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鱼(团头鲂)

发表时间:2017/11/15 00:00:00  浏览次数:53531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重庆"永川水花"主要供应鱼类品种:


草鱼、鲢鱼、鳙鱼、青鱼、鲤鱼、鲫鱼(异育银鲫"中科3号"及"中科5号"、异育银鲫、方正银鲫、彭泽鲫、麻鲫)、鲶鱼(大口鲶、怀头鲶)、武昌鱼(团头鲂)、禾花鱼(乌鲤)、锦鲤、兴国红鲤、翘嘴红鲌(翘壳)、裸鲤、大鳞鲃(淡水银鳕)、匙吻鲟(鸭嘴鱼)、杂交鲟、加州鲈鱼、胭脂鱼、岩鲤、青波(中华倒刺鲃)、白甲、虹鳟、丁桂(丁鱥)、华鲮、俄罗斯金草鱼、生物工程鲫等等。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又称武昌鱼、鲂鱼,目前又有称为鳊鱼。原产地长江中游的湖泊,以湖北省梁子湖所产最著名。团头鲂以体大肉厚、肉质嫩滑、味道鲜美而享有盛誉。

团头鲂体高,侧偏。腹棱自腹鳍至肛门,上下颌角质较薄。背鳍较短,其长度不及头长,尾柄高大而长,鳔3室,中室最大,生殖季节雌雄体上均具珠星,雄鱼第1根胸鳍条肥厚,略呈波浪形弯曲。适应静水环境,通常在湖泊水草丛中的区域栖息,草食性。团头鲂属中型鱼类,最大个体达3公斤。


与团头鲂相似的三角鲂体形更大,生长速度也稍快,成鱼除吃水生植物外,还吃大量的淡水壳菜、小虾等动物性饲料,目前池塘养殖还不普遍,其与团头鲂的区分是上、下颌有发达的角质缘,背鳍最后的硬剌长大于头长。

该品种抗病力强,至今还未发生过较大的病害。
武昌鱼


武昌鱼,学术名为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俗称:武昌鱼,团头鳊,鳊鱼,平胸鳊。

英文名:Bluntnose black bream , Wuchangfish , Bluntsnout bream 。


形态:

团头鲂体高而侧扁,长菱形。腹棱限于腹鳍至肛门之间;尾柄长度小于尾柄高。头短小。吻短而圆钝。口前位,上下颌等长。鳃耙短而侧扁,略呈三角形,排列稀疏,咽齿3行,长而侧扁,齿面斜平。体被较大圆鳞。鳔分3室,中室最大呈圆形,后室最小。腹膜黑色。体背侧灰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鳍青灰色。(见图)

团头鲂


体高,甚侧扁,呈菱形,头后背部隆起,体长为体高的2.0-2.3倍。头小,吻圆钝,口端位,口裂宽,上下颌等长,上下颌的角质层较薄;胸部平坦,腹棱从腹鳍基部至肛门,(区别于鳊鱼)具有皮质腹棱。背鳍具光滑硬刺,其长度较头长为小;臀鳍长,具27-32根分枝鳍条,尾柄高而短。体背部青灰色,两侧银灰色,体侧每个鳞片基部灰黑,边缘黑色素稀少,使整个体侧呈现出一行行紫黑色条纹,腹部银白,各鳍条灰黑色。

习性:
栖息于江河、水库、湖泊的中下水层,喜好淤泥底质且水草茂盛的静止区域。杂食兼草食性,幼鱼以甲壳类,成鱼以水生植物为主。产黏性卵於水草上。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於南部水库区可见。
团头鲂多见于湖泊,比较适于静水性生活。平时栖息于底质为淤泥、并生长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区的中、下层中。幼鱼主要以枝角类和其它甲壳动物为食;成鱼摄食水生植物,以苦草和轮叶黑藻为主,还食少量浮游动物。4月开始大量摄食,6-10月为肥育期,摄食强度最大,冬季11月起停食。2龄可达性成熟,5-6月间,成鱼集群于流水场所进行繁殖;产卵场一般需要具有一定的流水,有茂密的水草,底质为软泥多沙,水深1.0-1.5米,水温20-28℃。怀卵量一般为3.7-10.3万粒。受精卵在水温为25℃时,经两昼夜可孵化。冬季集群在深水处的泥坑中越冬。
团头鲂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最大个体可达3公斤左右,因其为草食性,且能在静水中繁殖,目前已在全国各地人工养殖。团头鲂肉质细嫩、腴美,脂肪丰富,胜于长春鳊和三角鲂。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20.8克,脂肪15.8克,碳水化合物0.9克,热量229千卡,钙155毫克,磷195毫克,铁2.2毫克,堪称上等鱼类。习称的“武昌鱼”本是鳊、鲂的统称。

川渝地区受餐馆厨师误导,把淡水白鲳(不是武昌鱼的"昌")和武昌鱼混为一谈,都叫"昌(鲳)鱼",因为淡水白鲳是热带鱼,过不了冬,因此才造成武昌鱼"过不了冬"的误导。


团头鲂“浦江1号”

品种来源:1986年以来,以湖北省淤泥湖的团头鲂原种为奠基群体,采用传统的群体选育方法,经过十几年的努力,1998年获得第六代。1999年亲鱼生产数量1000组,后备亲鱼1000组,生产良种鱼苗1.3亿尾,已推广到上海、江苏和北京等地。

审定情况:2000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GS-01-001-2000。

特征特性:经过十几年人工定向选育的团头鲂“浦江1号”,遗传性状稳定,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和适应性广等优良性状。

产量表现:生长速度比淤泥湖原种提高20%。在我国东北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地区,第二年都能长到500克以上,比原来养殖的团头鲂品种,在同样的条件下增加体重200克。池塘养殖平均亩产500千克以上。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