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渔药的疗效与分析用药失败的原因

发表时间:2021/11/03 21:15:35  来源:水产前沿  浏览次数:1779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如何科学地评价渔药的疗效以及使用渔药失败的原因分析,尤其是如何避免因为受到偶然因素影响对渔药疗效的科学、准确评价,是进行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中应该特别注意避免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亚太消化学会副主席、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消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樊代明先生在一次讲演中肯定地指出:“人类疾病大约有1/3不治也能好,有1/3即使进行治疗也好不了,只有1/3治了才能好”。虽然人们可以对樊代明院士的这句话可能做出多方面的解析,但是,这句话无疑也能间接地提醒我们在进行渔药效应动力学研究时,要注意辨别试验对象因为出现“不治也能好”的现象,影响到我们对渔药效应动力学试验结果的做出的判断。

对于从事渔药研发的研究人员而言,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只需要增加重复试验的次数,也许就可以避免对试验结果的这类错误判断了。但是, 对于将渔药用于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渔药使用者而言,究竟应该如何做到正确地判断渔药使用后的药物治疗效果呢?我们认为对患病水产养殖动物的药物治疗效果,通常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判定。

1

使用渔药后疗效的判断途径与方法

1.1水产养殖动物死亡数量的变化

在正确诊断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基础上,如果选择使用的是适宜的渔药,在用药后的3~5d内,患病水产养殖动物每天的死亡数量,会逐渐以比较稳定的数量下降,就可以初步判定为是显示出了使用渔药的治疗效果。若是在 使用渔药5d后,水产养殖动物的死亡率仍然未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即可以判定为这次使用的渔药未能显示出药物疗效。应该根据重新对患病动物实施检查做出的诊断结果,调整治疗疾病的方案。

1.2水产养殖动物游动状态的变化

一般而言,健康的水产养殖动物往往都是集群游动的,而患病后的水产养殖动物大多是离群独游,或者是静卧在池底或者池边不游动。 如果选用的药物能有效地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话,患病水产养殖动物的游动状态也是会逐渐地得到改善的。

1.3水产养殖动物摄食量的变化

患病后水产养殖动物对投喂饵料的摄食量一般都会下降,使用适宜的渔药后水产养殖动物的摄食量应该逐渐地恢复到健康时的摄食水平。应该注意的是,当水产养殖业者将渔药拌和在饵料中作为药物饵料,定量投喂给患病水产养殖动物给药时,可能会导致部分水产养殖动物拒绝摄食药物饵料而导致总摄食量下降的。 对水产养殖动物投喂药物饵料时,应该将全天的用药量添加在一次投喂的饵料中,实施一天只投喂一次药物饵料的做法,在必要时补充投喂未添加药物的饵料。此外,由于出现了疾病症状的水产养殖动物大多已经失去了食欲,所以难以获得药物治疗效果而控制死亡现象的发生,针对在体表出现主要病灶的疾病,采用药液浸泡的方式就有可能治愈症状较轻的水产养殖动物。

1.4水产养殖动物症状的变化

不同种类的疾病,会导致水产养殖动物体内外出现不同的典型症状, 如果用药后其症状得到改善或者消失,即可以判定药物治疗是有效的。

1.5水产养殖动物体内外病原菌保有率的变化

在发病的前期和发展期,水产养殖动物群体中的病原菌保有率通常比较高, 随着用药后患病症状的逐渐改善,水产养殖动物体内外保菌率也会逐渐下降。药物治疗效果的判定,虽然可以依据死亡率的下降和临床症状的消失进行初步判断,还可以通过检查水产养殖动物群体中的病原菌保有率的高低,从细菌学角度判断对患病水产养殖动物用药疗效或者判定疾病是否已经痊愈。

