌鱼较雄鱼腹部膨大。

(2)尾柄的差别:雄鱼比雌鱼略粗壮。

(3)胸鳍的差别:细心观察可发现,雄鱼稍尖长,胸鳍第一根鳍刺较粗硬;雌鱼呈短圆形,胸鳍第一根鳍刺不太硬。

(4)泄殖孔的差别:由肚皮向上看,雄鱼泄殖孔小而狭长,呈凹形;雌鱼泄殖孔大而略圆,向外凸。

2.色泽的区别:雌雄不同的鱼,在体色上略有差异,雄鱼一般颜色鲜艳,而雌鱼略淡一些,在繁殖发育期,雄鱼体色更为鲜艳。

物种价值

子陵吻虾虎鱼是小型鱼类,一般作为小杂鱼的存在,经济养殖价值不大。但虾虎鱼是著名的原生观赏鱼,还可作为食用美食鱼类。

(综合:西南渔业网)

(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侵权可删,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