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鳃丝镜检的标准化:鳃丝水浸片制作与显微镜使用的操作步骤
鳃是鱼的主要呼吸器官,也是容易病变的组织,对鳃丝镜检是鱼病鱼体检查的重要工作之一。鳃丝镜检应做好两个标准化,分别是鳃丝水浸片制作的标准化和显微镜使用的标准化。
一、鳃丝水浸片制作步骤(鳃丝水浸片制作的标准化)
图1鳃丝水浸片选取位置
首先准备好数片干净的载玻片、盖玻片;从图1中3部位处剪取适量鳃丝,放置于载玻片上;将剪好的鳃丝推到载玻片中间,用胶头滴管滴1滴生理盐水或池塘水到鳃丝上;将盖玻片贴着载玻片边缘轻轻往下放,直至接触到鳃丝;轻压盖玻片,使鳃丝均匀分布(图2、图3)。
图2 通过镜检可发现初期的烂鳃
图3 正确压片后鳃丝相互分离
二、鳃丝水浸片制作注意事项
选取的鳃丝最好是靠近下颌部位的,此处寄生虫相对较多。鳃丝剪取要适量,若剪取过多会导致压片不匀,鳃丝相互重叠影响观察;若鳃丝剪取过少会导致样品过少,不能真实反映鳃部情况。压片时,应适度按压盖玻片,如果按压过重会将鳃组织压碎,大量的血细胞流出,影响观察结果;按压过轻则会导致鳃丝相互重叠影响观察结果;压片的速度不能太快,若快速按压时会有大量空气被压进水浸片中形成气泡,影响观察。
三、显微镜使用的操作步骤(显微镜使用的标准化)
图4 同一视野下的显微图像,右边为调小光圈后
将组装好的显微镜插上电源,观察是否通电;将制作好的鳃丝水浸片置于载物台上,用夹子固定好,并将物镜中的低倍镜调节至观察部位;调节粗准焦螺旋,将载物台调节至离物镜最近处;调动粗准焦螺旋,将载物台逐渐向下移动,直至看见物体;调动细准焦螺旋,直至观察到清晰的图像。对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录。
四、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观察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先用红色的物镜,再用黄色的物镜。
图5 烂鳃
注意光圈等的调节,往往将光圈调节至最小时观察的物体最清晰,进光量过多时视野较亮,无法观察到清晰的图像(图4)。
显微镜使用的插座最好有接地线,否则带水操作时存在触电的风险。
图6 显微镜下的斜管虫
五、鳃丝观察的要点
重点观察寄生虫及鳃丝状况,烂鳃发生后需对鳃丝镜检,以确定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图5)。
图7 显微镜下的车轮虫
常见的寄生虫可以通过镜检发现,比如:斜管虫(图6)、车轮虫(图7)、小瓜虫、孢子虫(孢囊需被压破,才能看到里面的孢子虫)(图8、图9、图10、图11)、杯体虫(图12、图13)、隐鞭虫(图14)、中华鳋(图15)、钩介幼虫(图16)、三代虫(头部分为两叶,没有眼点)(图17)、指环虫(头部分为4叶,有4个眼点)(图18)等。
图8 微山尾孢虫寄生于鳜鳃部形成的孢囊
图9 孢囊的显微图片
图10 斑点叉尾鮰鳃部由尾孢虫形成的孢囊
图11 显微镜下的尾孢虫
图12 鳃丝上的纤毛虫
图13 寄生于鳞片的杯体虫
图14 显微镜下的鳃隐鞭虫
图15 显微镜下的中华鳋
图16 显微镜下的钩介幼虫
图17 显微镜下的三代虫
图18 显微镜下的指环虫
鳃丝的状况可作为评价鳃部是否病变的重要指标,如发现鳃丝有血窦(提示为烂鳃初期)(图19)、气泡(图20)时需要及时消毒处理。鳃丝镜检时,常见的比如黑色素细胞(图21)、有机质(图22)等容易被认错。
图19 鳃丝上的血窦
图20 鳃丝血管内的气泡
图21 鳃丝内的黑色素细胞
最后结合鱼的游动形态,对鳃部的问题进行确诊。烂鳃等可导致生理性缺氧,即使池塘中溶氧充足,鱼也会呈现缺氧状态。
图22 黏附在鳃丝的有机质
来源:科学养鱼杂志;作者:袁圣。致谢!
备注:西南渔业网对内容有少许改动。
另请参阅“袁圣专文”:
(备注:本知乎号"刘文俊"欢迎您的光临!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本文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