1.6水产养殖动物抗体效价的变化

当水产养殖动物感染某种病原性生物后,受感染动物机体与病原性生物之间,就开始了一场感染与抗感染的免疫防御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病原性生物通过释放粘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毒力因子(virulence factor)、溶血因子(hemolytic factor)等,达到其入侵水产养殖动物机体并获取相应生存空间的目的,而水产养殖动物面对外来入侵者,会立即动员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调动机体各组织中吞噬细胞(phagocyte)等各种免疫相关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antibody)以及各种细胞因子(cytokine),防御致病性生物对机体造成的各种危害。这场战争的结局(也称为疾病的预后)无非是两种: 若作为感染者的致病性生物获胜,就会导致疾病发生并可能随着病程进展而引起受感染的水产养殖动物死亡,对这种疾病发展趋势也被称为预后不良; 如果作为受感染者的水产养殖动物获胜,就是因为水产养殖动物自己的免疫系统充分发挥免疫细胞(immune cell)与免疫液性物质的作用,在所谓的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过程中,消灭病清除了入侵到机体内的致病性生物,是机体战胜了疾病而痊愈了,对于这种疾病发展过程也被称为预后良好。

因为患病的水产养殖动物痊愈后,其体内尚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在对引起该疾病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通过测定这种抗体的水平,不仅可以对渔药治疗效果作出准确判定,而且还可以了解水产养殖动物患病的历史。

1.7水产养殖动物理组织图象的变化

通过组织切片,比较正常与患病组织的差异,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判断药物治疗疾病的效果。 这种方法虽然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这种方法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因此,在判定对患病水产养殖动物使用渔药的疗效时,一般是较少采用的。

2

药物治疗失败原因分析与对策

2.1对致病性病原体鉴定错误

当对引起疾病的致病性生物的鉴定出现错误时,就可能导致选用治疗药物的错误,而 选择渔药不是适宜种类的话,治疗疾病的结果必然是会失败的。因此,对致病性病原生物的正确分离和鉴定,是药物治疗疾病成功的基础。当出现药物治疗失败时,就应该对引起疾病的原因进行重新确认。

2.2对治疗药物选择错误

因为我国现有的“国标渔药”中,其说明书中关于治疗疾病的种类、甚至药物的用法与用量相同的内容是很多的。如果渔药的使用者只是依据渔药包装袋上的说明书选择使用药物的话,选错有效的渔药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要避免对治疗药物选择的措施,最有效的办法是 对拟选用的渔药在完成药效试验后再行选择,即根据对药物对病原性生物的药效作用,决定选用何种渔药。

2.3对致病性病原体耐药性变化不了解

就抗生素类渔药而言,在任何环境中使用某种抗生素类药物,能被使用药物成功抑制或者杀灭的都是对使用药物尚敏感的致病性生物,留下来的都是已经对这种药物缺乏敏感性,或者说是已经产生了耐药性的部分致病性生物。而且随着这种药物在同一环境中使用次数越多,环境中的致病性生物对这种药物的耐药性就越强。因此,在不了解致病性生物对拟使用药物的敏感性的情况下,就使用某种抗生素类药物的话,就可能因为致病性细菌已经产生耐药性,而导致药物治疗失败。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就是 从患病水产养殖动物体内分离病原菌,并针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致病菌敏感的药物。特别是对于由于产生耐药因子而形成的多种药物耐性菌,还应该要注意使用第2次选择药物。

2.4致病菌的二重感染现象

最初致病菌对抗菌药物敏感的已经被消灭,但是,对所用的抗菌药有耐药性的菌株则得以繁殖,引起更为严重的感染或菌群失调。这样的现象虽然不常发生,可是一旦发生后就不易治疗,可发生疾病治疗效果的预后不良。 对于发生二重感染的水产养殖动物,需要再次选择新的病原菌敏感药物,作紧急治疗处理。

2.5投药量、投药期间不足

如果渔药的使用者为了节约生产成本,随意减少用药量或者缩短用药期间,结果导致药物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不能达到彻底清除或者消灭致病菌的有效药物浓度,或者未能达到彻底清除病原体所需的维持有效药物浓度的时间,特别是对于只具有抑菌作用的抗菌药物就不能达到有效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 为了获得理想的渔药治疗效果,就必须根据渔药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用药量与给药程序使用渔药。

(华中农业大学 陈昌福、武汉科研时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周鑫军、浙江省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 油九菊 夏枫峰)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